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伏羲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时间:2022-09-08 05:31:31

弘扬伏羲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天水市位于陕、甘、川三省交汇处,是甘肃省的东大门。这里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000多年的建城史;由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国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和石窟艺术文化这五大文化构成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异彩纷呈,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旅游胜地之一。天水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45处、风景旅游区47个、景点228处。其中,距今8000多年的大地湾原始部落遗址、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和国内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场所――伏羲庙等驰名中外。

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创始人,其历史功绩世代口耳相传。他造书契、画八卦、立礼法、制历法、作乐曲……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伏羲也因之在历史上位列三皇之首、五帝之先,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

据史书记载,伏羲祭祀始自春秋时期,秦汉至明清,祭祀不断,相沿成习,形成了内涵丰富、厚重、独特的祭祀文化。天水伏羲祭祀始自金代,当时卦台山已有伏羲祭祀活动,至明代,伏羲祭祀中心移至天水伏羲庙,规模宏大,规程严谨,延续至今,成为天水百姓民间祭祀伏羲的重要内容。

伏羲祭祀沿革

隋唐之际,均以三皇之首祭祀伏羲。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京师长安建三皇庙;天宝六年(1747),又进一步完善了祭祀程序,为三皇的祭祀确立了规范。据《唐会要》卷22载:

(天宝)六载正月十一日,敕:三皇五帝创物垂范,永言龟镜,宜有钦崇。三皇:伏羲(以勾芒配)、神农(以祝融配)、轩辕(以风后、力牧配)……其择日及置庙地,量事营立,其乐器请用宫悬,祭请用少牢。仍以春秋二时致享供,置令丞,今太常寺捡校。

但是,这种高规格的祭祀仅限于京师长安,其余各地并无权祭祀。

宋代以降,祭祀伏羲的风气日渐兴盛。在将祭祀规格由少牢升为太牢的同时,也将太吴的专祀地确定在河南陈州伏羲陵。直到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6),于秦州三阳川蜗牛堡(即今之卦台山)创建伏羲庙后,才真正开启了天水祭祀伏羲的历史。

据《金史・礼志》记载:“(前代帝王)三年一祭,于仲春之月祭伏羲于陈州,神农于毫州,轩辕于坊州……”据此可知,当时秦州蜗牛堡伏羲庙祭祀活动已经被纳入金朝祭祀伏羲的统一规划之中。

而元代的祭祀,则为后来祭祀仪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据考证,当时的卦台山伏羲庙主祭伏羲,配祀炎帝神农和轩辕黄帝。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用太牢祭祀,礼乐仿孔庙。秦州成纪县令韩认为,成纪是伏羲的诞生地,卦台山是伏羲的画卦场所。凶此,此处伏羲的祭祀规格理应高于其他州县,于是申明礼部,每年春秋二祭由官府出资,由官员主祭。同时,秦州还专辟庙田145亩,作为祭祀伏羲的专项资金来源,以保障祭祀的顺利进行。

伏羲祭祀仪规

明初的伏羲祭祀,沿袭元制。《明史・礼志》云:

明初仍元制,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通祀三皇。洪武元年令此太牢祀。

至洪武四年(1371),太祖朱元璋认为全国各地通祀三皂,是对三皇的亵渎,应立即中止。《明太祖实录》洪武四年三月丁未条云:

上曰:三皇继天立极,以开万世教化之源,而汩于医师,其可乎?自今命天下郡县毋得亵祀,止命有司祭于陵寝。

诏令一出,全国各地三皇庙尽数废止。河南陈州是伏羲的陵寝所在地,被明廷指定为全国惟一的伏羲祭祀地。同年,朱元璋还自制祝文,亲临致祭,以示重视。所幸的是天水卦台也被列为伏羲的另一处陵墓,《大明一统志・秦州・陵墓》云:

伏羲陵:在秦州北四十里。世传三阳川蜗牛堡有伏羲陵。

尽管官祭被取消,而民间祭祀尚存。嘉靖十三年(1534),胡缵宗《太吴伏羲庙乐记》记载:“考之诞圣之郡,画卦之台,前代无不举祀。而国朝独缺焉。”此记载就是针对洪武之后、嘉靖以前州署不再主祭伏羲情形而言的。

正德十一年(1516),明廷批准在卦台山重建伏羲庙,官祭随之恢复;正德十六年(1521),又批准将拟建于卦台山的伏羲庙改建于秦州。从此,伏羲祭祀中心转到秦州治,卦台山伏羲庙地位下降,变为民祭场所。其实,早在明成化十九年(1483)秦州就有太吴宫(伏羲庙的前身),但未得到明廷的认可,属草创阶段,祭祀也没有制度化。明弘治三年(1490)撰写的《新建太吴官门坊》云:

况神宫之前,维乎吾民,通乎闾巷,过之者不知致敬,见之者不知敬礼,此尤为阙典之大者也。

嘉靖二年(1523),秦州伏羲庙正式建成,祭祀活动渐次正规化、制度化,礼部还专门为祭祀制订了程式化的祭文。嘉靖十三年(1533),陕西监察御史张鹏、秦州知州黄仕隆主持制礼作乐,张还自撰《迎神曲》、《送神曲》各一章。同时,制定了祭祀程序、乐生舞生员额、祭祀人员的服饰以及所用祭器,使祭祀进人极盛期。

