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卫星账户2007延长表编算研究

时间:2022-09-07 05:58:08

中国旅游卫星账户2007延长表编算研究

[摘要]旅游宏观统计积弱,致使旅游业既难以“摸清自身家底”,也难以形成明确的产业“身份”进入国民经济产业研究的话语体系,甚至在产业规模测定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当中还存在明显误区,造成旅游经济的感性认识有余,而理性的量化支撑不足。为此,文章应用旅游卫星账户和投入产出理论,结合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统计调查实际,构建了一套符合国际统计核算标准和旅游卫星账户框架要求的旅游业增加值算法流程,测算得出2007年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约为2-67%,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测算结果相近。文章所构架的算法体系,有助于更加客观和准确地了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借助可计算一般均衡、投入产出价格影响等模型测算旅游业完全经济影响,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和有效的基础性框架。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卫星账户;延长表;投入产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4)01-0047-08

一、前言

如马休(Massieu)所言:“旅游是人们在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空间移动,是现代社会人对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无论从哪个地域级别上讲,旅游都是一种值得专门进行研究的相关经济活动。”[1]而旅游这一值得研究的新型经济活动,因其独特的非标准性和非具象性,各界研究的视角、方法和结论常常大相径庭,甚至一些引进式的方法研究因缺乏对方法本源性经济含义的了解而不乏谬误。如依照联合国SNA93的核算体系从供给的角度探讨旅游业总体经济规模的测算方法时,往往只介绍方法而止步于计算过程。或者一厢情愿地认为从最终需求角度测算旅游业GDP更为合理,如此一来采矿等原材料产业因为不涉及最终需求而无法核算出自身产业的GDP,实质上着眼需求角度的统计核算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大旅游”对GDP的完全贡献[2]。也有一些研究运用投入产出模型X=(I-A)-1Y测算旅游消费对某地GDP的完全影响[3],殊不知该模型仅反映最终产品与总产品(最终产品加中间产品)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所谓的GDP乘数永远为1,根本不能据此推算对GDP的完整影响(数学证明详见笔者《对旅游业几个重要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一文)[4]。国内还有研究通过调查所得旅游相关产业需求与总产出表示的供给之间的比例,作为相关产业中属于旅游的份额而构造出厦门市旅游卫星账户,这种处理方法虽然总体上符合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流程,但是细节上仍然有失偏颇[5]。毕竟总产出是包含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综合性指标,除非以相关旅游投资和旅游消费之和与各相关产业总产出的比值作为旅游份额系数,否则得出的比例势必明显偏小。

笔者认为,如果不了解一个国家旅游业生产总值(或称旅游业GDP),就无法摆脱产业统计数据杂乱无章的困境,更无法获知旅游业全貌和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应有地位。旅游卫星账户,正是解决旅游业宏观统计缺失的国际通行方法。自旅游卫星账户问世,特别是世界旅游组织编制的《TSA(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基本理论框架》成为旅游业GDP核算的国际标准以来,法国、美国、西班牙、新加坡、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进行了延续性的编制实践,并涌现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然而在这一国际通用研究范式下,由于国内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大多浅尝辙止,有欠连续性和系统性。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厦门、广西、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地都进行了通过编制旅游卫星账户测算地区旅游业GDP的相关尝试,反响较好,但大多也没有很好的延续。应该说,我国各省市编制TSA的方法和流程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使得横向的可比性也大打折扣。国家旅游局与国家统计局也曾进行过初步的研究与合作,但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能全面、系统地推进。应该说,缺乏一套符合我国旅游发展特点的TSA核算标准及其在此基础上的完全贡献测算,是我国旅游统计的缺憾,更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的缺憾。

二、中国旅游卫星账户2007延长表(CTSA-2007)核算算法与数据预备

1.编制CTSA-2007的可行性及技术路线

严格意义来说,编制中国旅游卫星账户需展开专门的问卷调研,借此达到详细了解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平均停留(旅游)天数、人均天花费及构成,出境游客行前及行后相关旅游花费及构成,以及剔除非旅游目的的入境游客(既有的入境游人次基于海关通关人次获得,不区分入关目的)等统计要件的目的。然而,组织实施此项调研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一项典型的“公共物品”,可以预见到的是,如表1所示,通过旅游卫星账户测算出来的旅游业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必然明显较目前广为使用的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国GDP的比重低,使得这项“公共物品”的供给始终限于短缺,中国旅游业也就难以摆脱萨缪尔森所称之为的缺乏宏观统计之困。

