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现代抒情散文的逻辑思维培育功能

时间:2022-06-04 05:34:38

中学现代抒情散文的逻辑思维培育功能

〔摘 要〕现代抒情散文的文学性不容忽视,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育作用不容忽视。但是,一味地强调形象性而忽视其逻辑性,会使现代散文教学走向误区,忽视了任意一点都会造成对文章理解的缺失,不仅不利于深入理解作品内涵,也延误了对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培育。现代抒情散文是形象性与逻辑性的完美整合。揭开现代抒情散文文学性的“盖头”,我们会发现其深层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一方面,它的构思蕴涵着严密的逻辑性,既体现在行文的结构,也体现在意境的组合。另一方面,现代抒情散文的语言理解也需要逻辑思维,例如关键句、过渡句、议论性语句的理解都需要逻辑思维的参与。因此,中学现代抒情散文具有逻辑思维培育功能。

〔关键词〕现代抒情散文 逻辑思维 阅读教学

一、现代抒情散文具备逻辑思维的因素

(一)现代抒情散文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思维的,散文的创作更是讲求“形象大于思维”,十分强调用具象反映抽象。正因为如此,历来散文评论大都着眼“形象”这一基石品评鉴赏散文,这种单方位的分析有时只能得到文章表层的涵义,有时甚至会将人引人鉴赏误区,使人走入“山穷水复”的境地,很难深入地理解散文的内在底蕴,把握作者跳动的脉搏。如果我们从逻辑思维角度去分析,则往往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所以说,探究散文中的逻辑思维是深人理解散文的一条捷径;也只有理清了散文作品中的逻辑思维线索才能全方位地挖掘出其中的审美造诣和意识造诣。

(二)现代抒情散文的构思蕴涵着严密的逻辑性

1.现代抒情散文行文的思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思路既包括全文的思路,也包括局部的结构。整体思路的梳理主要作用是删繁就简,由表及里,从而整体把握散文的主旨。无论是写人释理、叙事说理,还是写景寓理、状物明理,抒情性散文的基本思路是由形象到抽象,由象及理。

2.现代抒情散文意境的组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因为现代抒情散文蕴藉含蓄,和谐自然,和小说、诗歌等其他文体相比,其意境的营造比较零散,文章的线索大多是隐性的,不是一目了然的。意欲深入的挖掘抒情散文的意境组合原则和构思,运用逻辑思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去其皮肉,取其筋骨。”抛开文章中修饰性的语言及形象性的描写,抽出文章的骨干,进而分析行文思路,或许会“柳暗花明”。如果一味的在语言上下工夫,终究还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抒情散文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只通过具体问题分析文章的局部,而不把局部与局部整合起来分析,显然不能全面、透彻的理解全文。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文章多个意境的组合,就会发现,散文意境的组合看似散而其实并不乱。

二、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影响现代抒情散文的阅读质量

(一)逻辑思维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解能力是个体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一项技能。许多阅读理解能力低下的中学生,其字词识别能力是正常的,但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构成课文的不同部分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关于课文的连贯的整体理解的能力上存在困难。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决定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就犹如老师在装满知识的宝库中,交给学生一把“芝麻,开门吧”的金钥匙。这把金钥匙将使我们的学生叩开知识宝库奥妙的大门,而语文课是学生获取这把钥匙的最好时机。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语文教学时,应该目的明确地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运用逻辑思维梳理思路。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从文章中提取一定的信息,经过不断的推理活动,理解隐藏在文章中的连贯性、补充出空缺环节的过程。而不是像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一个精确地、逐词逐句地辨认语言信息的过程。

阅读理解,这一看似简单的“看书”活动,其实却是十分复杂的思维过程。现代语言学认为,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由若干句子组成的复杂的语篇,这些句子虽然内容与表达的形式各异,但相互间都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具有连贯性的整体。如果把一些虽然正确却相互没有联系的句子放在一起,就会让人不知所云,不能成为语篇。因此,连贯性是构成语篇的关键,任何一篇合格的文章,它的语句、段落之间都是相关的,具有连贯性。而从阅读的角度看,读懂一篇文章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理解了其中的连贯性。读一篇文章,如果字、词都认识,一句话的意思也大致能明白,但是不理解各个句子与段落在文中的逻辑关系,那么他对于文章就只有一些零散的、片断的印象,可以说并没有读懂。

三、如何通过抒情散文教学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阅读教学是提高逻辑思维的主要渠道之一。阅读理解已成为当今语言测试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基本载体,我们常常通过语言研究思维的外化形式,改善和优化人们的思维方法。同样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通过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达到训练语言的目的,因为行为是由思想决定的,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清、写得清。

(二)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很难、也没有必要区别刚才的思维是直觉思维,现在的思维是逻辑思维,待会儿是形象思维。也就是说,各种思维是交错在一起、不断变化着进行的。因此,作为思维的训练,可以有单项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可以有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

(三)逻辑思维的提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因此,教学目标应由简单传授知识、单纯追求应试效果转换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捕捉课堂中素质教育机会,将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既传授知识,又启迪思维;既教学习方法,又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上来。通过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加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老师应找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把教学的主导方向放在学习方法的把握上,即老师应是手持金钥匙的人,学生获取了这把钥匙,就能在知识的浩瀚海洋里,寻找到无尽的宝藏。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通用技术教学中视频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