至此,秦州伏羲庙成为全国性祭祀中心。

伏羲祭祀程序

当官方祭祀伏羲发展到明代时,天水西关伏羲庙的伏羲祭祀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隆重的祭祀礼仪。这个繁复、盛大而至尊的仪式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出告文。告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类似于今之告示。作为祭祀的首起部分,它的意义是向民众告知祭礼日期,但重点则是昭示伏羲氏的功德。在天水典籍《直隶秦州新志・艺文》里,曾经录有天水历史上今存最早的告文,系明朝刘尚义所作。其词洋洋洒洒,不失为一篇美文。

第二部分:出榜文。所谓榜文,就是祈祷之文,意在告慰伏羲氏神灵。其比出告文更庄重严肃,且有“迎神出榜,送神烧榜”之说。

第三部分:迎神。迎神是整个祭祀过程的主体议程之一,此刻,鼓乐齐鸣,载歌载舞。根据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建置》记载,明代乐舞规模“有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彻馔、送神之乐。乐器三十有六,乐生四十有四人,冠服一百四十有四。舞器百有三十,舞生六十有六人,冠服二百六十有四”。并且,“召工制器,按八音以为乐,准八佾以为舞。盖琴、瑟、笙、镛之属必调;龠翟、冠、袍之属必绝致;制罔不合,度罔不中”。现存明代《迎神曲》两章,一章为当时的陕西监察御史山西沁州人张鹏巡察秦州时所撰,一章为当时陕西秦安(今天水市秦安县)人胡缵宗所撰。

第四部分:献供。据刘雁翔《伏羲庙志》记载,明代秦州伏羲庙祭祀规格沿袭金、元两代卦台山伏羲庙规格,以太牢祭祀,即用牛、羊、猪三牲。祭祀时陈设的祭器有登、刑、笾豆、簋、俎、爵、尊等,分别盛肉类、羹、瓜果、菜肴、黍、稷、稻、粱、酒等祭品,另设玉帛等物。

第五部分:恭读祭文。恭读祭文是整个祭祀活《太吴伏羲庙祭文》作为官祭时的规范祭文,代表朝廷致祭。至此,秦州伏羲庙祭祀达到有史以来最高规格。

第六部分:送神。送神是祭祀活动的最后一项议程,烧榜文亦在此时。

雅致的告文与榜文,哀婉华丽的迎神曲与送神曲,精致的祭器以及繁复的祭品,联合起来传达着 一座老城无数子民们对有着圣德的伏羲的敬仰之情,并且成为这座古城的遥远记忆。

伏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任何一种文化,其交流都像一条河流,通过潺潺不倦的流淌,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伏羲文化也不例外,它的广泛传播,既是其文化本身的力量所在,也与这种从未间断的交流密不可分。

近年来,前来伏羲庙朝圣拜谒、踏访考察的党政领导、学者专家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他们的到来,无疑让伏羲文化在更高层面和更广范围得到了交流。

在伏羲文化的交流中,如果说一年一度的伏羲文化旅游节以一种节会的方式形成了集中展现与交流的话,那么,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的伏羲文化研究会,就是对伏羲文化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宣介。

1995年,天水市成立了天水伏羲文化研究会,后来又成立了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专门负责伏羲文化研究方面的协调联络、学术交流、信息服务等工作。

2002年,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一级学会,这一全国性研究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伏羲文化的开发研究成为全国性活动。

2005年,天水市召开了第二届中华伏羲文化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上,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委剐主任邓成诚等领导的莅临,让这次研讨会成为一次高规格的研讨盛会。

2006年,高规格的伏羲文化论坛在节会期间如期举行。

2007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甘肃特色文化建设暨2007(丁亥)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新闻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大厅举行,这是伏羲文化首次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会这个平台浓妆亮相。

在伏羲文化的交流中,民间组织、国际友人的自发祭拜,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伏羲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正如文化大师文怀沙所吟诵的诗句“奇光之往应继,异彩之来待开”所昭示的,伏羲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先祖,正在赢得全世界的顶礼膜拜:其中,港、澳、台同胞带着一腔尊崇千里迢迢而来,更让伏羲文化成为一座联结两岸民众的桥梁。

一次次祭拜,一次次刚野考察,一册册研究著作的出版,将伏羲文化凝结成一条联系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纽带。

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及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弘扬优秀传统义化,振兴民族精神,团结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1988年,时值龙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为龙的生日,天水市政府在伏羲庙举办了盛大的伏羲公祭典礼,举行祭祀伏羲活动,并决定公祭活动自此每年举行整个祭典大礼庄重肃穆,分别以乐队奏乐、敬献化篮、供献祭品、宣读祭文、行鞠躬礼而依次进行,同时也有夹板舞、旋鼓舞表演。此外,经过精心策划如期举办的“天水风情艺术展”、“伏羲传说故事版式连环画展”等各种文化活动,都让这次祭祀大典熠熠生辉。

1989年,天水市委、市政府将伏羲祭典内容开始进一步延伸,从第一届的公祭典礼逐渐发展为旨在使祭典活动和文化交流、商贸活动融为一体的大型节会活动。至此,拉开了伏羲文化旅游节的大幕。

在伏羲文化旅游节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2005年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关键年份。这一年,伏羲文化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正式升格为省级公祭。

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上,中国天水文化旅游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2008年,在青岛举办的首届“节庆中华奖”评奖活动中,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荣获“最佳文化传承奖”。2009年,在浙江宁波举办的第二届“节庆中华奖”评奖活动中,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再度荣获“最佳文化传承奖”。

伏羲文化旅游节的连续举办,成为推动天水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更加广泛的层面推动了天水市的大发展,在推动经济的大发展的同时,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强了经济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天水市的知名度,拉动了旅游业火力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稳步发展,成为一张城市名片。

上一篇:热瓦克遗址的无价之宝 下一篇:中外城市共促新丝绸之路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