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合作,快乐学习

时间:2022-09-07 09:11:01

有效合作,快乐学习

[摘 要] 《201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关键词] 合作;学习;效率

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这告诉我们,合作学习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目的,一种社会特别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质。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接下来就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谈谈我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一、合作学习的问题及现状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在实际的合作学习中,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却常常游离于学生合作活动之外。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让学生们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仅仅是在学生间穿行,最多不过问问学生讨论得怎么样,有没有讨论完。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过程性教学并没有很好得到体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太有一些教师仅仅为了符合所谓新课标的要求去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的那些合作是为“合作”而合作的。原本一些学生单独就能解决的问题,也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讨论,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怠性,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兴趣和积极性。

2、合作学习过程不完整

在课堂合作学习时,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才开展实质性的学习,甚至是还没有来得及开展实质性的讨论或操作时,教师为了急于完成预设教学进度,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学习。这样导致合作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展开,使之成为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3、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必要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他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开展学习活动。而事实上学生合作能力的缺乏,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若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此方面没有做深入了解或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训练,就会出现课堂上学生在合作时无组织无纪律,学习上的基础好的学生各自抢着发表见解,而学困生却成了旁观者,有的思想开小差――趁机做小动作。

4、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合作学习过程,确实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但是基础不同的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不一样。学优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常扮演一种主导的角色,而学困生常常成了听众,常越过了独立思考的环节而直接从学优生那获取相关信息,导致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活动中的获益还少。

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实际合作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学困生由于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过程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完成讨论任务,往往不去考虑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相关知识点,就匆匆结束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学优生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而学困生则常处于从属或被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活跃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常常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应对策略

《新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自主发展,应该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把课堂当作心灵交流,智慧碰撞的场所。那么该怎样科学合理地实施合作学习呢?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而,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必须建立在“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认真地备课,挖掘出教材中有深度、难度、有开放性等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例如我在讲授《画风》一课时,在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后,就要求每个小组合作一幅能表现出“风”的画。学生兴趣很高,在我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完成了学习任务。有的画的是被风吹弯的小草,有的画的是小女孩被风吹起的长发,还有的画的是小河里翻卷的波浪 ……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在快乐中完成了这次合作学习任务。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其难以意料的作用。

2、合理分组,合理搭配成员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需要合理地划分好若干个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有位老师的做法让我觉得非常赞许。上课时,他先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若干个问题,接着就进行分组,选组长和成立合作小组。选组长的时候,他采取学生自荐和同学推选相结合的方式。“请愿意当组长的同学到台上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全班有近20个同学上台争着当组长,然后老师让台下的同学从自愿当组长的20名同学中推选出了12位同学。组长选定后,由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成立合作小组。这时课堂气氛空前的活跃,组长择组员,组员挑组长,很快12个合作小组就成立了,并重新选定座位坐好。

3、培训技能,做好准备

在许多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课堂内出现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学习形式。但由于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往往导致合作活动的形式主义。因此,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地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我们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在每组设立若干个岗位。

而且可以针对组员人数的不同,灵活增减岗位。基本做到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和轮换,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4、把握时机,合理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为“合作”而合作。因为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像内容简单明了的课文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而像知识密集的课文内容,则更需要教师的细致讲解,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认真考虑。首先每一个合作内容的确定都是一个问题情境的选择,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一个新情境,他们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起步;其次,这个内容的表达易于学生通过言语的来交流;还可以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总之,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学习方式,它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地、健康地成长。合理地运用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新课程理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育人目标。

作者简介:陶娟,张家港市沙洲小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上一篇:新时期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研究 下一篇:人文素质渗透下资产评估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