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的两个难点在教学中的解决方案

时间:2022-03-09 08:09:23

【前言】初中物理电学的两个难点在教学中的解决方案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局部短路因富于变化成为困扰学生的一个难点,那么我们如何形象地来让学生认识局部短路呢?事实上,此时我们不应受到章节的限制,可以先引入下一章的“电阻”,利用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在脑子里先有“电阻”这一概念,之后告诉学生:电流在选择路径时与我们人类在选择道...

初中物理电学的两个难点在教学中的解决方案

摘 要: “电学”是初中物理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沪科版教科书中主要分为“了解电路”、“探究电路”和“从测算家用电费说起”三章,其中“了解电路”这一章可看作是学习“电”的初始阶段。在本章的教学活动中,作者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两个难点:一是不会判断电路是否出现短路(特别是局部短路),二是不会画电路图。对这两个难点,作者先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然后结合实例分析来阐述如何突破,对初中物理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电学 解决方案

在长期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电学的初始阶段最常问到的问题有以下两个:1.如何判断电路中是否出现短路(特别是局部短路);2.如何准确无误地将实物连接图转换为电路图。对此,我经过多年的思索与实践,逐步探索出一套较好的方案,有助于学生突破以上两个难点,下面谈谈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如何判断电路是否出现短路

电路中的短路可分为电源短路和局部短路(也称用电器短路)两种,教材中只给出了电源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此种短路一般比较容易判断,因为只要在电源的正极到负极之间找到一条路径上没有任何用电器(或电阻),即可判断它为电源短路。

局部短路因富于变化成为困扰学生的一个难点,那么我们如何形象地来让学生认识局部短路呢?事实上,此时我们不应受到章节的限制,可以先引入下一章的“电阻”,利用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在脑子里先有“电阻”这一概念,之后告诉学生:电流在选择路径时与我们人类在选择道路时是一样,当我们遇到有多条路径可以到达同一目的地,但其中只有一条畅通无阻,其他路径上均有诸多阻碍时,我们自然而然会选择那条没有任何阻碍的道路通过,电流在选择路径时也是如此,它会尽量选择一条没有任何电阻的路径通过,如图1,当开关S闭合时,L被短路,电路出现局部短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将L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可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洞”这条畅通无阻的道路,电流只会选择“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造成电流只是绕过L而并没有通过L。

如此形象地把电流“拟人化”,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会造成短路,从而轻松地判断电路是否出现电源短路或局部短路。

二、如何准确无误地将实物连接图转换成电路图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每一届的学生在刚刚接触将实物连接图转换成电路图的题目时,因为怕画错,许多人在作图时都显得小心翼翼,常会采用“局部解决法”,即:边看实物图,边画电路图,看一部分,画一部分。以为这样就可以确保无误,结果画出的电路图往往是形状与实物连接图很相似,但却存在要么结构不一致,要么电路元件画在电路图中拐角处等诸多问题。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作图时最难的是不知道在哪里设置分流的点(由于串联电路的画图相对简单,此处不作赘述)。那么这些问题如何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呢?

首先,一定要杜绝学生采用“局部解决法”。因为边看边画有着诸多弊端。一是容易导致电路图与实物连接图形状相似而结构却不一致;二是容易把电路元件放在电路图的拐角处;三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很多学生甚至在图画好之后还不知道自己所画的电路到底是并联还是串联结构。所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一定要把学生这种不好的作图习惯坚决消除在萌芽状态。

然后,向学生介绍画图的三个步骤。

1.先根据“电流流向法”看清实物连接图的结构,包括电流有几条路径,干路上有什么,各条支路上有什么,以及电流经过各个电路元件的顺序,如有电压表的,还要注意电压表是并联在哪段电路两端。

2.根据实物连接图的结构,用铅笔画出对应的电路图框架。

先画好一个长方形,如果电路中有两条支路,就在长方形中加一条线,三条支路再加一条,依此类推(此处要强调用铅笔来画图),具体如下:

两条支路框架?摇?摇?摇三条支路框架?摇?摇?摇 四条支路框架

3.在框架上逐个添加各个电路元件的符号。

先在框架上确定电源的位置,此时就能清楚地看出框架中哪些属于干路部分,哪些属于支路部分,然后在干路和各条支路上逐个添加各元件的符号(添加时应注意各元件的相对位置,且必须在添加元件前先擦除框架上原有的线)。

以下通过一实例对这一方法加以说明:

例题:根据图2所示的实物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第一步:根据“电流流向法”判断电流有两条路径,即该电路为两条支路的并联电路,开关S与L在同一支路(电流先过S再过L),开关S与L在同一支路(电流先过S再过L),开关S在干路上(靠近电源正极)。

第二步:画出两条支路的电路图框架,如下图。

第三步:先确定电源位置,以便确定干路部分与支路部分,然后在相应的位置上逐个添加其它电路元件的符号,如下图。

这里还要交待一点,在实际作图中如遇到电路中有电压表,我们可以先不理会电压表的存在,把电路主结构先画好,再看电压表测量哪段电路电压,利用两段T型导线把电压表添加到相应的位置上,这样可以降低画图的难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上述两种教学方法或许并不适用于每位老师、每位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根据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组织教材、研究教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锻炼,不断帮助学生突破物理学习的难点,使学生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得到观察、分析、概括和应用等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怎样用逆向转换法巧解匀变速运动 下一篇:简论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