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时间:2022-09-08 02:04:21

浅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摘 要:语文教学要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师范加上“教”)的能力,又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是一个适应时展的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281-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它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如何呢?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陈旧的传统观念、评价方式的单一、教师人文素养不高等原因,导致语文教育中缺乏人文化手段、教学中缺乏人文精神渗透、教师缺乏对学生人文关怀、优等生到用人单位 “会做事”却不 “会做人”。这种触目惊心的现实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许多的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刻不容缓。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还语文教学以人文性。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呢?

一、教师自身需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

常言说,身教胜于言教。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通过身教感染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要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语文教师要尽量做到,这并非易事,必须苦练基本功,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在传道授业方面做到出类拔萃、作风严谨、工作踏实,在与学生交往中努力做到平等对待,等等。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材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有力凭借,这些思想内涵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过程中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对他们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使其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首先,语文教材所选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展示人生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它们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例如:学过舒婷的《致橡树》,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学习闻一多的《太阳吟》、屈原的《离骚》,教育学生反复诵读理解意象的基础上,加深对祖国的浓浓热爱之情;学过艾青的《礁石》,学生被一个在艰难中奋进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或一个坚强、达观的战士形象所感染;学习的《沁园春 长沙》,学生禁不住被青年和他的战友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豪迈气概所折服。

其次,语文教材中大量的文学作品,通过塑造文学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展示人类真善美,假丑恶。接触各种类型、性格的人物形象、感受、生活经历,体验悲欢离合,通过不同人物命运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现人类社会生存、生活的基本准则。

三、创设情境,帮学生进入意境,使学生喜欢、亲近文学,对语文课感兴趣,积极诱发学生蕴蓄的思想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又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语文课常采用情境教学法,即通过生活的展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图画再现、联想、想象、表演体会等多种手段同语言描述相结合,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凭借这种兴趣,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以及情感意志的陶冶结合成一个整体,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以促使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

四、教师用激情点燃学生激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

所谓感动,就是思想和情感上的认同,就是心灵之弦的共鸣。在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文学意境本身就是促进学生产生这种认同、共鸣的很好的“召唤结构”,但由于它蕴蓄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营造另一个可视可闻可感的“召唤结构”,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来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课堂上,教师可能是浪漫奔放的李白,也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可能是对爱情充满梦想的舒婷,也可能是因思夫愁情而消瘦的李清照。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要让学生动情,自己必须先动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以情动人的文章很多,在营造特定的情景氛围的基础上,可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咀嚼词句引入意境,从多方充分揭示。除此之外,还可用美读、联想、想象法等以情激情。情境法中值得一提的是表演欣赏法,注重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对故事和戏剧部分教学,课外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搬上舞台,如《丑小鸭》、《骄傲的小燕子》,用戏剧表演形式教学,通过表演,学生能力得到锻炼,表演欲得到满足,同时文章中语言深深印在学生心中,学生在具体情感体验中学到了知识。另外,常采用方式是有表情地美读,情动于衷而形显于外,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加任何掩饰地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

五、营造人文环境,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活动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方式。所以,强调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人文环境,即营造平等、信任、尊重、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组织趣味活动、交际活动,如戏剧教学中进行变脸(表情)训练、拟声摹状训练;故事、童话、儿歌课上,学生唱唱、跳跳、玩玩、演演;模拟幼儿园讲课;自发组织辩论赛。小组讨论、戏剧表演体现了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重在探求事物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个性。

六、开辟第二课堂,鼓励课外阅读经典,加速人文素养的深化

语文课堂教学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加速人文素养的深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上一篇:山东海上造城海岸生态今非昔比 下一篇:富如中国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