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这件小事

时间:2022-09-07 10:05:32

慈善这件小事

我接触过的跟慈善有关的事,都算不上轰轰烈烈。跟很多人长年累月的无私奉献比起来,我所经历的,只是些“小事”而已。

我母亲当时在报社工作,负责社会新闻板块。报社每年都要在市内进行各种和市民互动的慈善公益活动,虽然是做政绩的一种,但当时纸质媒体还算是“有分量”,市民还是买账的。

那一年社会新闻版搞了个大活动,号召市民自发维护市貌,可以搜集各种违章行为的证据交给报社,报社会颁发一个“××报纸荣誉市民督察员”的证件,并没有任何效力。比如某市民举报了违章窃取古建筑砖块用来搭建窝棚的行为,记者及时赶到,报道,成功阻止了这一违章事件,那么该市民会得到报社的奖励,例如一桶油、一袋米等。

其实我们接待的大部分志愿者都是退休市民,平日里喜欢管管事情,更觉得“有机会上报纸”,“有机会拿奖品”,热心的市民们把这个活动当成一件乐事来做。

在众多的市民志愿者里,有这样一个人。

他是个退伍老兵,跟我外公年纪差不多。很瘦,脸色蜡黄,形容枯槁,说话轻声细语小心翼翼,他每次来报社都穿着一件军大衣,破破烂烂,清寒得很。

我妈一直负责接待他的来访,每次都很耐心地听他用略微絮叨的语气诉说他发现的违章行为,几次接触也知道了他的概况:

自卫反击战的退伍老兵。未婚,没有家庭,一直孑然一身。退伍后做过门卫等低收入工作。过着非常潦倒的生活,真真正正的老无所依。

我妈问他为什么要参加报社的志愿者活动。他表示每天都会蹭报纸看,看到这则志愿者招募信息之后非常开心,兴奋之情难以抑制,将招募信息剪下放在贴身口袋里,两天之后就“打扮妥当”来报社面试。

可是我和我妈都渐渐感觉到,这个老兵对此过于认真了,每次他来报社汇报,都会工工整整地一笔一画写“报告”,字体方正绢瘦,写在快要被淘汰的信纸上。他说话时眼里闪着光,仿佛这件事赋予了生命意义。

这个活动三个月后结束了,记者们的生活也很快move on,毕竟社会上每天发生那么多大事,每天产生那么多矛盾,这些大事都要靠报纸第一时间告诉市民。

最后几批来报社拜访的市民志愿者,都被告知活动圆满结束,感谢他们的大力支持,他们也顺利拿到了奖品。

只有对这位老兵,我妈留了私心,一直没告诉他活动结束。

因为不想熄掉他眼里的光。

他大概也没有留意到报纸早就没有了这项活动的报导,还是每隔一两个月来造访。他每次来都会得到我妈的热心接待,耐心地花四十分钟听他说话,临了得到一份“奖金”,每次都是200元的红包。当然,这笔“奖金”是我妈自己掏的,还有我写稿的稿费。

我还会买一箱水果或牛奶,也当作“报社的奖励”送给他。

至今我想起他接过奖金时的眼神也会禁不住落泪。

这笔钱,这份来自社会的肯定,一个记者40分钟的耐心聆听,对他一定很重要。

母亲和我对他不言明的资助持续了两年左右。

然后报社建了新大楼,我妈也转了部门。她搬走前特意嘱咐老大楼的门卫和留下来的同事,如果这位老兵来访,一定要告知他新的地址和联络方式。

然后,然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再也不知道他情况如何。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2期)

【跟踪演练】

1.文章前四段交代的内容与“慈善”并没有关系,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画线语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开头说他经历的慈善都是一些“小事”,读完文章,你如何理解“慈善这件小事”的“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版参考答案见下期二、三版中缝)

上一篇:北京卫视《芈月传》到南京 “一王二后”现场秀... 下一篇:馆藏宋元漆器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