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作用策略思考

时间:2022-09-08 04:42:01

写作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作用策略思考

摘要:面对步履维艰的作文教学,本文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关系角度,深刻探讨了写作教学有效可行的策略方针。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着力于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探索了写作能力长远目标的实现和近期目标提高的方法,致力于将“要我写”的客观目的转变为“我要写”的主观追求。

关键词:作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 学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80-02

目前,从高考作文含金量角度而言,写作教学责任重大,且意义深远。不仅关系着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热情,关系着高考得失;更关系着学生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关系着对于生活、生命的感悟以及有感于真情的表述和交流。新课标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现阶段高中学生基于认识和探索的局限性,无法正确审视写作的价值所在,“为了考试而写作”的思想一直禁锢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对于写作自然是了无兴趣,甚者厌之尤深。写作教学也显得苍白无力,且高耗低效、处境尴尬。

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一直致力于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索,力争将“要我写”的客观目的转变为“我要写”的主观追求,将虚情假意的刚性需求转变为学生内驱自主的真情流露,真正地燃起学生写作的兴趣。由此,笔者从非智力因素角度探讨与学生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写作内容趋于深度和广度化,写作能力趋于效能和质能化。

非智力因素在写作训练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非智力因素影响着智力表现的早晚,水平的高低、类型的多寡。非智力因素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我们也应该遵循智力开发原则,关注和探索非智力因素在思维能力发展中对于写作教学的影响力。

1 从非智力因素出发,通过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写作的兴趣

帕克·帕尔默认为:“通过对我们认知的探索,一个真理的概念突现出来: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让学生富有激情就是要唤起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从非智力因素出发,寻找激发写作乐趣的兴奋点,这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入研究的。

1.1通过自我价值的呈现形成思维兴奋点,激发写作兴趣

自我价值的认同是主观愿望得到肯定的一种精神价值的追求,是学生得以快乐写作的精神支柱。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自我价值一旦被学校或社会认同,那么自我表现欲望得到膨胀,学生的思维自然处于兴奋区,写作也成为了一种精神享受。

例如,通过在充分准备基础上的课前演讲和课文的复述,这种训练模式能够满足写作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的成功欲望;优秀的周记阅读和随笔、读后感交流,可以让一些认真写作真情流露的学生获得关注;课后相关写作材料的收集(名人名言、感动人物、各类花语等),这可以让一些认真严谨、好学求实的人得到前进的动力;考试作文中分享使用修辞、空白艺术、重复、比兴等写作手法这一亮点,这可以激发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等等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都可以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个性化的梯度教学中获得情感认同。学生的写作训练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兴奋契机由此捕捉,写作兴趣自然激发。

1.2通过自我价值的比较,培养思维兴奋点,激发写作兴趣

自我价值的认同只有在与他人价值认同的比较中才更具有说服力。比较能够让自己正确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通过比较,学生养成的兴趣才更持久,味道才更浓,“要我写”才能真正成为“我要写”的一种心理需求。

例如,看到课文题目,可以先自己构思行文内容,再与课文内容相比较,从而激发自己和名人比较的兴趣,兴奋于与名家的相似的思维意识,又乐观于与名家相异的思维过程。与名家相比,自我价值存在着天然的认同感,差距的大小都是思维的兴奋点,都能激发写作兴趣。再如作文互批模式,让学生在彼此的竞争中真实地看到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自我感受中激发超越他人的情感动机,兴趣在情感超越中成为一种价值取向,成为了写作的动力。

2 从非智力因素出发,通过思维的理性意识培养写作的自觉性

2.1以责任意识感染学生,培养自觉写作意识,激发写作兴趣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新时代的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生活状况,国家发展命运,国际风云变化等,他们追求民主、平等、和谐。他们逐渐成熟的思维状态让他们更加趋于理性化,前所未有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对写作有了一个个性的解读。对于写作教学而言,符合学生的写作需求,关注时事、关注学生身边的情感小事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例如“我看今年春晚”、“我看浪费”、“我的世博”、“论中学生上网”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时尚性话题,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要说点什么”的冲动,毫无避讳地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经济等的看法,虽然可能观点浅显,但是这是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是一种责任意识的体现,有利于写作自觉意识的培养。再如,关于亲情、友情、师生情、兄弟情等富有细腻真情的永恒话题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我需要倾诉”的愿望,点燃感恩意识的同时,也点燃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虽然难于起笔,但是写作过程却能让学生在回味真情中激发隐藏的写作欲望,写作过程的情感体验才是自觉写作意识的触发点,学生的真情流露才是兴趣所在,非智力因素在话题的创设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

2.2以磨练意志要求学生,培养自觉写作意识,激发写作兴趣

意志是我们人在活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质量是完成写作的基本保证。正如墨子认为:志不达者智不达。对于写作而言,培养写作的意志力可以达到写作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教学,拓宽视野,产生一种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理性的学习需求,从而形成自豪而自信的心理关注,达到写作的自觉化。

例如,坚持长期阅读,坚持跟踪阅读,坚持写日记、写摘记、写读书笔记,坚持观察生活(广告牌、提示语、生活说明书等一切有文字的地方),坚持审题立意,坚持一文多改,一题多向(同一题目既写记叙文又写议论文)、坚持推敲语句,此种坚持不懈的自我努力正是意志品格得以磨练的最好时机。如此的要求正是能够让学生在考场上厚积薄发,胸有成竹,自信满满。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看到了写作成功的希望,成就感让其产生了一种自发的写作欲望,非智力因素得到开发,兴趣自然生成。

正如达尔文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成功的写作教学,正需要对高度的责任意识、坚定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等构成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开发。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如果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关注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写作教学中任何一个灵感的激发点,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上一篇:爱在心中之语文教学 下一篇: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