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的大区化发展

时间:2022-09-08 09:35:21

旅游景区的大区化发展

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产业已经作为新常态下拉动内需、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全国各地的旅游产业都呈现井喷趋势。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测算:中国旅游产业对GDPC合贡献10.1%,超过教育、银行、汽车产业。因此,发展旅游业也是顺势而为的有智之举。然而,就在这样的旅游业发展热浪之中,北京的南锣鼓巷景区却于2016年4月25日零时起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在发展势头正劲之时选择主动申请取消国家3A级景区资质。隐藏在这番“主动摘帽子”行为背后的是景区无力承受的无奈,同时也是景区自身对该类型景区未来发展的反思。

南锣鼓巷作为老北京胡同的典型代表,是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被评为市北京旅游的必游之地。中国日报也在2016年的国庆节当日报道了该景区的火爆景象,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涌入这条狭长的胡同,享受北京小吃,感受现代与历史的绝妙融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山人海的场面正是发生在南锣鼓巷摘掉3A景区帽子之后,可见,这种硬性引导限流的做法似乎并不奏效。因而,景区企图通过这样“以退为进”的方式合理消化,缓解景区的过大压力,实现南锣鼓巷的长期持续发展,看来也是收效甚微,作用有限。摘掉了3A景区帽子的南锣鼓巷,仍然要承受着巨大的客流压力和环境压力。

南锣鼓巷主巷全场八百二十米,具有以古镇古巷等为依托,客流量大、商户密度高、人口集中,历史文化遗址和名人故居多,旅游区与居民区相参,同时道路较为狭窄,景区相对封闭的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胡同型”旅游景区。除了南锣鼓巷以外,成都锦里和上海田子坊也是这类景区的典型代表。南锣鼓巷保留了“鱼骨形”的布局特点,一条南北向的主巷穿插多条东西向的次巷,道路狭长,最宽处也不过二十米。然而,在五一、十一“黄金周”这样的旅游高峰期,这条历史悠久的胡同每天要接待九万甚至十万的游客。在北京的旅游旺季中,南锣鼓巷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次,周末超5万人次,严重超出景区承载能力。根据我国《旅游法》的相关规定,当景区超过其环境承载量时,确实有必要对客流进行限制;即使将其看成街区居民区而非景区,从公共管理角度来看,若出现安全隐患也有必要限流,更何况,就南锣鼓巷而言,旅游区与居民区的界限模糊,两者本就相参,密不可分。与南锣鼓巷的热闹非凡、拥挤火爆完全不同,与它隔街相对的北锣鼓巷景区的命运却是另一番模样。仅有的几家店面也因经营不善倒闭,难以为继。北锣鼓巷内的建筑也保留了原始的胡同风貌,但是没有南锣鼓巷的超高人气和知名度,北锣鼓巷的历史与文化被遗忘,公共设施闲置浪费,经济效益低下,发展十分困难。

因此,在客流量与景区承载力严重不对等、居民与游客抢占公共设施、商业活动影响破坏文化建筑等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解除南锣鼓线的发展困局,我们要做的是从整体出发,构造和谐统一的“大南锣”的景区,增加南锣鼓巷同类旅游产品的供给,整合资源,协同配置公共设施,进行区内的旅游供给侧改革。

而这里指的“大南锣”景区是指包括南锣鼓巷、北锣鼓巷胡同区、烟袋斜街、后海、什刹海以及五道营等在内的“泛南锣鼓巷”景区。这几个小型景区毗邻而立,游客步行十几分钟便可从这一景区逛到另一景区,邻近的地理位置使其具备了发展“胡同型”大区化的前提,为区内的旅游供给侧改革提供条件。同时,各个景区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老北京文化、胡同文化,其中包含大量的文化古建遗存,更使得景区之间的文化资源得以共享,扩大丰富了整个大区的文化基底。

从各个景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同类叠加也使得各个景区之间产生无形的竞争,寻求自身突出优点,打造“精品”旅游,提升景区服务与质量,促进创新,避免单一性、同质化、低效率的泥沼;在大区内的公共设施配置也让各个景区硬件水平提升,拥有更适应自身发展现状的配套设施,提高利用率,向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从该区居民的角度来看,“大南锣”景区的建设,让整个区域的公共设施配置水平上了新台阶,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也必然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得以提高,缓和居民与游客之间矛盾冲突。

从商户的角度来看,表面上,旅游供给侧改革让一部分的顾客流入其他景区,减少了商户收入,损害了商户的经济利益。实际上,正是应为这样的改革,让商户能够根据自身产品特点,精准营销,改进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在消费者中产生口碑效应。

从游客的角度来看,“大南锣”景区的建设扩大了游客的消费宽度和广度,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满足了多样的消费需求;同时,将整合后的文化资源呈现给游客,必然带来更加享受的体验。

在借鉴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紧紧抓住自身特点,既有独立标签,追求创新,又相互依赖。因而,“大南锣”景区的发展,也就从各自小区域进行自我规划、经营、发展,到整个“胡同型”景区整合发展,统一发展,协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将“人”这一主体要素融入其中,考虑多方利益与矛盾,既将南锣鼓巷这样的热门景区的压力分摊到其他压力较小的欠发达景区,既解了人满为患的南锣鼓巷景区的难题,又带动了发展缓慢、知名度较低的景区,利用南锣鼓巷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效应为自己宣传,为整个“大南锣”景区造势。

构建“大南锣”景区,其实是通过区内的旅游供给侧改革,构建一种新的供需关系,让旅游景区的发展跟上消费升级的需要,实现在旅游消费时空上的均衡化,消除“人满为患”和“萧条凋敝”两种极端现象,更加有效地解除“胡同型”旅游景区的发展枷锁,不靠单纯“限流”而靠科学“疏导”。

上一篇:关系数据库与非关系数据库 下一篇:对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案件防控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