国家旅游局与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按季度展开的关于国内游电话调查,及与各省旅游局合作按年度展开的入境游客问卷调查,足以揭示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平均停留(旅游)天数、人均天花费及构成、国内游平均出游率等关键统计信息,加之每年通过与约100家旅行社围绕约1850个旅行团展开的入境地接团费去向调查,能基本保证入境游客花费构成的精度。这些统计数据,构成了通过旅游卫星账户法,按照特征产品、有联系产品和非特定产品几个主要类目,了解境内旅游产品消费量的主体。与此同时,投入产出表则可提供对应的旅游特征产品、有联系产品和非特定产品的总供给数据。两方面数据相较即可获得旅游卫星账户所构架的“合成旅游业”。这一核算思路学界鲜有涉及,本文愿潜心尝试。只是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前说明。

(1)关于核算精度。诚然,缺少旅游卫星账户专项统计调查会一定程度上削弱本文所述方法的准确性,如非旅游目的入境游客没能被剔选,但是目前既有调研能基本满足旅游卫星账户核算的要求,如果因为一成的误差而否定九成的准确是非常不可取的。国内外学术界其实早有共识,即模型都是错误的,但都是有用的。任何统计数据亦是如此,都是不精确的,但都是有用的。而且在正负误差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有更可观的参考价值。

(2)关于销售价格和生产价格。以上所述思路中,游客消费调查为销售价格,而投入产出表数据则基于生产价格(成本加利润,税收不包含在内),两者最主要的差别即为税收,在第二产业上表现为17%的增值税及其12%的附加税(总和为17%×112%=19-04%),以及企业所得税。而在第三产业上则主要表现为5%的营业税及其12%的附加税(总和为5%×112%=5-6%),以及企业所得税。为使通过旅游产品消费除以相应供给获得旅游业份额基于同样的价格水平,核算中将针对旅游产品消费数据分别扣除以上两种税收。

2.CTSA-2007核算算法

传统意义上而言,一组企业群是否构成一个“产业”,往往需要满足3个标准,即生产相对同质性的产品、使用基本相同的技术、企业数量及其产出价值达到必要的规模。虽然这一传统理解不适用,也不妨碍社会对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的认可,但确实直接指出了旅游业宏观统计的原因所在。旅游卫星账户作为一种隶属于国民账户体系基本原则的一种新方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测量旅游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标准模型。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将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领域来测量,并可以与传统产业进行有效比较。一言以蔽之,旅游卫星账户是一种将传统产业中生产旅游商品的各部分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而得以形成一个“合成”的旅游产业,其核算算法如图1所示。

篇幅所限,本文将不对学界已经频繁探讨的旅游卫星账户相关概念和内涵进行重复梳理,只是按照图1的算法逻辑推算中国旅游卫星账户延长表中的主要表式。之所以称之为延长表,是借用逢0和5年份编制投入产出表延长表的称谓方式,也就是说,不通过专项调查数据编制卫星账户,而依据既有调查和统计数据推算中国旅游卫星账户。另外,推算过程中涉及的资料准备和合理化处理将在推算的过程中一一阐述。后文将以目前可得的最新投入产出表——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进行旅游业完全经济价值的测算,因此,本文所截面数据统一限定为2007年度,推算所得的中国旅游卫星账户2007也简称为CTSA-2007。

