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

时间:2022-09-08 06:08:14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

【摘 要】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重要原因。”高职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经受的失败往往多于成功,自信心难免受到伤害,笔者希望在高职的数学课中能重塑他们的自信。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成为某种人才,而是使他们成为充满自信心、积极的生活者。尽管学生千差万别,但学校不应该是任何一个学生自信心受到挫伤的场所,教师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确定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因为它是影响一个人的生命素质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职学生;数学教学;自信心

1 自信心的含义

《辞海》中对自信的解释是:“自己相信自己”。《中国百科全书大辞典》中对自信心的解释是:“坚信自己能力和行为力量的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特征”。国内研究者对自信的定义也很多,如燕国材认为,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正确目标。黄希庭指出,自信是个体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自己相信自己是要有前提的,不可能是盲目的,是通过自己的经历积淀出来的一种力量。要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就要让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快乐,有信心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树立自身的自信心。教育学专家班华先生在研究中表明,自信心在人的创造性潜能关系中是第二重要的心理品质。自信在人格构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个体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所期望的成功,并愿意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自信心是一个人品质的核心,它既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可以激发个体在遗传、环境、教育的作用下获得能力或是形成能力,是一人启智的动力,成才的基础,成功的保证。

学习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目标、价值和潜能的认识,是反映学生对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评估。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

2 自信的重要性

良好的自信心是一个人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前提和重要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催化剂,它能调动人的潜能,使潜能发挥到极致。法国作家卢梭说:“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就是奇迹,有了它,你的才智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么大的才能,也不会有成功的机会。”我们的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品格素质和身心素质。在这四个方面中,又以品格素质和身心素质尤为重要。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在人才素质要素中具有核心和关键的作用。如果一个学生具有了进取意识、自主精神、高度的责任心、自信心、善于学习、乐于合作,对科学和真理有着执著的热爱,那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一个学生相信自己,他的学习欲望就会强烈,敢于大胆探索,不怕失败,即使在失败中也不气馁,能保持积极向上愉快的情绪,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愿意向他人请教并与他人交往,有团队协作精神,在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发展成为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勇敢和充满活力的人。相反,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往往在做事上因为怀疑自己而犹豫不决,对自己能力估计过低,由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会感到处处不如他人,过高的估计他人,贬低自己,认为自己无能,无所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稍做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也轻易放弃,以致于因为不敢表现自己而失去很多锻炼机会。怯于与周围人交往,从而形成胆小、没有主见、缺乏探索与创新的精神,依赖性强。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主宰命运的并不是财富,而是勇气和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事情,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任。

孔子曾说:“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这句话已充分说明了自信心的重要作用。自信心是心态的核心,它几乎贯串于心态的各个方面。自信心如同能力的催化剂,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重要原因。有了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一个人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习惯,尽管它和其它习惯一样是可能后天养成的,但是它却不是凭空养成的习惯,也不是老师或是他人几句激励的话就能起到作用的,他是要学生通过自己成功的体验,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获得了成功,他才会相信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从而获得自信。

3 高职学生对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状况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新的数学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内容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或扩大原有的数学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就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数学学习还受到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的影响,它们虽不直接参与数学学习的认知活动,却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强、坚持、调节控制等作用。在非智力因素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之一的就是自信心。

考入高职的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或多或少经历了一些数学学习方面的不如意或是打击。面对班级的“尖子生”,他们会有一种自叹不如、自惭形秽的感觉,认为自己不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尖子生”的水平,“尖子生”那高不可攀的成绩,无形之中对他们的自信心就是一个打击。在日常的学习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要抓升学率和及格率,没有精力关注他们。在中学有一句话,叫做“抓两头带中间”,他们一般就是那些被带动的中间,足以说明他们在中学阶段被忽略的地位。他们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也得不到老师的欣赏与赞扬,而是常常在自己的努力中,感受到一种失败,又没有人对他们及时地加以鞭策与鼓励,加上自身缺乏顽强的意志力,退缩一次就容易形成放弃,渐渐地他们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学数学的材料,在数学面前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而且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不聪明的,能力欠佳的,努力是徒劳的,形成“吾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形成将会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焦虑情绪,降低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带来不利,降低学生的生活质量。

