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媒体教学为载体,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时间:2022-03-02 01:48:35

以多媒体教学为载体,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有用资源,使视、听、读、写功能大大增强;能大大增强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能将抽象内容具体化。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让学生在实验前明确该实验的理论知识部分,观察部分操作所达到的具体要求,对于减少学生实验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字幕,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注意事项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实验操作准确、规范,增强实验的安全性。化学实验的药品绝大多数有一定的危害性,如:某些气体易燃、易爆,有关强酸、强碱的实验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等。因此,对实验的操作步骤、规程要求较高。一旦有误,不仅不能正常进行实验,严重的还会出现意外事故。虽然老师在演示实验时一再强调,但还是有学生听而不闻。因此,实验前有必要用投影模拟演示试验操作方法,如果使用实验教学课件要通过正误两种演示,并分析本实验操作的要点,让学生观察、判断,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做到准确规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又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初中化学中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视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因此,仅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的课件进行动画模拟,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运动特征。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微观世界,这样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现象,丰富学生思维,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达到预期目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它能使学生获得在课堂上难以见到的、接近真实直观的实验和体会,对掌握所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如石油和煤的形成、钢铁生锈等;短的如氢气的爆鸣等。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跨越时空,可直接将实验过程用图像显示出来。又如分子和原子知识部分,实验虽简单,但原理却不易理解,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将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体积、分子和原子间作用力、原子排列方式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讲清楚,而利用计算机对这一过程进行模拟,使之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以创新教学为基础,仅依赖于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确定制取CO2气体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下列几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1)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2)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3)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4)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1)时,就会看到稀盐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2)时,稀盐酸和石灰石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易收集。当选择装置(3)和装置(4)时,稀盐酸和石灰石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臼逸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3)和装置(4)进行比较,由于稀盐酸和石灰石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4)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盐酸不足,石灰石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得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石灰石)。此时画面又绐出“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盐酸?”这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A.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盐酸;B.重新换一个装置;C.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在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C。提问:长颈漏斗可否不伸到液面以下?学生讨论后展示动画,不伸到液面以下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不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该插入液面以下及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浅议影响初中物理学习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