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教研的主题化探索

时间:2022-09-07 06:08:06

浅谈校本教研的主题化探索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努力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教学方法与策略开始出现“停滞”甚至“倒退”,课堂教学效果也出现无效和低效现象,教育科研流于形势……。种种情况成为我们进一步改革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校自2010年初开始探索校本教研主题化的探索与研究,并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习惯,倾心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研活动。

一、确定校本教研主题

为了确定合适的校本教研主题,我们以常规教学为切入点,采用“听课查摆问题、研究学习资料、业务检查评估、分组交流反思”等方式查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教育观念认识层面的,有教学经验个人素质方面的,有教学方法技能方面的,有工作态度思想方面的,有学科特点任课水平方面的。面对存在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按学科分组讨论。要求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讲解、找准自己的问题,开展自己的研究,确立自己的主题。经过几次研讨,最终学校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习惯,倾心打造高效课堂”定为学校一级校本教研主题。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学校一级主题为纲,由学校教研室将全校任课教师按学科特点分成五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围绕学校的一级主题,经过研讨,集体确定本组二级分主题。最后,每名教师再围绕教研组内的二级主题,经过思考,归纳确定个人教研主题,即三级子主题。各教研组和教师的个人主题定下来后,还要上交到学校教研室审定。合格后,各级负责人撰写各级主题的教研方案、计划,准备开展实施教研活动。

二、校本教研的实施

校本教研主题确定以后,我们开始尝试把原来的集体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转变成以围绕着教师个人主题为核心,开展“课前研――主题交流”,“课上研――实践展现”,“课后研――总结提升”的研究活动。我们把这种教研形式称为“一题三研”。具体做法是:

1、“课前研”。我们借鉴了以往的“集体备课”的基本形式,安排教研组几个人集中起来,研究一个主题。课前研,区别于集体备课的关键,在于它研究的是一个主题,而不是一节课。研究的内容是和主题有关的理论,方法,经验,体会等,而不是有关一节课的备课方式、方法和策略。

【案例】前不久,我校低年组开展的一次,关于“课前研”的交流活动。这次他们研究的内容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识字的兴趣和能力”。教研组长何平老师首先发言“今天,我们以陈秀研老师研究的教研主题‘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识字的兴趣和能力’为内容说说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先由陈老师谈一下研究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背景和目的”。接下来,陈秀妍老师就研究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做了简要说明。陈老师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组的刘丽娜老师说“我很赞同陈老师研究的这个主题。正如陈老师所说‘识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新课标也要求培养低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如此大的识字量,对于刚上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难点。所以,研究这个主题就很有价值。我在教学中,也很关注识字教学。积累了一些做法,和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刘老师刚谈完,一年二班的朱恒丽老师就学习一个汉字都应该传授哪些知识谈了个人的理解。一年三班的邵晶老师则以“猜迷”,“创设情境”等识字方法,具体谈到怎样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二年二班的孙红老师还就识字教学中,占用课堂多少时间合适,一节课应该讲几个字,写字应该如何落实等提出具体问题。一阵探讨后,大家都以各自的教学经历谈了不同的想法。热烈的讨论过后,教研组长何平老师做了一个小结“今天,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深入交流了自己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看法。陈老师能把识字教学做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对这一内容一定会有更深入的理解。那么我们就期待陈老师能在课堂上展示一节更精彩的识字教学。”。

【评析】“课前研”的过程中,教师们没有只针对一节课怎么上交流想法,而是广泛地围绕“识字教学”谈观点,谈想法、谈经验、谈体会,从理论的层面,去交流,去研究。这一过程,教师们彼此交换思想,积累经验,以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2、“课上研”。教师在课前交流基础上的课堂实践。先由主题负责教师备课,预设主题在课堂上的呈现,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上课,教研组其他教师随堂听课,检验主题的实践效果。实践环节很关键,要求主题负责教师备课充分,讲课清晰,听课教师听课有侧重点,记录要准确,见解有深度。

【案例】我们学校中年组何艳玲老师的个人主题“如何让数学知识生活化”,何老师准备的课上研讨课题是《三角形的特性》一课。在课堂教学中,何老师先借助一组生活中有关三角形应用的图片创设一段情境,自然地导入了新课。接着何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整个授课就从这个学生自己画的三角形开始,或小组交流三角形概念的含义,或同桌讨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或合作完成一组三角形实物高的测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和思考。在突破了“从不同顶点向对边画高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后,何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比力气”的游戏。游戏的结果是三角形的力度大于四边形。在集体验证后,大家共同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接着何老师再次通过课件把同学们带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后,何老师又让学生为一个将要倒掉的电线杆设计一个牢固的支架。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纷纷为电线杆设计出了不同的三角形支架。当何老师反馈为什么要设计三角形时,学生纷纷说出三角的特性。“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三角形的这种稳定的特性呢?让我们课后去找找,去发现,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动手去设计,去做一做。”随着何老师的倡议,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课堂。

【评析】这一部分是教师个人主题研究从“课前主题预设”与同教研组教师共同交流主题,寻找主题切入点,预设主题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到“课上主题实践”落实主题研究效果,发现研究中存在哪些问题,积累和提升教学经验以后的一个总结部分。

3、“课后研”是“一题三研”主题研究流程中的最后一部分。研究的内容依然是一个主题,而有别与“课后反思”或“集体评课”只就一节课来评议说事。“课后研”研究的是反思前面两部分实施过程的得失,总结主题研究的收获和成果。

【案例】中年组开展的“如何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课堂研讨课后,中年组的几位参与教师坐在了一起。首先由教研组组长周辉老师,对本组研讨何艳玲老师的个人主题“如何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研究过程做了简单的小结。何艳玲老师结合个人主题先谈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呈现主题的,以及主题落实过程中的教学体会。周娇老师接着何老师的体会,谈起了自己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看法,周老师还以个人教学经历为例进行观点论证。郑良良老师不仅说出自己对何老师这节课的体会,而且还举出几个具体的教学实例说了怎样在数学课堂上设计教学。当她说到,自己让学生陪同家长到市场买菜,来理解物体重量与体积关系的教学设计时得到所有教师的一致赞同。同组的李廷老师也就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谈了自己的想法。几位老师,从多个角度,围绕“如何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有的说个人理解,有的说自己的做法,有的谈教学设计,有的谈学生的表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得十分热烈。最后,教研组周辉老师又从新课标中提到的用“用生活中熟知的知识讲解数学”和“数学的知识要用于生活”两种观点做了精彩的小结。

【评析】研讨之前要收集第一手材料,多种数据,可以通过谈话,找学生或听课教师谈听课效果;也可以使用检测法,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效果;还可以利用调查,统计学生的认可度,检验学生的听课状态。之后,参与教师坐到一起共同分析探究,总结提升。课后反思的重点不是这节课的环节,而是主题的呈现和达到的教学效果,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发扬;不足的问题要提出改进意见,继续研究。

主题教研是一片永远开垦不完的沃土,需要老师们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同时我也相信,不懈的耕作总是报之以秋天丰硕的果实,所以,当我独与自己对话时,我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当我与老师们交流时,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感谢李教授的深邃见解,感谢情系的第二实验,感谢博大的主题教研,我们还将一路高歌同行。

上一篇:数学变式教学与反思 下一篇: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