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30 11:11:40

简论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 要: 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同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物理自主学习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要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自主学习 科学素质

联合国教课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下面我谈谈对培养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核心

学生的学习是由动机激起和推动的,它直接影响到自主学习的水平、进程和效果。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的意识,必须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放在首位。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趣。

例如,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对“被推而未动”的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与推力是什么关系,在判断上总是出错,总认为推力小于摩擦力,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①我们要把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推动起来,水平推力与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关系?②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的力作用时,将朝哪个力的方向运动?③推一个物体而未能推动时,如果推力小于摩擦力,那么这个物体将朝哪个力的方向运动?再结合前面学习过的二力平衡知识,学生很容易得出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且大小相等。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创设了以下几个问题情境:①实验依据的原理是什么?②滑动摩擦力是通过什么原理测出来的?③如何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按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④如何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⑤水平拉动木块作匀速直线时,压在木块上与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砝码所受摩擦力情况如何?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可提高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掌握更扎实、更容易在新情景中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提高创新素质。

二、加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是实施“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应当改变过去那种讲实验的状况,积极地创造条件把总结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品尝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电路故障教学时,演示一个两灯泡串联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电流表无示数,判断电路有何故障,故障在哪里?怎样排除故障?我让学生分组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有的小组提出电源可能接触不良或不能提供电压,有的小组认为可能是电流表断路或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是某灯断路或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是某一导线断路或开关接触不良……如此多的判断究竟哪一种更正确?如何判定?各组同学展开讨论,并动手实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在分析是否是电源故障时,学生提出用电压表检测;在分析是否是灯的故障时,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常规知识,有的提出可用电压表检测,有的提出可用电流表检测,有的提出可用导线检测,有的甚至提出可增加一盏灯来检测……有的组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让其他组来回答。学生在得到问的权利后情绪高昂,探究问题的兴致大增。同时又要回答其他组的随机发问,在这种紧张的活动中,学生非常投入,都积极地进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中。对学生的各种探究过程我都给予了鼓励,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三、讨论、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解决过去模式中那种单纯灌输、严重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去讨论交流,解放学生的身心去自我实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特别是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探究精神,便有了学习的钥匙,思维就长了翅膀,自主学习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做“连接串联电路”的分组实验教学中,一个小组不慎把电路中的一个小彩灯玻璃外壳打碎了。此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小灯泡几乎不亮,可与其串联的另一个小灯泡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更亮了。这一现象与教材中“串联电路中一盏灯断路,串联电路整个电路断路,另一盏灯也会熄灭”的结论产生冲突。这时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有的学生提出玻璃打碎以后,小灯泡中仍有电流通过,灯丝却几乎不亮,那么玻璃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呢?有的学生提出玻璃打碎的灯泡没有断路,其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另一盏灯亮度发生了变化呢?……虽然这些问题在本节课还不能完全解决,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知识后,学生提出了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中收集的证据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教师应通过角色的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习方法,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新课程新价值的创造,让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物理教师应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使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上一篇:初中物理电学的两个难点在教学中的解决方案 下一篇:现代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