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归有光抒情散文的情感魅力

时间:2022-09-08 05:28:12

论归有光抒情散文的情感魅力

[摘要]归有光是被誉为“明文第一”散文大家,他所提出的“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是天下之至情”的至情理念,对其散文创作有极大影响。正是由于对人间至情的珍视,使他创作出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散文作品,其中以抒情散文最具特色,散发着强大的情感魅力,也感染着千千万万的读者。情感真挚动人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最大特色,其真挚的情感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并无等级之别。归有光抒情散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复杂的,他通过形象性方式用细腻的笔法来传达情感,其情感具有细腻性和形象化特点。

[关键词]归有光;抒情散文;情感魅力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6-0055-03

归有光一生命运多舛,然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尤其是他的抒情散文,在史上备受众家关注。早在王爵锡做的《太仆寺丞归公墓志铭》①中就曾说:“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嗟叹之,淫佚之,自不能已已。”并认为归有光的情感散文虽然并不刻意追求某种写作效果,只是信笔为文,而喜怒哀乐却溢于言表,真切感人,明确指出了情在散文中的重要性。后世桐城派的方苞也是以归有光抒情散文为其文之最的代表,可见二人皆推崇归有光的抒情散文。

一、归有光其人及其抒情散文

被誉为“明文第一”的散文大家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他命运多舛,经历坎坷,一生大半时间以一个老举人的身份在家乡度过,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在散文创作上独树一帜,创造了独具的散文风格。他在明代的作家中,占有非常特殊且重要的地位。《四库全书总目》集部《震川文集》、《别集》摘要称:“自明季以来,学者知有韩、柳、欧、苏沿洄以溯秦、汉者,有光实有力焉。”②《闻一多诗文选集》中也称归有光是“散文中欧公以来唯一顶天立地的人物”。可见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归有光在散文方面的造诣都得到认可。归有光在散文方面“既推崇司马迁《史记》能得其风神脉络,又尊尚唐宋诸家”。③他反对模拟剽窃与雕章琢句,并讽刺以王世贞为代表的复古派的作品是“剪纸染采之花”,认为“今世相尚以琢句为工,自谓欲追秦、汉,然不过剽窃齐、梁之馀,而海内宗之,翕然成风,可谓悼叹耳”。④其批判矛头直指当时主盟文坛的王世贞。在《项思尧文集序》中,归有光写道:“文章至于宋、元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道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导之欤?”⑤在此文中他毫不留情地直斥王世贞为“妄庸人”。 即使如此,晚年的王世贞仍然被归有光的散文造诣所折服,他在《归太仆赞并序》中写道:“先生于古文辞,虽出自史、汉,而大较折中于昌黎、庐陵。当其所得,意沛如也。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可见王世贞对归有光是有所推崇的。就今天看来,归有光也的确用自己新颖的方式创作出了大量独创性的抒情散文作品,至今让我们耳目一新,也为当时复古盛行而显得僵化的文坛增添了一份活力。

古往今来,很多学者对归有光的散文进行研究,而张爱波综合前人的研究,在他的论文《论归有光的抒情散文》中运用古今结合的抒情散文归类法,把归有光的66篇抒情散文归为五大类⑥:传记体抒情散文、哀祭体抒情散文、书牍体抒情散文、序跋体抒情散文、辞赋体抒情散。从张爱波对归有光抒情散文的分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归有光抒情散文的大致面貌。

在归有光的抒情散文中,最具特色的是传记体抒情散文和哀祭体抒情散文,特别是家庭亲情的抒情散文,其包含着归有光对“匹夫匹妇”之情乃“天下之至情”的独特生命体验和深刻理解。人们读到他的《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文章时,无不为之深深感动。在当时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中,这些散文像一泓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境界。这也奠定了归有光在中国散文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学地位。

二、归有光抒情散文的情感魅力

文学必然渗透着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作为一种抒情文学,归有光的抒情散文更离不开情感,而且很大程度上归有光抒情散文的艺术魅力就表现为其情感魅力。也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情感魅力,使归有光在文学史上成为独树一帜的散文大家。

(一)真挚动人之情

归有光抒情散文极富魅力的情感,首先应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从这个角度看,归有光抒情散文的情感魅力,源自于情感的真实性,并且这种真挚的情感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并无等级之别。庄子曾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的确,虚情假意是无法感动人的,只有真情实感才有动人心魄的力量。而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这种真挚的情感,更具有时代的超越性,显出了人性的光辉。

