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后进生成绩

时间:2022-09-07 06:09:57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后进生成绩

摘要:在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提高后进生的数学成绩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数学成绩,就成为数学教师必须探究的教学重点。帮助后进生建立学习上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后进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对于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后进生;提高;自信心;消除

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是当今教师面对着的一个重大难题。对于后进生的教育不能象对待优等生一样,因为后进生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在学习上不占优势,而现在的素质教育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好,学校还要升学率,家长还希望子女能成材。所以,做教师的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学习中来,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后进生的教学,当教师的要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把他当成学习的主人,不能把他当成学习的工具,要找出一种转化后进生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愉愉快快的、心情高兴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教师只有弄清楚这一点,才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才能更好的转化后进生的数学成绩。

一、弄清楚后进生数学差的原因

数学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认真做,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考场上“临时发挥”。6.有个别后进生并非智力差,而是受家庭影响,产生厌学情绪。

二、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要以课本为主,出课本的例题、习题,难度不能偏大,使之学得高兴,以便培养兴趣。后进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试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使后进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这样做的目的地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后进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后进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规律,堂练习应当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以评述。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调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要耐心细致地辅导,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差的学生,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后进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以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后进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才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帮助学习困难的后进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为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必须做好五个低起点的教学方法:1、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2、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3、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4、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5、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

四、要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后进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后进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尊重后进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差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收到的教学效果最好。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总之,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随着素质教育教育发展的今天,中学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后进生,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性应该跳出数学本身这一狭窄的范围,必须溶入到整个教育这一宽广的大视野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重视过程评价,就是创造愉快和乐的课堂气氛,形成宽松和谐师生关系,力求达到学生与教师共鸣,学法与教法共振,知识与能力辩证统一,认识与情感的同步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学习也是一样的,后进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所以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才能更好地提高后进生的数学成绩。

上一篇:讲究方法科学训练促进写作能力 下一篇:论愉悦式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