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

时间:2022-09-08 01:18:02

初中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

学生有优生、中等生、后进生之分。教师乐教优生、厌教后进生,这是应试教育留给素质教育的后遗症。乐教优生,对之关怀备至、热情有加,既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又为学校增添了荣誉,这是值得提倡的;但厌教后进生,对之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既有悖我国的教育方针,又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不足取的。而且转化后进生工作不到位,很可能造成后进生队伍不断扩大,有些后进生还会出现从量变转化到质变的现象,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负面效应,给我们的社会也埋下了不安定的隐患,所以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转化后进生工作。那么,班主任如何转化差生呢?

一、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

要转化后进生,班主任首先要坚信通过教育,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都能获得成功。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念,才能真心关心后进生并在行动上对他们给予细致耐心的帮助。

二、掌握心理,有的放矢

教师不要只把精力投放到少数优等学生身上。教师喜欢好学生,讨厌差生的自然感情控制不好,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这是产生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应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尊重他们,关心、理解、宽容他们;对他们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他们制订可行的目标。后进生对物理没有学习兴趣的原因不外乎就两种:其一,基础太差,学习自觉性差,问题累计越来越多,因而失去了兴趣。比如物理公式定义等,由于本身背记较慢,所以常常落后,终于积少成多,成为了后来学习的障碍,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其二,学习方法欠佳,影响了学习效果,失去了学习信心。经常遇到一些很刻苦的学生,却怎么也学不好,他们自己苦恼却无可奈何,时间一长,他们就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待后进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由易到难的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获得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播撒爱心,促其自尊

“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是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的前提。后进生由于成绩差,常犯错误,往往遭到讽刺、冷落,产生自卑心理。为了找回自尊,他们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保护性的反抗,把教师的教育视为刁难,把家长的教育视为嫌弃,把同学的帮助看作嘲讽,而把破坏纪律当做英雄行为,并以此为资本炫耀自己。他们服软不服硬,对自己所佩服的人很讲义气,尤其是对那些被他们视为“知心人”的朋友、长者和能人,更是言听计从,因为他们从这些“知心人”那里能够得到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里很少能得到的尊重和信任。

四、分层次教学,分层面作业

日常授课,“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时常困扰着教师。培优补差实在是弥补这一缺憾的好办法,但分层次教学、分层面作业也不乏它的优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不同要求的课,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别安排老师同时上不同要求的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五、发挥集体力量

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时,要注意运用班集体的力量,组织一部分优秀学生帮助后进学生,形成强大的教育优势,使他们慢慢的进步起来。在班上也可以用“兵教兵”的方法,倡导全班同学都来关心“后进生”,帮助“后进生”.根据“后进生”的各种症状,把他们分组归类,每一个阶段确定一组重点转化对象,并制定出相应的转化方案,同时从班内挑选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帮扶,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产生较大的动力,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优良的学习品质,努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捕捉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

后进生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后进,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也有闪光点。但由于自身消极因素过大,往往将一点点闪光点遮掩了。班主任要像淘金者一样,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闪光之处,并加以爱护和扶植,帮助他们逐步扩大这些闪光点并向稳定因素转化。

七、科学、客观评价“学困生”

我们常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是这个意思。树叶尚且如此,何况活生生的人呢?因此,习惯于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学生们不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机器零件。然而,我们现行的立足于班级授课为基本单位的学校教育体制,从根本上说就是在进行“学生”的“批量生产”.就是一些分层教育的研究,有点针对性的小群体型教育教学,实质上仍是在进行“批量生产”“学生”,只不过这一次“生产数量”少了。换言之,我们在用过分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长!拿着分数这个单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分数高就看重,分数低的就轻视,甚至歧视,犹如不管是龟还是兔非让它们赛跑一样不合理。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条件,促进孩子的发展。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每个学生都是生而平等的,学校、教师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学生分成等级,也不应以简单标准来判断孩子的前途。大量的个案告诉我们,某个方面的“差生”恰恰就是另一个方面的“优生”.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功,但求个个成材(不是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选拔制度和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和机会,并给予及时、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当然,后进生经常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是符合认识规律和思想品德发展变化规律的,班主任对此要正确对待。由于后进生有的是意志薄弱,不能持之以恒;有的受社会上坏人影响与牵制,欲罢不能。因此,转化后进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奏效。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抓反复,反复抓,要有耐心,不能因为学生出现反复就丧失信心,更不能就此放弃教育。要坚持不懈地做工作,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增强其抵御社会上不良诱因的能力,直到获得真正的转化。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