归有光散文最动人心处者,是他字里行间所渗透的娓娓深情,写亲人写朋友甚至写婢女和素昧平生之人,无不能曲尽其情。伴随着作品中随处可见的真挚感情,他对“情”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归有光认为,文章是“多方骈枝于五脏之情”,⑦他极力强调情感的真挚性。归有光的“夫惟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是天下之至情也”这一对情的理解,本身就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归有光眼中的“情”,不再是官样文章中道貌岸然的说教,而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认为理所当然的、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他还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亲身体验出发,看到了在道貌岸然的伦理道德背后,是亲人朋友们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是在一言一笑中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契合,是在平等基础上无等级之别的情感表达。所以,这种情感魅力是无法被任何保守思想或专制统治压抑的,它张扬出了一种人性之美。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其抒情散文中最具特色的,它真实地记录了家庭的日常生活,表达了真挚动人的情感。韩愈主张:“物不得其平则鸣。”少小即有奇才大志的归有光,长大后是“屡试屡败,穷年兀兀,困于场屋”,晚年才得一第,饱尝了不平与穷困的滋味。因此,他力主文章应发“五脏之情”。而《项脊轩志》是他发“五脏之情”所作之文,他笔下的母爱,不同于传统的孟母,而是一种充满女性温柔的舐犊之爱。他笔下的祖母之爱,也不是一味骄纵庇护的溺爱,而是充满担忧与鼓励、关怀与期望的真爱。特别是他笔下的夫妻之情,超脱了中国古代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的俗套,表现出一种缠绵缱绻、琴瑟相谐的依依温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简单描写,都让我们感到其真情的流露。晚清古文名家林纾这样盛赞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琐锁屑屑,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斯亦奇矣。”

归有光的《寒花葬志》表达了对婢女寒花的缅怀之情,但很多学者认为写婢女寒花,虽有对寒花不幸早逝叹惋哀悼,但更多是寄寓了对先妻魏氏的思念。当然,无论怎样,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看到这样一个闪光点,那就是他真挚的情感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等级之别,即使寒花只是个婢女,他也同样表达了自己真挚的哀悼缅怀之情。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很多人对于一个婢女的死根本不会在乎,而归有光却为其写了墓志,虽然这墓志一无世系籍贯,二无品学伟业,但却饱含着真情实感。所以,归有光的这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真挚情感具有时代的超越性,显出了人性的光辉。

钱基博先生指出:归有光突破前代大家、独树一帜的秘诀在于家常琐屑中蕴含至情,以极挚至情出于极淡之笔,“至有光出,而专致力于家常琐屑之描写;其尤恻恻动人者,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诸文,悼亡念存,极致之情,而写以极淡之笔,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此妙笔人人所无,而所以成其为震川之文,开韩、柳、欧、苏未辟之境也”。⑧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记载:“熙甫重平生知己,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归有光性情真挚,由此可见一斑。的确,以真情感而做文章,是归有光散文的动人之处 。

(二)丰富复杂之情

归有光抒情散文极富魅力的情感,还应是一种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而非只是抒发单纯的情感。从这个角度看,归有光抒情散文的情感魅力,也源自情感的复杂丰富性。清代袁枚曾说:“且夫诗者,由情生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其意思是说诗是情感催发的,但不朽的诗是由“不可解”的复杂情感催发的。诗如此,归有光的抒情散文亦如此。

归有光抒情散文中所传达的这种复杂丰富的情感,与个人遭遇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归有光身处在已走向全面腐败混乱的明王朝时代,前后40多年的科举生涯,六赴乡试,九上春官,县令任上的诽谤加身,都使这位书生难以墨守“哀而不怒”的成规,时有复杂丰富情感流露于文中。而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连丧子女的人生三大悲事集于一身,更形成了归有光凄然敏感的心态。张爱波认为,正是由于这种人生经历,使归有光有了“金刚怒目”式的情感,而他将其诉诸于文,使他的抒情散文表现出了“亲朋凋零的孤苦惨淡之情、怀才不遇的矛盾愤懑之情和理想破灭的失落遗憾之情”。当然,除了这些情感外,归有光的抒情散文中也有温馨感动之情,有对已逝亲人、朋友的怀念之情,有对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有对生命易逝的悲哀之情等,其情感是复杂而丰富的。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文几乎均属回忆类散文,美好的人与事,虽早已消逝,但旧事重提,仍然让作者感到温馨感动,同样,也牵动着每个读者的心弦。

