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人抒情散文写作策略

时间:2022-10-23 02:01:33

借人抒情散文写作策略

借人抒情散文是抒情散文里比较容易抒情的一种样式。重点在“抒情”,“人物”是“凭借”。这种散文有两种类型,一是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亲友,二是古今中外不同领域里的名人。从高考写作角度而言,更多用后者。因为借名人更容易抒发仰慕之情,也更有文化品位。

借助古今中外不同领域名人又可以分出两种,一种是以名人的经历行事为主,一种是以名人的思想(名篇、名句)为主。这里重点探讨第二种类型。

写这种借人抒情的散文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所选名人事件要切合主题。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名人事迹,但是常常有两个问题:一是流于皮毛,二是不太切题。对这种写法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积极积累名人素材,不仅仅是关于该名人的传记、代表作,还要有一些其他人特别是作家写这个人的文学作品。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方法是多找几个题目进行审题练习,练好“切入的角度”。不注意这两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要出大问题的。

(2)作者情感要真切融入。文章求真,真就真在真情。有些同学以为有捷径,随便拿两个名人粗略的事件来空洞地套用,那种虚情假意的写作必然不能得到肯定。写这类名人散文必须是发自肺腑地敬佩这个名人,在此基础上,具备第一条所提要求,就有可能成功。

(3)理性提升要自然到位。文章的“切题”不仅仅靠感情,更靠理性;仅仅“切题”的文章尚不能算优秀文章,优秀文章要在“切题”的基础上有理性的见解,要有现实的价值。因此,这类文章的成功还要恰当地联系现实,理性地升华主题。

借人抒情散文基本操作要领如下:

(1)切题导入。开头一两段从试题写作要求入手,明确地将要写的人物在这一写作方向上的价值呈现出来。注意散文语言、腔调的恰当使用,要能真诚地将阅卷老师带入文章。开头部分作者的情感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

(2)事件评述。文章主体部分选择人物有价值的主要事件,叙述其事件,注意概述和细节呈现相结合;分析其意义,注意感性抒情和理性挖掘提升其价值相结合。

(3)点题收尾。结尾部分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事件或者现象,进行古今相连,突出名人事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重在理性提升。最后也可以以强烈的抒情收篇。

惠特曼!

许久以来,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一片新大陆的象征。如博尔赫斯所说:每一位拉丁美洲的诗人,都写有一首献给惠特曼的诗。如惠特曼自称:我的出生地应该是整个美洲。许久以来,我感慨于惠特曼何其幸运,在那一片崭新鲜活的大陆,在19世纪……

然而,事实还有另外一面。幸运是不可以孕育诗人的。每一片新疆土的开发,都是必然带有血腥气的,精神的拓展同样如此,更何况这片疆土,是整整一块难以想象其大的新大陆呢?

在惠特曼以前,所谓美利坚文化精神,不过是穿着燕尾服的英吉利文明的另一块殖民地而已。尽管这片大陆簇新得没有传统,然而,其半空飘浮的空气却奇怪地传统悠久。喝茶,垂钓,屏住气息在客厅里恭维太太小姐,君主制和贵族情绪,教会和装饰品,回忆,厌倦,及至高度精致的规矩和镶了金边的主题……

《草叶集》是在几乎普遍的反感中问世的,惠特曼从一开始就遭遇了铺天盖地的愤怒和鄙夷。人群中只响起唯一的掌声,是爱默生发出来的,然而,在众人的惊愕和侧目之下,那唯一的掌声也迟疑含混了。

惠特曼被推到文化的圈地之外,而又陷于文化的包围和窒困,他孤独地面对自己的伤痛。

年轻的惠特曼忍受不住那种旷世的孤独和寂寞,为了突围,更为了自卫,他似乎是孤注一掷,做了两件事:其一是把爱默生的掌声——那封著名的信,印在了《草叶集》第二版的附录;其二是匿名为自己写书评,为自己鼓掌,一口气写了三篇。这两件事当然为他招来更多的也更长久的唾骂和鄙夷。

当我在20世纪末一个风和雨软的日子,听说了惠特曼这种自吹自擂的行径,实在觉得难过。很长一段时间,我用一个小摆设挡住书架上的《草叶集》,不再瞥一眼他的书脊。直至后来读到了赵萝蕤先生译出的那三篇匿名书评,那为人所不齿了一百多年,却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去读一读的惠氏文字。

