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刍议

时间:2022-09-08 07:00:06

中学语文教学刍议

摘 要:阐述了语文的价值,解读了学习诗词的规律,分析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对语文学习的帮助。一管之见,一蠡之测,分享同仁,敬请匡误扶正。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文;中国文化;综合素质;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综合素质之地基,是解开心结的妙手,是增进思维的工具,是传递文明之车乘,是知识大厦之底层,是祛除精神黑暗之火炬,是进入其他学科圣地之船筏。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低下,理解能力就差,学习的路上必然障碍重重、疑云片片;语文学习成绩好,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强,不论学习什么,都能驾轻就熟,所以,语文对于人生至关重要。下面对语文教学体会略作举例。

一、正确理解诗词,力戒望文生义

教导学生读古诗文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想当然,应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注意古今语序的关系和上下句的语法修辞,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感,以免习惯成自然后难以更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辛弃疾在写给他的朋友陈亮的一首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有这样一句:很多学生未能理解句意,特别是前句,故误读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把前句中的“八百里”理解成了“军队驻扎的范围”,把“分麾”理解成“分吃”。如此望文生义,即使能解释通,也不免牵强附会。“八百里”,指牛。“麾下”的“麾”,指古代指挥用的旗子,本词中“麾下”指军营。“炙”本为一个会意字,上为月,即肉;下为火,意为把肉放在火上烤。因此,全句合在一起译作“将士们在军旗下分吃烤牛肉”。正常语序应为“分/八百里炙/麾下”。从语序上看,原句属宾语前置句。因此,原句读作“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八百里”对“五十弦”,“分”对“翻”,“麾下炙”对“塞外声”。合情,合理,合拍。

二、要熟悉中国文化

学习语文、搞好写作,必然要熟悉中国文化。这个形式怎样展开更加形象?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古诗词中的民俗文化,古人诗词多用“明月”烘染离情别绪,所谓月寄离情,如,“月是故乡明月”“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等,我在百度一搜索“月是故乡明月”,要图片有图片,要视频有视频,要歌曲有歌曲,要音乐有音乐,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月亮在人们心中离远超尘,明丽清净,它含蓄又意蕴无穷,皎洁又婀娜多情。

总之,语文教学方法很多,不胜枚举,教师要与时俱进,细心研磨,认真总结,为语文教学增色添彩,竭尽微忱。

(作者单位 隆化县教育体育局)

上一篇:高中体育教学的理论探索 下一篇:浅谈“做中学”在技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