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小金库”治理工作

时间:2022-04-01 01:24:51

浅谈高校“小金库”治理工作

摘要:随着高校“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小金库”具有隐蔽性、易反复的特点,治理任务任重道远。本文分析了“小金库”产生原因,特点及治理难点,并对高校“小金库”治理工作提出了一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 小金库 治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57-01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高校“小金库”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破坏了学校财务管理秩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助长了奢侈浪费和腐败现象,破坏了法律法规、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公信力和约束力,极易造成干群矛盾,削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危害高校建设事业,影响了高校的发展和稳定。

1 高校“小金库”产生的原因

首先,学校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对“小金库”的违法性及危害性认识不充分,学校“小金库”治理工作宣传教育不到位。其次,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办学的环境的日趋复杂,经济核算范围越来越广,自主收入,特别是各种形式的政策性收费和有偿服务与经营收人不断增加,收入的来源趋于多元化。而另一方面,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控机制不够健全,资产管理不严,固定资产核算不实问题突出。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未能与高校对外服务功能相匹配,存在财务管理上的制度盲区,管理较为混乱。第三,由于高校内部监督机构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大,工作任务繁重,及“小金库”的隐蔽性,导致监督与控制很难到位,治理及督察工作开展不力。这些都是造成高校存在“小金库” 现象并且屡禁不止的原因。

2 高校“小金库”的主要表现形式

截留各种经营收入、非法侵占国家资财收入设立“小金库”。如截留出售残次品、边角废料、废品的收入;处理、报废学校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提供劳务服务收入;场地租赁、使用费收入;隐匿各种违规收费;巧立名目,私自将课题经费转移、存放设立“小金库”等。

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有的单位因为经费支出受到限制,便通过虚报加班天数、虚列学生人数、虚构业务事项等各种名目虚列支出、虚增费用来套取公款设立“小金库”。

利用收受回扣的方式设立“小金库”。目前,多数学校的信息公开工作已陆续展开,设备采购、基建招投标等信息已经通过学校网站公示,但经费来源、年度预算等财务信息还没有完全公开,还存在高校在设备物质采购过程中变换名目收受回扣的现象,相关部门隐匿这部分收入,设立“小金库”,作为部门福利分发,或是用于支付一些不便在学校支出的费用。

利用工会账户转移资金,形成“小金库”。由于工会性质特殊、资金量不大,工会经费的开支的监管通常容易被忽视。部分高校通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的各项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转入工会账户或通过工会账户发放职工福利。

3 高校“小金库”特点

来源渠道复杂化。由于高校具有有别于其它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小金库”的来源渠道也更加多样复杂,增加了监督、查处难度。

“小金库”具有隐蔽性。随着“小金库”治理力度的加大,私设“小金库”的形式也更加隐蔽。有的“小金库”虽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但在财务手续上却留有后路,使查处工作往往因缺少相关原始资料而无法形成足够证据支撑。

行为主体范围扩大。由过去主要领导和具体经办人知晓,发展到让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共同以奖金和补助等名义私分,集体承担风险,案发后干部职工共同形成攻守同盟,给查处工作带来难度。

“小金库”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大。

4 高校“小金库”治理的一点建议

加强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提高对“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视度;其次利用学报、广播、知识问答、法制讲座、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方式强化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对“小金库”的认识,为铲除“小金库”行为筑牢思想防线;此外,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养,严格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严格按照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财务核算,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从增强法纪意识及提高治理手段两方面扼杀“小金库”行为。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日常管理。一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遵行国家财务制度,对现行审计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有些不健全和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应通过制度建设堵塞漏洞;强化票据管理、加强收费管理,完善预算制度,逐步细化部门预算,建立健全的预算公开制度,增强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其次,强化审计监督,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完善审计依据,改变审计策略,改进审计手段。第三,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登记、使用、处置等规章制度,做到帐实相符,切实反映国有资产的存量及使用情况;严格资产处置管理,防止擅自、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对需要报废报损的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及时进行销帐或调帐处理;要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对国有资产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一旦发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第四,规范物质招标采购管理。学校招标采购项目,必须通过相关主管部门论证、审批,并经学校财务处核实经费来源后方可实施;规范招标程序,加强对招标采购工作及设备物资验收工作的监督。

加大“小金库”查处力度。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要统一协调,相互配合,组成联合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小金库”专项检查。坚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查出的问题按照相应的处罚条例进行严肃处理,并以适当的形式对外公告,造成舆论,以形成震动效应和威慑力量;除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外,还需要追加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于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管理部门也要问责。只有加大“小金库”惩罚力度,才能使“小金库”成为真正的“雷区”。

落实“小金库”举报查处制度和奖励政策。畅通监督渠道,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电子信箱,鼓励群众举报,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监督作用;认真执行举报保密制度,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推行奖励政策,对举报人提供的线索,经核查属实,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张其飞.高校“小金库”的成因探析及治理途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9(22):122-124.

[2]龙靖远.浅谈治理高校小金库[J].事业财会,2007,(6):28-30.

[3]李汉东.浅谈新形势下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

上一篇:浅析弹性考核模式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下一篇:家庭体育消费研究内容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