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如中国 第5期

时间:2022-10-08 02:35:13

富如中国 第5期

“富如阿根廷”,曾让整个欧洲为之疯狂。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阿根廷人只要找到野牛群,就会一夜暴富。赚钱无成本,因而十足。一时间,欧洲资金蜂拥而去。凭借贸易与投资连通世界经济,阿根廷在国际体系中地位崇高。

尽管不完全可比,但阿根廷故事的前半段,与今天的中国仍有颇多类似之处。中国用短短30年时间,创造了让世界咋舌的增长奇迹。十年间,“新财富500富人”拥有的财富,从3000多亿元,飙增至3.1万亿元,增长了10多倍,可见国人造富能力之一斑;十几亿人的物质生活改善如此之快,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中国GDP规模超日赶美,全球侧目“中国崛起”,国人也沾沾自喜,在全球经济于困局中打转之时,这边风景独好。

阿根廷故事的后半段众所周知。吉姆·罗杰斯分析个中缘由:他们挣钱太容易,不需要把钱投向未来,总是选择权宜之计来弥补创伤,而不是通过大手术治愈病入膏肓的绝症,结果造成持续数十年的经济萧条。

如今,接踵而至的问题,让中国故事进入第二段。首先是国际竞争力下降,2011年贸易顺差下滑了14.5%,美国及欧盟的在华直接投资也大幅回落。再加上投资和内需不足,中国经济增长后继乏力。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率先面对现实,将2012年GDP增速目标定为7.5%,8年来首次低于8%。

对企业而言,不断上升的成本将成为损益表上最大的利润杀手。上升的还不仅是劳动力成本。我们曾视而不见的欠账,譬如环境成本、信用成本等,正以分期“还账”的方式,或成为企业新的成本项目,或演变成国家及企业不得不承担的或有成本。

神舟租车暂停赴美IPO,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中国概念股”的信用买单。从数据看,神舟租车账上现金6亿多元,每月现金流为正,商业模式也为美国投资人所熟知的“赫兹模式”。奈何中概股负面频出,投资者不买账。别人犯的错,板子却打在自己身上,神舟租车挺冤。但它肯定不是最后一个“还账”者。

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不少学者仍有强烈看好的理由。但新财富杂志学术顾问陈志武教授的观点是,5-10年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概率至少达80%-90%,届时GDP将会出现大幅下降。面对造富速度将明显下降的现实,如何将“富如中国”延续下去,国家和企业层面都需要“把钱投向未来”,着眼于打造可持续的运作体系,而非应对困境的权宜之计。本期我们关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它们长盛不衰的音乐剧模式,或可提供见微知著的案例价值。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下一篇:调低财富增速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