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08 07:49:21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摘要:在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日益紧密结合的今天,合作学习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笔者从合作学习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数学课程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在初中数学课堂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于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完善建议。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分为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

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W活动的统一,以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来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分组策略、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特别是要针对初中数学教材和教学的特点来进行组织,而且也要事先让学生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然而,现实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或者说按图索骥,缺乏针对性。新课改后的初中数学,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概念和公式的范畴,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去发现结论,领悟数学发展与形成的真谛,体验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就让学生合作讨论。有的教师则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还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等等。上述这些状况都无法让学生明白什么叫相互配合,什么是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合作学习表面上轰轰烈烈,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实际上只是东拉西扯,甚至嬉闹说笑,缺乏实效。

(二)学生缺乏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思维的学科,而初中学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并不成熟,因此无论从学习方法还是与人交流方面都存在劣势。在开展合作学习前,大部分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没有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如表达的技能,倾听的技能,相处的技能,许多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在合作活动中表现出学生组内合作不和谐现象。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立场等的差异,对同样的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做到接纳他人,甚少与他人合作,更缺少宽容和理解精神。每个人都只顾表现自己而忽视集体合作,往往容易出现重复和疏漏,结果事倍功半。

一些学生对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内容

三、增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

(一)教师更新观念和角色

在以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合作学习课堂具有以分组学习的顺利进行来达成教学目标这一有别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这时教师对班级所采取的教育教学行为主要是以组织、协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为主。因此教师的角色将随课堂教育教学环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课程的启动和导引时,教师所扮演的主要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创设合作情境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在监控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促进者、合作者以及指导者;在评价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指导者。总之,教师的角色无论如何变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要把组织和协调学生的活动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师要全面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正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教师还必须要对原本固有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以多重角色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适宜的合作学习环境,并参与其中,将学生们很好地组织、协调和调动起来,进行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

(二)科学进行合作学习的分组

合作学习之前的分组是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当前的初中课堂中,学习小组的成员基本按座位组成,前后左右的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分组过于简单,组员分工不明确。分组随意,合作无序无法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所以,教师首先要掌握分组的原则,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三)选择合作的课堂教学时机

目前,在我们初中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般并不单独使用。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之中,它的使用常常要与其它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炼或概括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进行。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有讲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根据这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合作学习的开展,往往跟上课的内容、上课的形式、上课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等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在讲授数学概念和定理时,就不适合合作学习;而在讲述数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时,则采用分组合作则效果良好。教师要正确把握合作时机,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地采用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产生的价值,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重要性 下一篇:小议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