《项脊轩志》中有对祖母、母亲、爱妻的怀念哀悼之情,通过对祖母、母亲、乳母、妻子最具日常生活话语和细节描写,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回忆时的那种幸福感动之情,在作者的记忆中总有着一份淡淡的、娓娓道来的、最美好也最珍贵的回忆,抒发的是一种温馨感动之情。其中,以指扣门、问讯寒暄的母亲和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充满着爱和温柔;欣然持笏、望孙成龙的祖母对他充满着担忧与鼓励、关怀与期望;而妻子凭几学书、问古述今,表现出了夫妻缠绵缱绻、琴瑟相谐的温情。通过“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来抒发封建大家族分崩离析、倾退衰落的感叹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项脊轩志》中也有作者对安谧自由的留恋和向往之情,通过“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写出了项脊轩周围环境的闲静安谧,透过这样的景物描写,我们也能看出作者对自然之景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作者同样也是一个有着风情雅趣来欣赏安闲静谧之景的人。《项脊轩志》中有对怀才不遇的矛盾无奈之情和理想破灭的失落遗憾之情,通过写巴寡妇清和诸葛孔明未被启用之前,都是默默无闻,但他们终归还是一展抱负、名扬天下。这里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也暗含了怀才不遇的矛盾无奈之情和理想破灭的失落遗憾之情。

《寒花葬志》中,作者也抒发了他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其中有对婢女寒花早逝的惋惜之情,也有对寒花的悼亡怀念之情。同样,通过婢女寒花作者也表达了对已逝妻子的怀念之情。透过这些,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易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以及物是人非的感慨。当然,他也有意去打破传统的等级观念,为婢女寒花去写一篇悼文,这有着对等级制度的反抗之情和对人间真情的向往之情。

归有光在他的很多抒情散文中,抒发的感情都是丰富而复杂的,而这种情感魅力可以让读者有种“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让读者去感受这种复杂而丰富之情所带来的感动和享受。

(三)形象细腻之情

归有光抒情散文极富魅力的情感还是一种细腻形象化的情感。从这个角度看,归有光抒情散文的情感魅力,更源自情感的细腻形象性。艺术价值极高的情感,应找到一种恰当的情感对应物,它往往是有所寄托的,有的借助意象来表达,有的通过描写事件来表达,这种情感更能和读者的情感相碰撞,从而产生共鸣。因此,归有光在抒感时,大多时候都有所寄托。

《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写到母亲时,是通过乳母的叙述表达出来的,通过“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样一句非常普通却饱含关爱的话,形象细腻地表现出了一位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爱;同样,通过祖母的话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使祖母望子成龙的期许关爱跃然纸上。所以,他表达母亲和祖母对他的爱时,并不是直接表达,而是有所寄托。正因为如此,这种情感才更具可感性,这种情感的表达无意感人,却感人至深。同样,在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时,也并没有直接抒发,而是在结尾中这样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通过对枇杷树这一意象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树已亭亭如盖,而亭亭之人何在?我们读完此句,心里会有无限的哀叹,我们或许会被“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这种超越时空的生死幻化之感所笼罩,也充斥着一种逝水流年的悲哀。

《先妣事略》中,归有光更是以幼年残存的记忆竭力追寻着母亲的音容,他通过“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内洒然”来表现母亲的勤劳精明。作者又用孩提不知母死,以为母亲在睡觉的细节和用姐弟两个小脸的特征来画出母亲年轻的面容细节,表达了家人对母亲细腻形象的思念之情。作者也正是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把这种思母心切的细腻情感形象化,更能让读者深深体会到这种情感,并为之震撼。

《寒花葬志》全文仅用了112字,便使婢女寒花的形象呼之欲出,其对人生的感慨亦感人至深。作者通过具体的三件小事,把对婢女寒花的惋惜悼念之情形象具体地表现了出来。归有光通常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或是意象来表达其细腻形象化的感情,虽然平淡普通,但却感人至深。

三、结语

归有光抒情散文的情感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在人生琐屑中蕴含人间之至情,使散文恻恻动人。也正是由于其独特艺术魅力和情感魅力,使归有光散文在当时僵化而刻板的文坛上大放异彩,受到了历代很多文人的赞赏。当然,归有光抒情散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动人之情、复杂丰富之情以及形象细腻之情,都用独特的视角和眼光去表现,其所散发的强大情感魅力自然顺畅、质朴简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归有光抒情散文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其情感魅力,而这种用琐屑之事所表现出的情感魅力,使归有光的散文获得了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注 释]

①④⑦归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79页、第4页、第26页。

②③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⑤张家英:《归有光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⑥⑨张爱波:《论归有光的抒情散文》,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第15页。

⑧吴永萍:《归有光的至情论及其散文创作》,《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上一篇:计算神木未来 下一篇:谁在献血 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