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案例分析

时间:2022-09-06 05:40:05

外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案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外科的使用。方法:对比分析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前、后的治疗情况。结果与结论:个体化用药方案,可提高药嘞治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缩短疗程。药学服务可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促进合理用药、提升我院疾病治疗的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外科 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123―01

目前发展临床药学已是医院药学工作的普遍趋势。我院已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深入临床参加查房及病例讨论等工作。在与医护人员及患者交流过程中可以获得药物治疗的第一手信息,并对其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化建议,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本文以具体的临床实例讲述外科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例1,患者女53岁,头颈部受撞,症状为头痛、眩晕,收治入院。第3日下午药学查房时,患者家属反映患者比入院前头部感觉更眩晕,甚至不能轻微移动。遂审阅医嘱,发现开有参附、头孢吡肟等。笔者发现头孢吡肟的ADR症状为皮疹、头晕、过敏性昏迷等,认为可能是头孢吡肟引起的与病症相似、难于辨认的药源性ADR,其次考虑该患者感染症状不明显,于次晨向医师提出了调整治疗用药建议,停止输头孢吡肟,改口服甲钴胺(弥可保)500ug,rid,第5日查房时,患者述说症状已减轻了很多,能坐立于床,并连声表示感谢。

例2,患者男,76岁,直肠癌术前3天开始使用头孢哌酮4g,qd,静脉输入,作为预防用药。术后辅以常规治疗,如禁食、置腹腔负球胃肠减压、留置导尿、预防使用抗菌药及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等,手术当日联用头孢哌酮2g,q 12h与0.5%甲硝唑100mL,q 12h,静脉输入直至术后第8日,患者体温仍未见退,38.5℃左右,同时伴有痰多症、二下肺闻及湿罗音,医师经认为肺部有感染,并邀请临床药师会诊。药师怀疑肺部可能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等,建议将头孢哌酮换为罗氏芬2g,q 12h,静脉输入,用药后第7日,患者体温又复升至38.8℃,Sp02:85%,血Rt检测示WBC:15.8×109・L―1,N:89%,同时兼有轻微腹泻。继邀临床药师复诊,药师认为该老年患者体内已产生产超广谱?一内酰胺酶菌及真菌,建议医师选用美罗培南1g,q 12h与氟康唑0.1g,q 12h,静脉输入,并立即送痰培养。痰培养检出证实为肺炎克雷伯杆菌与白色念珠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前者仅对碳青霉烯类药敏感,其余均已耐药。经调整用药,体温逐渐下降,氟康唑静脉输液3天后改为口服0.15g,qd,美罗培南减量至0.5g,q12h。3日后查房,血Rt检测;WBC为9.8×109・L―1,N:70.4%;T:37。SpO2100%,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例3,患者,女,62岁患结肠癌、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同时患有子宫肌瘤合并Ⅱ―DM、HP。术前:血―Rt检测,WBC:8.DO×109・L―1,N:69.60%,生命体征平稳,术中3种病症同时进行切除,术后当日,T:37.1度,生命体征平稳,第2日,T:38.5,血―Rt示WBC:19.61×109・L―1,N:85.3%,第3日,T:39.1,痰培养显示有绿脓杆菌感染,医师遂邀请临床药师会诊。笔者考虑该患者术前曾用头孢哌酮多日,术后2日使用头孢呋辛,第3日调整使用头孢哌酮4g,gi2h,抗菌效果不理想,建议医师加强抗铜绿假单孢菌治疗,使用头孢他啶培,1g,12h,与依替米星0.1g,g12h,连用3天。因为两种药品联用有协同作用,增强了抗铜绿假单孢菌作用“]。结果该患者当日下午T:37.3。第5日,T:37.3。至第8 13日T:36.6。Bp:15.3Kpa―1・8.0Kpa―1,HR:85次・分―1,R:20次・分―1 SpO2 100%,生命体征平稳,血―Rt在正常范围内。

在药学服务实践过程中,对1临床药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断更新,如在病例1中,临床药师通过病区医学、药学查房,与患者面对面,以患者出现的不适主诉、异常实验室指标为依据,通对病人疾病史、用药史、现目前用药品种及其用法用量,根据自身具备的药物治疗知识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在例2中,在围手术期,老年人因重要脏器功能减退,代偿能力减弱,自身合成蛋白速率减慢,是术后伤口不易愈合,易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旦检出体内白蛋白低于25g、血红蛋白、血细胞容积比低于正常低限值时,应立即补充大量血浆、血球及人体白蛋白。其次,长期应用头孢哌酮可导致耐药菌的大量繁殖,易引起二重感染,加之靠肠外营养支持多日,治疗失败明示了患者体内已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产生条件致病菌。故应用抗菌药治疗应从低线始有序进行,并尽快送病原学、药敏检测,避免药物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药物疗效;此外,应尽早将鼻饲替代肠外营养,以调整患者肠道菌群的失调。在例3中,药师能够根据病原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从临床用药管理方面看,缺乏相应的干预机制和促进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措施,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促进合理用药已经是医药界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从药品生产和监管方面看,新药品层出不穷,药名泛滥,老百姓无所适从,专业药剂工作者应接不暇,认识混乱。从体制看,作为药品销售终端环节的药房来看,几十年沿袭下来的药房还是程式化、老套路。从药品从业者看,思想陈旧,工作消极被动,程序简单化,沿袭着几十年不变的按方取药,按单进药,按方划价,按时值班。药剂工作职能在逐渐淡化、退化。

由于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旧有的思维模式、工作套路已不能适应医院、医疗工作的需要,成了医改的绊脚石。因此,改革药剂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不为为有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已是势在必行。走出药房,深入病房,服务产房,全方位,全天候,处处为患者着想,时时掌握药品疗效,一个全新的药剂工作者――临床药师就这样应运而生,而且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方案使我院抗菌药的预防、治疗已由经验用药、习惯用药、群体模式化用药逐步进入到病原学、个体化治疗阶段,与医师间互补,增强与医、患者间的沟通,及时将在药学查房中监察获得的药物疗效、药源性疾病信息反馈于临床。临床药师在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一篇: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在临床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供应室医院感染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