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时间:2022-09-17 01:08:12

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55集成定时器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多功能集成电路。它只要外接少量的电阻和电容等元件,便可构成多谐振荡器、施密特电路、单稳触发器电路。作为职业技工院校的教师,在对555集成定时器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即将其与现代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其精华,掌握其关键点核心点。本次555集成定时器电路的教学及应用,笔者采用一体式教学方式,带学生去佛山市南海某民用爆破产品生产企业现场参观。该企业拥有小型水库一座,在山顶建有容量约400m2的蓄水池,配用18.5kW的8级清水泵将水从水库抽到蓄水池,以供生产、消防用。笔者还请了该企业的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张春华进行了讲解,让学生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

一、关键点

1.555集成定时器有TTL型和CMOS型两个类型

TTL型有1555(单)和1556(双),电源为DC5~15V,OUT电流可达200mA,可直接驱动KA、LED、扬声器、指示灯等。CMOS型有7555(单)和7556(双),电源为DC2~18V,OUT电流约达1mA。

2.555集成定时器常见封装方式为塑封双列8脚

它们分别是:1脚为接地端,2脚为低端触发端,3脚为输出端,4脚为复位端,5脚为电压控制端,6脚为高端触发端,7脚为放电端,8脚为+Ucc端。

3.555集成定时器内部结构由四个单元组成

分别是:三个电阻是5K的分压器、二个运放比较器、一个基本RS触发器、一个NPN三极管放电开关。

二、555集成定时器教学的核心点

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主要有三种:

用555集成定时器外接一个电阻R和电容C即可构成一个单稳态触发器,电路及功能如图1所示。

用555集成定时器外接两个电阻R和两个电容C即可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即无稳态触发器),电路及功能如图2所示。

Tp1=0.7(R1+R2)C

Tp2=0.7R2C

T=0.7(R1+2R2)C

用555集成定时器外接一个上拉式电阻R即可构成一个施密特触发器(即双稳态触发器),电路及功能如图3所示。

三、实际应用 555集成定时器在蓄水池水位控制中的应用

过去蓄水池水位控制依靠浮球的升降来控制一对触点的通断,使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得电或失电,从而控制水泵的工作状态。它简单实用,价格低廉,但也存在致命缺点:浮球控制的触点易氧化,使用寿命短,需经常维修或更换,给自动控制带来不便。现我们可以用两个555集成电路,一个接成多谐振荡器,另一个接成单稳振荡器,在它们之间串联上三个不同水位探针,让555集成单稳振荡器的输出直接去驱动中间继电器,再通过交流接触器去实现对水泵的控制,从而达到根据蓄水池不同水位自动控制蓄水的目的。具体电路如图4所示。

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蓄水池水位低于探针电圾b、c时。a与b、c呈开路状态,A2/2脚为高电平,A2/3脚输出则为低电平,KA线圈得电,KA常开触点闭合使KM线圈得电,水泵启动向蓄水池注水;同时KA常闭触点断开,切断b、c两点使其电极分离。

当蓄水池水位上升到达b点时。A2/2脚仍为高电平,维持注水状态。

当蓄水池水位上升到达c点时。a、b、c各点因水(相当于导体)而相等,由于A1多谐振荡器在一个周期里的Tp2时段输出是低电平,这样此刻c点探针即A2/2脚由原高电平变为了低电平,由555单稳触发器可知,输出状态也就由原低电平翻转成了高电平,所以A2/3脚输出则为高电平,KA线圈失电,KA常开触点复位使KM线圈失电,水泵断电而停止;同时KA常闭触点也复位,使b、c两点电极又重新在电气上同电位。在设计时TA2=1.1×R4×C4决定A2的延迟时间要长于A1的脉冲周期时间TA1=0.7×(R1+2R2)×C2,因此A2的延时未结束时,A1又将触发A2,使C4放电,这样A2将保持暂稳状态即A2/3脚输出保持为高电平。

当蓄水池水位下降到b点以上时。由于KA常闭触点是闭合的即b、c两探针电极相连,并与a点同电位(水相当于导体),且A2继续受到A1输出的负脉冲触发,A2/3脚仍保持高电平,水泵仍不工作。

当蓄水池水位下降到b点以下时。b、c两探针电极与a点电位脱离,b、c两点和A2/2脚从电源处得到高电平,触发A2翻转,使A2/3脚重新变为低电平,使水泵启动工作,以后重复上述过程。SA是手动控制开关、V是续流二极管。

通过理论知识要点的讲解,经过企业、工厂现场的参观,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安装和调试,使学生深刻理解555集成定时器的作用了,受益非浅。这对于学生今后遇到此类实际问题,就会心存把握,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才会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值。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级技工学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浅谈中职教育生涯规划教学 下一篇:构建交互式的中职学生教学评价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