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技校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09-08 05:07:55

提高技校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研究

一、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中山市高级技工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教风学风和硬件设施等相对优越,近几年劳动力市场对产业工人的需求旺盛,所以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但在每三个月的就业跟踪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存在就业不稳定的现象。同一批就业的学生,有的已经由刚工作时底薪970元的普通岗位,转到了底薪1600元以上的技术岗位,有的则由于不断地转换工种和岗位,与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农民工一样一直处于最低工资线上,更有甚者,走入就业、失业、再就业、再失业的怪圈。其就业统计如表1。这种现象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一定压力,也给技工教育的声誉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二、技校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再失业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现实中的工作环境及待遇,与理想差距较大;二是懒散的行为习惯,不能适应现代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约束;三是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技能不精,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要求;四是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和必要的求职观念,不能融入企业的人文环境。

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学生做事的能力即专业核心能力不高,由于技校生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体制下属于学业上的弱者,学习基础不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掌握本专业基本的职业技能;二是“做人的能力”即职业核心能力低,对自己的未来缺乏筹划,大多认为来技校上学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三是“找工作的能力”即求职技能方面缺乏有效的职业指导,仅仅由学生处在学生毕业时集中进行,主要介绍求职的知识和技巧,这种简单的应急措施,对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并结合就业市场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开展职业指导,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巩固率,已成为学校发展中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技校生个人而言,就业能力不仅决定了学生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每个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技校生实现理想与自我价值的阶梯;就学校组织而言,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就业率的高低,实际上也决定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学校的规模、质量和发展前景,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学校办学与培养人才的方向。

三、提高就业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就业能力是一种与就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系列技能、理解力、个体特质的组合,是劳动者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应对出现的变化并晋升职务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可以简单概括为:做事的能力、做人的能力、找工作的能力。就业能力是通过在校期间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是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做事的能力”即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它是技校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技校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挑选技校生的关键标准;“做人的能力”即职业核心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从事实际工作必需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找工作的能力”即求职技能,具体为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

1. 做事能力的提高

专业核心能力的提高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培养特色人才。根据社会所需求的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研究、细化,分析学校能不能进行培养以及培养质量是否可以提高,还帮助学生掌握一专多能,增强就业能力。

(1)以市场为导向,面向企业,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在教学目标、人才规格的制定下注意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高素质、强能力、会创新、能创业的学生培养计划,以市场为导向,走进企业,深入调查研究,搞清楚现在的社会、企业究竟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构建起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具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特色人才,使之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特色人才对地方技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方技校在人才提高过程中,不仅根据全国同类技校的基本要求实行规范化教学,而且还要面向当地实际,根据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紧贴地方产业结构的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这项工作是随着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的,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具体情况参见表2。

(3)帮助学生实现一专多能,增强就业能力。由于我校在普高录取后再招生,特别是在普高扩招后,高级技校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态度和职业思想都较低,一些学生读书目的不明确,专业思想更无从谈起。鉴于这种现状,我们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及时导入职业指导,用实例说明社会就业竞争状况,作为学生总要最终走向社会,要立足社会,就需要就业,而没有知识和技能,必遭社会淘汰。通过指导,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改变为主动,学到的知识也记得牢,掌握得深。同时学校开设了一些选修专业,鼓励学生一专多能,以增强择业的能力,实现就业目标。目前,学生到毕业时,普遍都拥有多样证书,为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情况参见表3、表4。

2. 做人能力的提高

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淡化专业对口,不再固守“用人所学与学有所用”的用人定式。因为只要学生综合素质好,璞玉可琢,专业知识可以到企业后再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用人单位所看重的综合素质,包括技校生的为企业带来效益和贡献的适应能力,踏实肯干、勤奋自信的品质,团队合作精神,等等。因此,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开发与提高。具体为:

(1)提高技校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就是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技校生是既有优势,也有短处。优势就是他的动手能力较强;短处就是知识面不宽,换一个他所不熟悉的领域环境,他很难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干不出成绩来。因此,青年技校生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而不是抱怨环境、抱怨社会。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条件都要能适应,只有这样,青年技校生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干出点成绩。

(2)培养技校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的个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什么人都不能忽视,在一个大集体里,干好一项工作,占主导地位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关键是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团结大家就是提升自己,因为人家会心甘情愿地教会你很多有用的东西。

(3)鼓励技校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主动承担学生社会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也是当代技校生涯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对许多技校生而言,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是求职不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用人单位要求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看起来似乎是苛求甚至是荒唐,其实不然,工作经验也可以在学校提高。技校生有双休日、节假日,有两三个月的寒暑假期,他们完全可以在学习之余,利用节假日就近就便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加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 找工作能力的提高

做好职业指导,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职业指导是帮助学生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的学科。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和个人求职需求,对求职者进行了解社会职业需求、了解个人职业心理特点、最后进行人职匹配咨询的过程,它成了适应劳动力市场要求和社会沟通的重要途径。开展职业指导,能有效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具体为:

(1)在招生阶段负责对考生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提高目标、专业就业前景等内容咨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所选专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新生入校后,学校首先进行入学教育,并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帮助部分学生重新选择专业,指导学生正确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避免了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2)在主要学习阶段,学校将职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职业介绍、个性测试外,还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求职择业能力的提高和训练;在方法和途径上,有授课咨询、测验、职业调查和求职技能训练等。结合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进度,学校定期邀请本校不同专业历届优秀毕业生与本专业学生座谈,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创业发展;聘请劳动力市场及各用人单位有关领导来校做职业指导讲座讲课,使学生直接了解社会对本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要求。同时加强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在学校的实习工厂进行技能课题训练,到生产企业一边实习、一边生产实践,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到单位就能直接上岗,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3)在毕业前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求职面试技巧,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特长、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分析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分析学生的就业意向,做好学生就业意向的摸底工作。通过社会调查、收看新闻、组织专题报告会,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及用工信息;通过职业生涯决策辅导,纠正学生不合理的职业理想偏差,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社会需求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

根据学生不同类型,指导选择不同的职业及就业单位,纠正“高薪高位高福利的职业就是好职业”的错误观念,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就业单位才是好职业、好单位”的择业观;指导学生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脚踏实地、高谋低就”的就业意识,形成“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帮助学生提高健康的求职心理及素质,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通过培训提高学生自荐能力,如收集就业信息、写自荐信、整理和设计推荐材料等。指导学生掌握面试求职的具体技巧,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重点关注弱势学生的职业辅导教育工作。对就业有自卑感、恐惧感,害怕走向社会的,和有较严重就业焦虑症的少数学生,由班主任重点关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就业辅导,使他们走出心灵误区,快乐自信地择业就业。

(4)在就业后做好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学校老师每三个月到单位回访就业学生,配合用人单位作一些协调工作,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安心、开心工作,提高就业稳定率。

四、提高技校生就业能力的做法取得的成效

2008年9月,开始在学生中开展全新的就业能力培训和职业指导,通过近两年的实践,2010届毕业生就业三个月后的总体就业率达91%,相比2008届的总体就业率,提升了近10%,提高了学生就业巩固率见表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构建交互式的中职学生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跨越彼得原理的对策探讨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