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差异教学初探

时间:2022-09-08 04:22:56

初中物理教学中差异教学初探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差异教学”是实行优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根据差异教学来激发学习动机、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及确定作业层次。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差异教学 因材施教

民族的振兴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21世纪知识经济的竞争将空前激烈,实际上就是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的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新型竞争人才成了教育的时代使命。为完成这神圣的时代使命,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改变那种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实施“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由普及教育到优质教育的飞跃。应时而生的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的差异教学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差异教学呢?所谓的差异教学就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实行差异教学,教师必须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才能彻底改变以往的“一刀切”教学的弊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根据学生差异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和个体差别因素之一,它对学习的全过程及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差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且他们的学习动机又受到性别、个性、能力、城乡差异、家庭文化、学习情景和教师的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大气压强”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告知学生大气压的存在,而是根据观察“易拉罐变瘪”实验,让学生对这个实验充满好奇,再由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易拉罐会变瘪?”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学习动机,进而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对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进行探究,效果非常理想。

二、根据学生差异确定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题预先确定的、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这个目标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方共同合作而实现的共同目标。在差异教学过程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避免过去根据学生平均水平制订的统一的教学目标,并由此造成的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的弊端。因此,教学目标既要照顾后进生,让后进生学有所得,能掌握所学内容,又要照顾优秀学生,让他们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再有所提高。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行为等差异出发,制订的目标要有层次性,各层次的目标都在相应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但各个层次目标不能太低或太高,太低学生没有动力,太高则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与发展,因此目标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为好。如在“滑轮”的教学目标中可设置如下几个层次有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作用和实质;

(3)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4)知道滑轮组的作用;

(5)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基础差的学生完成目标(1)、(2)即可,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1)、(2)、(3)、(4)即可,优秀的学生完成全部。这样既可以满足各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又可以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根据学生差异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由于每个学生个体在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已有知识与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考虑并兼顾到学生的这些差异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内容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学内容,减少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几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使各教学方法相互补充,扬长避短。

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如果直接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就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抽象,理解也很困难,因此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分组教学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按照教学要求并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探究小组,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进而进行合理的理论假设,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有效的启发,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但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充分调动、发挥主动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使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根据学生差异确定作业层次

作业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留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思维有着重大意义。同时通过检查作业,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差异教学中作业绝不能为了留而留,不应只重视作业的数量,而是应重视作业的质量。同时照顾到学生的基础差异和理解运用新知识能力的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

如在布置物理作业同时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完成与基本概念和公式有关的题目;成绩一般的学生做好基础题目和难度较小的题目;成绩优秀的学生除要做好基础题和难度较小题目外还要做相应的拓展提高的题目。这样布置作业不但可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而且可以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使他们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总之,因材施教的差异教学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它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差异教学相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更能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在培养富有竞争能力的新型人才和整体提高全民素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第2版.

上一篇:现代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 下一篇: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