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课外阅读”操作指南

时间:2022-05-10 11:05:19

“主题式课外阅读”操作指南

课外阅读是学生依靠个人兴趣、爱好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个性化和自主化的特点,在学生自主选择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学生阅读缺少目的性和针对性,因此,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通过有效的主题确立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一、主题式课外阅读教学的尝试

(一)人物主题开发的策略。这里的人物指的是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

1、作家主题的开发。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中的范文越来越多地选择了名家名篇。针对那么多的名家,我们可以在读了教材文章后,延伸阅读作家其他的文章,以期对作家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例如学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之后,我们开发一个有关的“冰心”的主题阅读,将她的《小橘灯》、《寄小读者》……等十篇文章都编进了一本小册子中,使学生对作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主人公主题的开发。教材的范文中同样涉及许多的人物,而且这些范文往往来自一些中、长篇的节选,所以一些人物在小学教材中的故事往往也是较简短的。这时我们可以延伸阅读涉及主人公的其他故事,以期对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更完整地了解。例如,读了教材《林冲棒打林教头》后,笔者从《水浒传》中节选了“林冲”的另一段故事,学生通过阅读,很自然地了解了林冲的完整形象事。

(二)思想主题开发的策略。这里的思想指的是文章的主题思想。

1、同一主题思想的同体裁阅读主题的开发。在文学阅读中,可以发现有些相关的主题在相同体裁的不同文章中不断被歌咏、被抒写。例如古诗中“思乡”主题,随便数数就发现有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这些诗歌虽主题相同,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艺术欣赏水平。

2、同一主题思想的不同体裁阅读主题的开发。与上面同一主题思想在同体裁的文章中被不断讴歌所不同的是,同一主题思想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被不断表现,但由于体裁不同,所以表现的手法完全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文学感染力。比如在“爱国”的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也可以看到教材中《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硝烟》等记叙文,还可以听到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成龙《大中国》歌曲……从古诗到现代文,从记叙文到人物传记到叙事散文,再到其他艺术形式的文字,不甚枚举。做成一个主题,大大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而且可以相信学生经历了诗歌诵读、文章阅读、歌曲传唱后不但对阅读主题印象深刻,而且阅读兴趣会更浓。

(三)内容主题的开发策略。这里的内容指的是文章所反映的主要情节、故事等。

1、结合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学主题。校园文学,由于其作品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等原因而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给孩子们营造出一个更开阔、更丰富多彩的童心王国。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以诗情画意的意境呈现给了孩子们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秦文君的“贾梅、贾里”对儿童天性的深刻体察和对儿童探索精神的表现,也切中孩童的心灵…如此,杨红樱、秦文君、曹文轩等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中拥有大量的粉丝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老师完全可以开发相应的主题以推荐书目阅读的方式去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2、结合风俗习惯的节日文学主题。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对于学生而言,这些节日除了知道它的名称之外,如果再能结合阅读,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多彩,那就更能全面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当下的清明节,老师可以有目的的组建一个“清明”的阅读主题,包括节日简介、起源、习俗、传说、禁忌和杜牧的《清明》等诗歌的诵读。这样的主题由于切合时间,联系生活,往往也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其收获往往是多方面的,值得老师思考并开发。

(四)形式主题的开发策略。这里的形式指的是文章的样式、体裁。

1、传统蒙学主题开发。所谓蒙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中国的蒙学可谓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越来越重视,作为国粹之一的蒙学近几年在各地也掀起了诵读热潮。老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诵读的蒙学内容作为主题进行开发,既诵读又听典故;既积累语言又明理,不失为一箭双雕之举。

2、文言文主题的开发。这个主题的开发更多的是在高年级,可以安排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较低,主要以背诵一些古代励志等名句为主,结合老师的解说,学生理解名句的含义,并在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一些语言特色;第二个层次稍高,主要还是结合课文进行。

二、《七彩语文》高年段杂志主题阅读教学的尝试

所谓“课外阅读主题”,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展开阅读活动。这样的主题往往可以将语文阅读中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阅读,密度强,容量大,视野广。《七彩语文》是上学期我们全班共同订阅的一本杂志,我利用它做了第一次主题式课外阅读教学的尝试。

(一)教师提前精读备课

1、泛读栏目,整理故事

《七彩语文高年级2012年4B》这期杂志的内容丰富,栏目颇多。其中,“处处语文”、“非常人物”、“阅读快线”等都能给学生带来不小的思想冲击。如“非常人物”中的草根梦想家,大多是孩子们熟悉并喜欢的人物。

2、精读故事,确立主题

我经过仔细阅读,发现这些故事在思想上有着些许联系。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进行了总结,进而确立的主题“让幸福来敲门”。

3、根据主题,专心备课:最后精心整理上课的思路,备好课。

(二)“处处语文”,课前准备

1、充分利用多媒体

本期杂志中“处处语文”部分给孩子们推荐了三部主题鲜明的电影。《让幸福来敲门》、《美丽人生》、《大鱼》。如果没有看过片子,就来谈感受,实在是不合适。考虑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外来民工子女,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观看电影的学生并不多,于是我利用每周五的阅读课,领着孩子们,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上一一观赏了这三部影片。

2、调动多重感官观影

在观影前,我先带着孩子们仔细阅读了杂志中关于这三部影片的影评介绍,并随机进行了一些补充。毕竟这三部影片来自国外,孩子们看起来还是会有些吃力的。经过老师讲解之后再看,兴趣也会更浓。另外,观影后,我还让孩子们将自己的点滴观影感受落实到笔头上,或多或少只要是自己的收获即可。这不同于以往的观后感,孩子写起来也比较轻松,乐于完成。

(三)故事串联,紧扣主题

1、再读故事,收获更多

学生在课堂上再次根据老师的要求读故事,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对于故事的主题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例如再读“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故事”,学生不仅明白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要懂得恰当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要自信。

2、步步深入,提炼主题

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再读杂志中的一系列故事,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当一个个故事再次被提起,当故事中的人物再次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不仅熟悉而且一下子丰满起来。直至最后主题的揭开,显得水到渠成,让学生也觉得豁然开朗。

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带着这样明确的主题去读书,就有了清晰的猎取对象。同时,教师再在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等方面加以引导,学生的阅读就更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上一篇: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途径 下一篇:论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