读完这三篇文字,我忽然觉出天空是如许明净,眼前又是恢宏的大海,自由的元素拍击崖岸,发出桀骜不驯的涛声。我没有读出龌龊、虚荣和庸俗。即便在怯懦的时刻,惠特曼也依然是自尊的,绝没有涂脂抹粉、搔首弄姿、虚张声势、哄抬劣货那一套,却是坚守人格的尊严,作最坦率的生命自白。博大和渺小是完全不同的灵魂质地,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掩饰不住的。比较起文坛上早就司空见惯的雇人吹喇叭、捏着鼻子唱肉麻并廉价的赞歌以制造喧哗和轰动的行径,惠特曼即使在匿名的时刻,也还是那么坦荡和单纯。这三篇文字,只须把内中的“他”改为“我”,甚或一字不改,只须堂堂正正署上惠特曼的名字,就是纯然的阳光海浪,就是与其一生的创作倾向相称的文字。

梭罗在对惠特曼有了略多的了解以后说:“事实终究会证明他是个最不会吹牛的人,他有充分的权利可以自信。”

这的确是惠特曼。

然而,无论如何,匿名是怯懦的,怯懦毕竟是怯懦。

正是草叶的背面,这些不须原谅的毛病,使惠特曼成为一个完整的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地域或流派的象征。

这是一篇典型的借人抒情散文,文章思路十分符合方案设计样式。

(1)切题导入。以非常有个性的呼告式开头,非常能吸引读者注意。接着引用博尔赫斯的评价和惠特曼的自称,推出作者对人物的敬佩之情。

(2)事件评述。文章用“然而,事实还有另外一面”引出《草叶集》问世的曲折过程,记述惠特曼为保护自己的作品而经历的坎坷。前半部分作者以一个平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惠特曼的行为,甚至表达了一丝鄙夷;而后半部分作者阅读了惠特曼给自己的书写的匿名评论,了解到惠特曼真实坦荡的品格,才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这两部分分别从侧面和正面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完整的惠特曼。

(3)点题收尾。最后作者用充满敬佩的语言突出了惠特曼的“完整”。

底气,原指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后常引申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

请以“底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底气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你吟诗诵词,我想,这不仅是为你的美貌和智慧长歌,更是为你面对世俗贪欲时敢于说“不”的那一份底气而长歌啊,昭君!

面对毛延寿贪婪的嘴脸,你也曾惊慌过吧,昭君?身边昔日的姐妹为了得到那恩宠的机会而明争暗斗,原本就不富裕的囊袋更是已经干瘪如院中吹落的黄叶。你也曾犹豫过吧,昭君?但是,你知道,画布掩藏不住你惊人的美貌,浸满铜臭的污手只会在你洁白的脸庞上留下厚重的墨痕。

于是,你拒绝了,哪怕被恶意丑化,你也勇敢地说了“不!”——只因你心中有邪不压正的底气!

坐在远行的马车上,你也曾忧怨过吧,昭君?忧,远在大汉故土上的年迈双亲;怨,亲手把你推上和亲之路的君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连远处的山、近处的水也恍若被你感染,低眉,垂目,尽露忧怨之态。但是,你知道被帝王宠幸的几率渺茫,于是,你愿意以身许国,愿意用自己瘦弱的双肩担起两国千万百姓生死的重量。

于是,大殿之上,你勇敢点头,甘愿做西去的和亲公主——只因你心中以身许国的底气!

面对漠北苍辽的沙地,你也曾迷茫过吧,昭君?这可怎么生活啊!生吃鲜肉,豪饮江水,身披兽皮,卧居毡帐,你该要如何适应啊,昭君?但是,你是聪慧的。你从大汉天朝带来了谷物的种子,带来了吐丝的天虫,带来了纺布的梭针。你手把手地教牧民们耕种纺织,潜心照顾丈夫单于,为他生儿育女。

于是,你潜心做着匈奴的阏氏,带领匈奴百姓发展农耕文明,默默守卫着两国黎民苍生的安乐——只因你心中最原始本真的善良,那是你的底气!

独留青冢向黄昏!

昭君,你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苍凉漠北,却将对家乡绵延的思念藏匿于心;你徒留一座青冢在塞北平原,却将自己心中的底气长留人间。

昭君,我要为你心中的底气,长歌。

【点评】这是一篇合乎上述样式的模考作文。(1)切题导入。开头引用杜甫歌颂王昭君的诗句,接着指出历代人们敬佩王昭君主要源于她有底气对世俗说“不”。(2)事件评述。针对王昭君远嫁匈奴这个历史事件,作者选用“分镜头法”进行呈现和评述:一是拒绝贿赂毛延寿,二是大殿惜别,三是安于匈奴。每个画面都伴着强烈的抒情。(3)点题收尾。最后三节是文章的收尾部分。倒数第三节再次引用诗句,强烈地表达了对王昭君的敬佩之情。倒数第二节用对仗句式表达对王昭君品行的讴歌,最后一节直抒胸臆,点题收尾。

上一篇:王寿焚书 第4期 下一篇:神农尝百草,美名天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