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高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时间:2022-09-08 06:29:44

对职高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不可或缺的技能性基础学科,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对学生进行体能、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发展。其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培养专业型体育人才,而是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各类途径和多种形式,在对学生进行基础内容教学的同时,着力培养他们的锻炼情趣与体育精神,有效铸造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意识。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始终本着“整体进步、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注重在激发课程学趣、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实践精神、深化情感意志等方面,求真务实、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效性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

【关键词】职高体育 情感艺术渗透 有效性教学 实践与探析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受到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的发展性课题。这是教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性痕迹仍清晰可见,新课程教学改革磨合期等多重因素客观存在,许多课程教学难以走出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困境决定的。比如,新课程理念明确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然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一直把之“高喊在口号上,废弃在行动中”;在应试教学的魔力棒指挥下,一些学校及其教师一如既往地“重视教学结果而轻视教学过程”,评价教学工作、学生发展和学习活动依然以“数据成绩”为主要标准。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呢?笔者结合职高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简要阐述之。

一、简要解析职高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

关于职高体育教学的现状,我们可用这样两句话来高度概括: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程教学;教师难教、学生怕学,而且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中徘徊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值不高,尤其缺少来自升学方面的直接动力和压力;二是职高生的生源素质普遍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属于“双差”(基础成绩差、学习品质差)范畴,他们对于专业之外的课程教学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三是职高生大都成长于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普遍具有“90后”社会特质,他们对体能消耗较大的体育课堂教学,既不感兴趣又确实存有怕苦畏难之心。四是由于社会市场的强烈冲击,许多职校迫于生存性压力,普遍把工作的重点转向招收新生、专业教学管理和老生求职方面,而相对放低了对专业之外的课程教学要求。尤其是许多职高体育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意识,大都沿袭传统落后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情感因素、心理教育和发展需要置之不顾,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毫无创新之举,因而也就无法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对此我们应当竭尽所能,努力改变这种不良现状。

二、对职高体育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效教学并不存在固定模式,而应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实践创新活动。

1.寓教于乐,积极开展职高体育情感教学活动。情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尤其对于普遍患有“情感饥渴症”的职校生而言,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灵活多样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以情感迁移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变相减轻其因消耗较大而产生的身心疲劳,有效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情趣,从而收获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

2.优化资源,积极开展职高体育跨科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虽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基础学科,但是它与其它多类课程之间存在一种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冲破固步自封的传统教学方法,本着“为我所用、拿来主义”的原则,善于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努力整合各类资源,有效拓展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在迎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同时,从中收获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试想,如果体育教师缺乏一定的语文素养,那么其教学语言就必然因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而显得苍白无趣。再如,在教学“蹲踞式起跑”时,要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把握好身体重心、两脚站位以及大小腿之间的夹角等动作性要领;在教学跳远、跳高、投掷等运动项目中,必须向学生讲解有效角度和初速度的问题等,这同样需要物理知识的有效支撑。此外,体育教学还与生化、史政和信息等多学科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类资源。

3.以情导行,积极开展职高体育情感教育活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心理学研究和实验表明:在学校教育中,直接影响学习过程和成效的主要有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两大类,非智力性因素就是情感因素,它往往在指向、维持和强化等方面发挥着正能量。而对于发展体育运动的良好支撑,除了相应的体质和技能,不可或缺和非常关键的另外因素,就是参与其中的训练者和竞技者还要必备相应的运动意识与体育精神,否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运动效果。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注重对学生开展情感意志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善于把一些著名体育人物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有效渗透到教学之中,以此熏陶和激励学生的情感意志。再如,可选取我国2000年的申奥失败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体育盛事,再结合李小龙、邓亚萍、姚明等国际巨星的雄威事迹加以有效渗透,以逐步锻铸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体育精神。

总之,作为有责任意识的体育教师,我们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创新实践活动,为发展体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全球有机纺织品的黄金标准 下一篇:原料价格配套体系亟待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