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必要性

时间:2022-07-05 10:54:24

非语言性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必要性

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语言性沟通的表现形式、技巧与患者交流。结果:在临床护理中,护士通过运用非语言性沟通增进了患者的信任感,处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恰当地使用非语言性淘通,才能提高护患沟通效果,缩短护患间距,减少护患纠纷,增加患者的信赖。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 临床护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105―01

非语言流是以身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向患者及家属传递着心理活动的信息,使他们由此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的程度,也可由此揣摩出对方的心态,判断对方是否可以信赖。在护患沟通中,非语言交流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我科从2008年1月以来,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增进护患关系,恰当运用非语言性沟通,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仪表

仪表、衣着、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见面时,一个人的外表是首先被对方关注的事情。护士穿着整齐、端庄稳重的仪容,和蔼可亲的态度,高雅大方、训练有素的举止,不仅构成护士的外表美,而且给患者及家属留下很好的印象。让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

2 身体的姿势和步态

身体的姿势和步态是一种表达自我的形式。工作中护士的体态、位置是否恰当,反映护士的职业修养和护理效应。如患者痛苦时,护士主动靠近站立,且微微欠身与其对话,这样会给患者以体恤、宽慰的感受。行走时,庄重自然、步履轻盈、步幅均匀、抬头挺胸、自然摆臂。各种操作要准确、轻快、无误,就能给患者以安全、优雅、轻松、细腻、灵巧、清新的感受。

3 手势

在护理工作中用于势来描述和加强语气,来强调或澄清语言信息。手势甚至和其他非语言行为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替代语言信息。当患者在病房大声喧哗时,护士做食指压唇的于势凝视对方,要比以口语制止喧闹者更为奏效。

4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沟通交流中最丰富的源泉,其他的身体语言无法与之相比。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的面部表情所表达的感受和态度是相似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意识到自己的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工作中尽可能去控制那些容易引起误解或影响护患关系的表情。要面带微笑,因患者时常会仔细观察护士的面部表情,并且将它与自己的需要或焦虑的事情相联系。

5 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它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表示尊重和愿意倾听对方的讲述。恰当的运用眼神,还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当患者向你诉说时不应左顾右盼,而应凝神聆听,患者才能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

6 审慎的触摸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触摸可以表达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护理人员在应用触摸时,应注意患者的文化、社会背景等,并严格限制触摸部位,避免产生误解。当患者焦虑害怕时,护士可以紧紧地握住患者的手,这样可以传递一种信息:即护士能够理解患者的处境和心理,并且希望去帮助他。

综上所述,非语言性沟通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一年多来,我科通过塑造护士形象,总结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与需求,使护士跳出生物护理的传统模式,将心理护理提升到重要位置,运用护士的身体语言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触摸等非语流,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信任,防止和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上一篇: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士长轮转式护理教学查房的... 下一篇: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