经过观察笔者发现,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成绩尽管不如意但不是最差的。他们有取得好成绩的愿望,但由于能力不足或学习方法不得当,或意志力不够顽强等等,遭遇了种种打击,挫败的感觉比较强烈,自信心不足,自觉不自觉获得的情感基本上都是消极的,这些消极的情感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意努力,而不努力就不会会成功的体验,从而自信心也不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中。自信心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构成要素,它对于激发人的意志力、发挥人的智力潜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在高职的学习通常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关注学生心理,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关爱、欣赏、肯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的喜悦,都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这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将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因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自信,有“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的信心,有顽强的意志力,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4 提高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4.1 通过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每一次成功都是获取自信的源泉,成功是自信的积淀。考入高职的学生通常是在高中学习中不太得志的那一部分,看到成绩好的同学升入普通高等院校,他们会有一些沮丧,而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考入普通高校,很多同学都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因而导致其它科目的成绩也不理想了,所以他们对数学有一些无奈也比较厌恶。笔者仔细观察过,我们高职学生的智商丝毫不差,只是在初、高中的学习时期,老师无暇顾及他们,他们自己的意志品质或是自信心、兴趣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导致他们现在的状态。笔者希望把数学做为突破口,在他们最没有信心的数学上,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会想到,那么难学的数学我都能学会,还有什么我学不会,还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笔者觉得这个心气是让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笔者希望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重塑信心,笔者不想在数学课上看到学生那游离消极的目光,还有那种不参与不思考不探索不努力的精神状态。在高等数学中,导数是很关键的一章,因为导数学好了可以解决极限的问题,而且积分是导数的逆运算,学好导数有助于积分的学习。导数本身难度不大,笔者常常把导数做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学习导数获得成就感,取得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导数一章刚开始,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复习他们忘记了的基本初等函数,讲的时候告知他们这些以前学过的知识忘记了也没关系,你只要记住了他们的形式就可以。然后再讲复合函数,重点关注成绩差、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的同学,对他们提问,不放弃任何一名同学,不断的表扬、鼓励,通过对一个同学的表扬、鼓励,带动其他同学。首先,让他们能顺利地把任意一个函数复合函数拆分成是由哪些基本初等函数复合而成的,然后让他们熟记导数的基本公式,并提前就告诉同学学好导数有什么作用,可以解极限的题,也有助于积分的学习,我们只要记住了导数的公式再会求复合函数的导数,就可以解导数的所有问题。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老师的信心一定要足,困为老师的自信可以感染学生。可即使这样,也有极个别同学依然无动于衷,连公式都不记,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从小学或初中数学就不好,根本学不会。自信心的缺乏,导致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内心的胆怯,对事物的不确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他们害怕即使努力得到的仍是失败,所以老师必须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只有成功才会使他们重塑自信。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会用很平和的语气跟他们说,其实大家都考到这里来,差距是不大的,为什么有人能学的好,有的人能差一些,其实就是有没有自信、肯不肯努力的问题。一个人在事情还没做以前,就认定了自己做不了,那他就不会努力了,不努力了事情还能做成吗?然后再进一步同他们商量说,你负责记公式,我负责教你做导数的题,怎么样?而且我能保证你会做很多的导数题,甚至是所有导数的题。然后再进一步开导他说,你可以自己算一笔账啊,只要你努力了,你可以在很多方面有收获,最现实的是期末考试能及格,不用补考,能顺利毕业;其次,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一份信心,认为自己很棒,将来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你就想那么难的数学我都能学会,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而且上课时有事情做时间过得快,有乐趣,不信你试试怎么样?其实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尤其是我们专升本的学生比较懂事,老师跟他这样信心十足的保证,会让他很动心的,而且笔者也真心帮助他们,笔者一定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不断地让他们体会到成功,让他们在最没有信心的数学上体会成功,从而让他们重塑自信。当学生跟笔者说,老师你不知道我们上数学课都占座时,笔者的内心也有一种成就感,看到更多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对自己学好数学有了信心,笔者也更加坚定教好下一届学生的信心,所以每年随着学生自信心的增加笔者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加。其实学生在内心里渴望尊重,也渴望成功,老师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与他们沟通,不断地鼓励他们,这样很能打动学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他们多关注、多帮助,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所获得的成就感,这个成就感会让他们获得自信,也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他就会有积极性,把学习变成一件积极主动的事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学生能在自己认为学不好的数学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把数学做为一个突破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产生自信心,一段时间后,必能超越与自己同等实力的其他人。超越他人后,学生的自信心就得到强化,有了自信就会更加努力,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就会独立,就会勇往直前,就会克服困难,每一个困难的克服就会使他更加自信,从而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4.2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数学家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当把自己的成果公布于众时,要做好受到质疑的思想准备,如果没有充分的自信极有可能半途而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有一个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大家都比较纳闷为什么这个公式由两个人的名字命名,这个牛顿是物理学中的牛顿吗?在学习的过程给学生介绍这个公式的来历,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自信心的重要性。牛顿不仅是一名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与化学家,在研究物理问题的同时也推进了数学的发展。牛顿在1671年就已经完成了《流数术与无穷级数》一书,但是这份手稿一直没有发表,到他去世之后于1736年才得以发表。莱布尼茨15岁进入莱比锡大学,从1684年起发表微积分论文。关于微积分创立的优先权,在数学史上曾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后来人们公认牛顿和莱布尼茨是各自独立地创建微积分的。牛顿主要从力学的概念出发,而莱布尼茨侧重于几何。微积分的诞生,虽然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但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遭到了一些人的猛烈攻击,甚至有人说微积分是荒谬的理论,代表人物就是微积分创立者之一,牛顿的同胞英国大主教贝克莱。贝克莱指责一些数学家对自己的每一步计算推理既没有给出逻辑,也没有说明理由。当时的大主教是一个很有权威的人物,但是牛顿与莱布尼兹坚信自己的研究是正确的,正是这份自信的存在,不管遇到多大的质疑,他们都不放弃自己的研究。那么贝克莱的质疑是毫无道理的吗?在牛顿的理论中,无穷小量究竟是否为0呢?牛顿需要它什么时候是0,它什么时候就是0,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就逻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矛盾。贝克莱的批评真正抓住了牛顿理论中的缺陷,是切中要害的。因此,数学史上也把贝克莱关于无穷小量是否为零0的问题称之为贝克莱悖论,引发了第二次数学危机。即使这样,牛顿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仍然坚信微积分的正确性,直到一个半世纪以后,柯西把无穷小定义为一个以0为极限的变量才基本解决,微积分的理论才得到完善。柯西知难而进,这需要勇气、顽强的意志品质,也需要自信,要知道这一个半世纪,有多少数学家为之努力,无获而返。做为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育学生学习数学家们的精神。我们可能不会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但是我们要有这种精神与这种意志品质,尽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的富强做贡献。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正是这种超越常人的自信,燃起了他无比的智慧,使阿基米德做出了光照科学史册的巨大贡献。2000多年前的埃拉托色尼,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这简直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如果没有充分的自信,怎么敢去尝试测量地球的周长。当然,做为老师我们要把握好尺度,要鼓励学生自信,但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狂的人,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事物、认识自己。

