成功导入新课之我见

时间:2022-09-08 09:22:34

成功导入新课之我见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然而,一个良好的开端,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课堂同样如此。新课的导入,不仅能够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也能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成功的新课导入,既能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推进知识的迁移,构建知识体系,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新课导入法。如何创新,使它突破以往固有的形式成功导人新课,是许多教师煞费心思的事情。例如,某节数学课的学习内容是“正方形面积”,而上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长方形面积”。教师使用开门见山导入法,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拿着标尺的教师走入课堂。

教师:“哪位同学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同学:“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正方形面积。”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因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长方形面积。”

教师:“观察能力很好,回家预习了吧?”

同学:“是的。”

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新课导入法,虽然非常简单,但效果却是最直接明显的。在一问一答间就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叙述清楚,同时也使得学生参与互动。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教师的一句表扬所引起的积极效果是巨大的。不仅能够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二、架桥导入法

所谓架桥,顾名思义就是依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铺好路、架好桥,再过渡到新知识的讲解上。这种新课导入方式,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也有利于完成知识的推移,为学生构建统一的知识体系。

例如,小学英语动词时态的学习。如果本篇英语文章涉及的动词时态是“过去式”。英语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就可以通过复习动词“现在进行时”的时态及其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动词“过去式”时态以及它的变化规律。这样,小学生在掌握动词时态变化规律的前提下,就可以根据要求正确地变化动词的“过去式”,掌握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

三、角色导入法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更喜欢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为了增加导入方式的趣味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采用角色导人法。教师可以创建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文中角色,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所蕴涵的道理。

例如,小学语文课程中《乌鸦喝水》的故事。教师在授课前,可以组织学生演绎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有人做乌鸦,有人做瓶子,有人做石子,教师做旁白等。让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乌鸦喝水”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以及学会变通的道理。这既增加了小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丰富了课堂活动。

四、新课导入方式的原则

以上内容只是针对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讨论的三种新课导入方式。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不止仅有这几种,还有其他很多方式。例如,讨论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复习讨论法、游戏导入法、演示导入法等。无论什么形式的新课导入方法,只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导入的原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将是一种成功的新课导入法。因此,下面将重点论述小学阶段新课导人方法的原则。

1.求新,求变,具有灵活性。即使再好的导入形式,教师总是一成不变地采用,教学效果也会逐渐降低。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地运用新课导入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以往的导人形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化导入形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这是新课导入方式需要遵守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种原则。不仅能为小学生提供形式新颖的新课导入方式,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2.求精,求简,具有概括性。导入新课的关键在于导语的设计。优秀的教师往往利用自己磁性的嗓音演绎各种各样的导入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是导语仅仅是一节课程的开场白,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课上时间进行此项过程。所以,小学教师在设计导语语言时,一定要十分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简略性和概括性。导入语言既要精练,又能让学生明白此堂课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

3.求巧,求妙,具有趣味性。导入新课,不仅需要多种多样的导人形式,力求导语精简,也需要具有趣味性。所谓趣味性,就是要求小学教师所采用的导入形式和导语语言能让学生感到有兴味,能引起学生愉快的情趣,并从中受益。因此,导入形式和语言的设计需要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其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使我们了解到导入新课的重要性以及有哪些种新课导入方式。尽管小学新课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但只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遵循导入方式的基本原则,成功吸引其学习兴趣,就可以称之为是一种成功的导入新课方式。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一定不要一成不变。需要进行适当的创新,才能创造出新颖的新课导入方式,丰富课上活动。

上一篇:“情趣”教学法融入小学中年级语文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析多媒体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