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的国学教育

时间:2022-09-30 06:38:12

浅析农村小学的国学教育

国学为何物?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至今在中国学术界也没有一个完整的、为大家所接受的定义。我们通常将“国学”按广义和狭义两种途径进行解释。广义的国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和,此“总和”可以理解为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统一。而狭义层面的国学主要是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是国学的核心与精髓。我们今天在中小学所倡导实施的国学即指这类狭义的国学。它是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核心内容,以教授中国古代经典为主要途径,培养我国下一代的传统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民族意识以及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一、农村小学实施国学教育的意义

1.学习国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历史已经证明,国学蕴涵教化的力量,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下一代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特别是国学中的儒家思想,它对于人们道德的教化、社会的调节具有很独到的效用,儒学将“仁爱”作为高尚的道德诉求,从自我的道德修炼到参与社会国家事物的道德义务,从独善其身到兼善天下。

2.国学可以培养小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操。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国学中传递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文明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特质:领略中华文化的瑰丽与儒雅、博大与精致。从而,水到渠成地在心中形成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而爱国情怀的形成就是建立在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之上的。

3.国学对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学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知识性学科,它更兼含人文的光芒。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持和导向。一个真正的大家,亦应该学贯中西、文理双通,既有博深的见识,又有恢弘的气度。我们教育工作者推行国学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从小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进而形成全社会的国学氛围,在教育的自然而然中培养国人的人文素养。

4.国学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作用。国学可以启迪小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完善学生的人格,增强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增进学生个体对人生与生活意义、价值和乐趣的认识,熏陶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与老师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这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小学国学教育的困境与现状

1.农村小学国学教育的困境。在中国农村,因为教育资源上的不具优势,所以在如火如荼的国学普及运动中反应难免慢半拍。由于农村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限制,国学教育的普及尤为困难。加之学历不高的教师队伍使得农村小学的国学教育更是难上加难。

2.农村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1)没有将文句诵读和精神移植结合起来。由于农村教师教学水平有限,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咿呀背诵,并没有将文句中蕴涵的精神实质进行点拨,因此起不到教化的作用。(2)没有细分国学中的精华与糟粕。有的学校将《三字经》和《弟子规》中的大段文字不加选择地让学生一股脑地背诵,不易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3)没有形成横向的教育重点和纵向的教育梯度。有的学校没有经过仔细筛选和系统治理,就随意找些古文古诗让学生诵读,还有的学校没有根据学生年龄和理解力的差异,授之以相适应的教育内容。(4)没有精心合理的设计教育形式。有的学校不注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国学内容讲得枯燥乏味而繁琐。(5)教育主体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三、在农村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1.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国学教育的定位。小学阶段进行国学教育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诵读经典,熟记名句,学习掌握必要的传统文化和技艺,提高中文修养和审美能力。明确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并在辩证学习、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传统的文化和精神烙印在心灵深处,熔铸于日常行为之中。

2.审视规范国学教育内容。

3.编制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国学教材。

4.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经典篇目来诵读学习。在实际操作上,还可以采用其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将国学渗透入包括地理、音乐、美术等多学科中;开办国学教育系列讲座,开展读经诵典活动、毛笔书法大赛、诗歌大赛等各种比赛活动;借助多媒体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伴以古乐并辅以动画演绎;早自习时间,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体诗歌朗读等方式,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

5.加强教师队伍国学培训力度。开展全面的国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十分重要。这种培训应该制度化、经常化,培训教师的古文修养及对古代经典著作的鉴赏能力。提高教师的国学研究能力和教学的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国学水平和素养,为国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的国学教育意义重大,虽然农村小学在落实国学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农村发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土壤也很深厚,广大农村民风淳朴,还保留着较强的孝敬观念、宗族观念,社会关系更为紧密,与小家庭观念极强的城市相比,农村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然而农村小学的国学教育要取得喜人成绩依然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浅议影响初中物理学习的不利因素 下一篇: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