4.3 通过真诚的赞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的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生涯中,不是最差的但也不是最好的,所以他们很少遭到批评也很少受到表扬,他们往往是被老师忽略的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曾这样说过:“人性最深刻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他人的赞美或积极的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抱负水平与自信心,促进成绩的提高,成绩越好,期望的动力越强烈,抱负水平也随之越高,对人生就会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更加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反之,失败后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影响会降低以后的抱负水平,挫折感越严重,抱负水平也降得越低,对自己没有信心,会使人产生自卑的心理、压抑的情绪,性格难以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要想使每一个学生在令人头痛的数学课上取得成功、体验成功,就要注意平时的鼓励与真诚的赞美。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中不轻易表扬,却强化批评的做法,只要学生有出色的地方就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和赞美。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有一句名言:“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这样地去赞美他。”赞美可以让学生为了不辜负教师的期待而全力以赴。对他人真诚的赞美,可以使受赞美者从内心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动,从压抑中走出来,扫除自卑的心理。自觉地克服缺点,增强信心,不断攻取成功的信念与毅力,有一个积极参与向上的心态。数学基础差的同学更加渴求老师的肯定与赞美,关注他们的学习,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的赞美,会让他们感到温暖,觉得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老师每一次赞美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自己不是破罐子不能破摔,自己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学不会数学,他们会感觉自己是有潜力的,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

4.4 通过成败的归因分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韦纳的归因理论又称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理论,该理论指出,学生对成败的归因会引起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和期望的改变。成败的归因有两种模式:即积极的归因与消极的归因。积极的归因就是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奋斗,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会使学生产生自信、自豪等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为老师要避免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引导他们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尤其是对数学基础差的同学,不要简单的批评、指责他们不听课,其实他们的内心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也渴求成功的体验。只是担心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愿意再次品尝失败的苦果。如果这时老师能给予他们真诚的关爱、鼓励、帮助,私下里跟他们沟通交流,让他知道自己并不是比别人笨,只是方法不得当,或是努力的不够,即使是学习比他好的同学,也不是什么题都会做,只是你跟他的态度不同、信心不同、努力程度不同而已,避免他们把失败归因到自己能力不足,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极为不利。数学课上固然是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但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是要爱护学生的心理,相信自己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有能力解决各种问题,有信心应对各类问题比掌握数学知识重要。

给学生关爱,改变批评、指责的方式,多鼓励、多表扬,少一份苛求,多一份宽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持续的成功体验就能形成一个稳定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愿意付出努力,坚忍不拔地就实现自己的目标,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持之顽强的自信心,是需要失败与挫折陪伴的,成功与失败有时只是一线之差,这中间需要坚持,需要顽强的意志力。做为老师也应该适当地让学生品尝失败,在失败之中培养他们学会坚持不懈的品质,让他们体会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坚定自己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董进波,刘廷忠.高职高专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J].青少年研究,2005:20-21.

[2]李善良.论数学学习中自信心的形成[J].数学教育学报,2008,8.

[3]彭移风.大学生心理训练及其效果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74-76.

[4]李艳萍.培养中专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探索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5]段润芳.自信心训练对高职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

[6]陈琴芳.职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基于Ansys程序的钢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对B2207飞机左主起两侧机轮刹车温度相差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