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时间:2022-09-08 09:57:22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方法 针对本院200例行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患儿中,经一次穿刺获得成功的有184例,留置时间1~6 d,所有患儿中没有出现感染症状。结论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不仅降低了疾病对患儿带来的痛苦和困扰,还有效提高了护士工作质量。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新生儿;应用;护理分析

静脉留置针又可称为套管针,具有对血管伤害性小,留置所用时间长,用药简单方便等优点,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儿科患者年龄均偏小,血管不够粗壮,多次用药和穿刺对血管损伤极大[1]。近几年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越加广阔,对抢救重型患者及静脉疏通领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不良影响也有存在,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入住本院儿科患者中有2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整个住院患者比例中占58%,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最小为出生后10 min,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22岁。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Y型静脉留置针,3L透明弹力手术巾。

12 方法 留置针的选择:留置针由外套管、针芯、肝素帽、接口等部分组成。型号1824G,儿科一般用24G,输血时用18G。穿刺方法: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选血管备皮后,用05%的碘伏消毒穿刺局部皮肤2次,75%的酒精消毒1次,待干,连接留置针与输液管排好气,确保留置针针炳与静脉呈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再进针2 mm,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抽出针芯,用无菌贴膜固定软管,再用透明贴膜固定。封管:抽取09%盐水5~10 ml后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5 mm,缓慢推注15 ml后边退边推入,此期间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对于回血栓夹闭部位选用静脉留置针的近端。

2 结果

200例留置针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例数为184例,占92%,200例留置时间最长6 d,最短1 d。全部病例中无感染现象。

3 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进行穿刺之前,做好宣教工作,热情详细的向患儿及家属亲人描述、述说应用留置针的原因及作用,让他们认识到留置针对治疗的辅助作用和相关护理知识,对普遍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有所了解,提高家属的信心、争得家属的信任,也能够使得家长对留置针了解之后,在照顾患儿期间做到合理周全,避免患儿不经意将留置针错拔,避免碰撞,确保周围皮肤的洁净干燥及治疗期间不能淋浴等,防止发生感染、堵管、液体药物的渗出等并发症的出现。

掌握穿刺技巧、观察局部反应:治疗步骤要顺畅牢固、留置针头跟皮肤的角度保持在15°30°范围之间行针,穿刺速度要匀速缓和,插入部位一次行入血管,不要缩小角度、尽量扩宽套管与血管壁的接触平面,相反极易引起渗漏现象,角度太大也容易刺到血管后壁而出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最好不要选取下肢静脉部位进行留置针穿刺,置管过程中,时常注意查看穿刺部位渗血与否、有无出现肿胀及部分地方是否有炎症的出现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的目的。如果发现局部有红肿、发热或疼痛感,应迅速拔管,仔细观察和分析症状原因,做出治疗对策,保证血液流动不受干扰,减轻患者的疼痛。

置管前后的护理与导管护理:确保血管外存在半厘米多的套管,避免由于患儿活动不确定性造成套管扭曲断裂,置管时间最多7 d为宜,避免血管刺穿时间久后导致静脉炎。输液结束后需按照要求严格行封管操作;发现套管扭曲后如血管流动顺畅及弹性良好、组织健康、留置时间在一天之内,依靠无菌棉签将套管整直后进行消毒待干并送回,及时换新敷贴,固定完好。安全稳固留置针后,避免弯曲,并观察留置针流动情况,时刻观察留置针肝素帽的松紧情况,避免出现由于多次封管或移动出现肝素帽脱落现象。牢记每次输液后、护士离开前要查看透明敷料的稳固性,静脉留置针期间注意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稳定好输液速度,避免输液流动过快,出现循环压力过大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静脉留置针大大降低了患儿的痛苦感,适合紧急救治,缓解了护士多次穿刺压力、提高了工作质量。所以,穿刺手术期间不仅要提高护士操作熟练程度、还应树立无菌观念,降低穿刺失败率,减少并发症,实现患儿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弓玉松静脉条件不佳时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219.

作者单位:262200 诸城市人民医院

上一篇:1例新生儿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围手术期护理路径对胃癌患者满意度与并发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