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时间:2022-09-17 04:26:34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

一、正确的自我价值定位

若说学生是那小河中自由流淌蜿蜒的溪流,那班主任则是那为溪流引领方向的曲折河岸,或许主宰不了河水的意愿,却也为其指引了方向规约了范围;若将青春焕发的学生视为那春日里茁壮抽芽成长的绿芽,班主任则不亚于那春日里的雨露和阳光,在需要时助其健康茁壮成长。学生是个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作为班主任你不能是主宰其思想掌握其命运的神灵,而应该是立于一旁却缺之不可的方向路标。处于青春叛逆期青少年非常的渴望自由和个性张扬,并且开始注意到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在这个时间上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存在,若是主宰式的管理只能让学生产生抵制情绪,结果适得其反。不能主宰式却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形成一种放任式的管理。现在好多老师看到学生叛逆个性鲜明,就会很容易放弃自己的引导路标地位,认为自己再怎么苦口婆心也只是一个摆设而已,起不到什么作用,就干脆彻底放弃,任其自由。这都是两种极端的班主任管理方法,一个会在专制中扼杀孩子天性或者造成更大的叛逆,另一个则会轻视了路标导向作用,让孩子自由飙车控制不住车速和方向,无法及时刹车和选择,造成教育的悲剧。所以班主任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价值定位,既不能是那个背着或搀着孩子走路的“好心人”,也不能是那个冷眼旁观的“陌生人”,我们必须是他们随时可以咨询的导路人,既陌生又熟悉。

二、情感上,我们应该赏识自己的学生,欣赏信任才能走近他们内心的深处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你的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会取得共同的进步。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所谓赏识,就是教育者(家长、教师等)充分肯定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不管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每个孩子,都好似是由一粒种子长成的小树,小树还要长成大树。但是,并不是每棵小树都能成为栋梁之材。是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是伟大抑或平庸、成功抑或失败。回顾我们现行的教育,其根本弊端就是抱怨。老师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而众多的事例表明赏识教育不失为一种成功教育。

三、让班级目标具体化

设计班旗、班歌、班徽。它们作为班级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集体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2、规范班级制度化。要建设班级文化,需要有制度保障。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班级中的学生就没有约束,而变成一盘散沙。班级制度是将每个学生凝聚在共同的规范之下,用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

①共同制定班规班纪。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和全班同学一起制定班规班纪,学生自己制定规矩,有利于学生自觉执行,也有利于培养“自由之人格,独立之精神。”这里可以共同制定班级公约,一日常规、班干岗位责任制、班费管理制度等,每一项内容都应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们自己来生成,体现制度的人性化。

②组建班级管理机构。班级管理机构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以班长为首的班委会。班长和班委会成员的产生可以采取竞选制和轮任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主任的助手,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负担,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不仅加强了班级工作的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民主意识。

3、培植班级的精神文化。

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在进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每个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识谈吐、价值观、精神面貌等直接反映出该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建设实际状况。班级文化建设着重是优良“班风”的形成。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各种错误的行为,它能使班级成员产生巨大的内在激励因素,使人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增强班主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使班集体焕发出无穷的力量,使班级成员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班级的“软文化”――班风建设首先要使全班同学明确目标,其次应形成正确的舆论。此外班级精神文化与班级氛围、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班级情感文化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我班有位同学长期放学不按时回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想上学,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与家长商定:放学后由家长亲自到校接他回家,或通过《家长联系簿》由老师签注每天放学离校时间,再由家长签注到家时间,以杜绝他与坏人接触的机会,平时注意关心和提醒他,稍有进步就给于表扬和鼓励。坚持了一学期,该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还经常结合时事政治,强化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坚持下面教育和引导。如抗洪救灾、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等感人的事例级学生树立榜样。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综合艺术性很强的工作,作为班主任,要在实践中认真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多一些研究、探讨,从而做到心与心对话,情与情相融,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有特色的班级工作,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创造型人才。

上一篇:浅谈地下结构的裂缝处理 下一篇: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