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08 05:41:08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社区护理经验,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效果。方法:采取家庭护理、发放资料、集中面授等方式,定期监测血压、提供心理护理、指导生活方式及安全用药和科学锻炼。结果:40例高血压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血压明显下降,发病率显著降低。结论:加强社区护理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延缓高血压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社区护理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102―02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在我国,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健康教育的欠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社区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实现完全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前提和保证。笔者对40例高血压病患者,在进行生活方式和服药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了社区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心、肾、肝功能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59.6岁,收缩压164.z5±15.Z3mmHg,舒张压97.37±17.53mmHg。按照WHO/ISH分类方法,Ⅰ级高血压14例,Ⅱ级高血压15例,Ⅲ级高血压8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例。

1.2方法。根据所掌握的临床资料,在社区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协助下,对40例已出院的高血压患者一一上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并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在患者较集中的社区组织由患者和家属参加的高血压患者护理与健康保健座谈会,进行集中面授,在公共场所举办健康教育专题宣传专栏,发现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问题给以及时纠正和正确护理。

2 社区护理措施

2.1 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根据门诊资料和家庭访视资料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社会支持系统和社区、家庭、环境等情况。根据评估情况做出护理诊断,建立慢性病档案,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

2.2健康知识宣教。在患者集中的社区针对具体情况,定期召开座谈会,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的方法,特别要向患者宣传高血压病发病与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介绍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若血压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天内)急剧增高,出现头痛、乏力、视力模糊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2.3心理护理。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情绪紧张、急躁生气、心理不平衡等,都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在家访和心理咨询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提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教会患者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通过其自身努力,保持心理平衡。在护理过程中使患者在理解病情的基础上以“接受、支持、保证”的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使患者得到直接的心理援助,并拥有高血压相关的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4饮食的护理干预。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保持血压平衡,干预的核心是饮食的“质”与“量”。“质”是改善和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饮食;“量”是控制饮食的总热量,保证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求。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摄盐量应低于6g,超重者还应注意限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类、瘦猪肉、兔肉、豆类制品、脱脂牛奶。蔬菜宜选用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如芹菜、萝卜、胡萝卜等。水果选用含钾和维生素高的,如香蕉、山植、柑橘等。多食用有降脂作用、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蜇等,食用油应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忌食腌制品、皮蛋及含钠高的食物。积极向病人宣传酒的危害,帮助病人戒烟禁饮烈性酒,饮酒不超过25ml/d,尽量不饮酒。

2.5身体锻炼指导。要求注意劳逸结合。但高血压患者尽量避免长期休息。必须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体力劳动,作适当的运动,在遵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上可根据年龄、体质情况进行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心率偏快的高血压患者可进行适当等张运动如体操、骑自行车等,如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者,要求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运动中应避免俯身、低头或憋气的动作,呼吸尽可能地深慢均匀,以免使血压急剧升高引起头痛,头晕。

2.6指导病人的血压监测。定期给病人测血压,以便及时根据血压的高低来调节用药的剂量。患者家中最好准备一个血压计,教会病人家属测血压的方法。家庭测量血压应注意两点:第一,血压计应准确无误,每年至少到有关医疗部门校正一次,以免因准确性下降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第二,家庭成员必须经过医务人员的正规训练方可测血压,在家中测血压最好由青壮年担任,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差,如视力、听力下降,测血压时易造成很大误差。

2.7安全用药指导。首先要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并告知用药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熟悉各种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注意观察疗效和用药的不良反应。从低剂量开始。如果低剂量反应较好但未达目标血压,适当增加该药物的剂量。要注意合理的联合用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药物的剂量,目的是使两种药物都使用小剂量,而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如果一个药物的疗效反应不佳,或是耐受性差,可换另一类型药物,而非加大第一个药物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尽量使用一天一次具有24h降压疗效的长效药物。优点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平衡地控制血压,将血压的波动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尽可能地保护靶器宫,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性。3结果

经过详细调查,凡接受1年以上社区护理的高血压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经问卷测验,他们回答高血压病理基础知识和自我护理与健康保健常识的正确率大多在75%以上,血压明显下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接受社区护理后4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下降了25~40mmHg,接受社区护理期间仅有1例患者因高血压复发或高血压并发症而再次入院接受治疗,发病率仅2.5%。

4 体会

目前,高血压还不能根治,只能控制,因此,防治高血压必须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按规律服药,才能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国内外经验均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是社区护理,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从而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通过1年的社区护理,患者对高血压得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超重、超肥、缺乏运动、高盐饮食、吸烟饮酒和不健康的心理得到明显校正,说明社区护理对于控制高血压、延缓和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上一篇: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与护理 下一篇:浅谈儿科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