3.数据预备及处理

《2008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列明了对约42000名入境游客抽样调查所得人均旅游花费及其构成,见表2。根据《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7年我国共接待入境一日游客和过夜游客分别为7715-35万人次和5471-98万人次。用这两个人次指标分别乘以表2中相应的人均花费,所得的全年旅游外汇收入仅为132-44亿美元,与公布的当年超过400亿美元的入境外汇收入相去甚远,也与国家外汇管理局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372亿美元的旅游服务贸易贷方(也就是所谓的旅游外汇收入)差距明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和国际头寸手册》(第六版)的规定,旅行贷方包括非居民在访问某经济体期间(一年以内)从该经济体处购买自用或馈赠的货物和服务[7]。理论上,由国际收支获得的旅游服务贷方统计数据较花费抽样乘以人次得到的旅游外汇收入数据更为准确。虽然由表2计算的旅游外汇收入绝对水平误差明显,但所提供的入境一日游客和过夜游客花费对比和各自构成的相对数据却值得信赖。因此,以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372亿美元的旅游服务贸易贷方数据为全年外汇收入总值,按照表3列示的相对构成,可得2007年我国入境游客消费数据见表3。

《2008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分别列明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国内散客旅游的平均花费和支出构成。理论上而言,虽然旅游产品购买及支付方式不同,但散客花费构成与团队游客的花费构成应该较为类似,即便结构上的略微差异,也不会对本文即将分析的宏观统计结论造成明显影响。因此,本文以散客花费构成代替全体游客支出构成,从而计算合并出国内游客旅游花费见表3。

三、CTSA-2007核心延长表编算及前提假定

1.CTSA-2007核心延长表编算

为了将表3列明的关于旅游产品的消费额对应至相关产业,就需要借助2007年135部门投入产出表。为研究的方便和对与旅游关联紧密的产业进行重点考察,本文将135部门投入产出表归并调整为41部门表

限于篇幅,调整后41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未在文中列示,需要者可通过以下邮箱向作者索取:。。按照《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案》释义,投入产出表中的旅游业指为社会各界提供商务、组团和散客旅游的服务。包括向顾客提供咨询、旅游计划和建议、日程安排、食宿和交通等服务,还包括导游活动。因此,归并所得41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旅游业实际内涵基本限定于旅行社业。而在由产品向产业关联对应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表3中多达2485-94亿元的其他项旅游消费(表3中其他项合计)的产业取向。同时由表3可知,作为最为纯粹的旅游业所属行业,旅行社业从游客总消费中分得的份额没能得到体现。虽然旅游业的产业边界较为模糊,但至少现阶段而言,缺少旅行社的旅游业必定是不完全的。根据《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7年全国各类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1639-30亿元,而2007年的全国投入产出表列明旅游业,也即附表说明的旅行社业总产值为1623-23亿元。由于两组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略有差异,不到0-1%的差距属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因本文研究以投入产出表为基准和纽带,此处以1623-23亿元作为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消费购买,并从其他项产品支出中提扣。进一步根据德尔菲法,将剩余的862-71亿元其他项旅游消费按照2∶3∶5的比例分别归入保险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和公共服务、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

其次,按照《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案》中的旅游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汇总表的核算原则,旅行社营业成本中的交通费,也即旅游产品中的包价的机票、火车票等的采购费用中,40%应计入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因为这部分费用虽然由航空公司、客运公司等企业主体收取,但需要转付给燃料生产部门。另外,文娱费按照2∶8的比例剥离给文化艺术业和娱乐业。本文将按照以上比例分解相关旅游消费,结果见表4数据首列。

再次,虽然表4第三列数据为旅游相关产业的总供给,也即投入产出表中包含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总产出。但表4首列旅游消费数据来源于住户电话调查,很大程度上仅反映居民的旅游消费,政府旅游消费基本不含在内。如前文所述,以旅游消费与总产出的比值作为旅游份额系数得出的比值必然偏小。而仅仅从总产出中简单扣除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作为计算旅游份额系数的分母也值得商榷,因为分母数据也包含了用于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的中间消耗。因此,本文将先从最终使用中扣除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再利用X=(I-A)-1Y计算不包含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以及生产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需要的中间消耗的调整后的总产出(见表4第四列数据),使得作为分子的表4首列旅游消费(需扣除税收)与作为分母的调整后的总产出同属一个范畴,因而具有符合经济意义的可比性。

最后,由于表4第一列消费数据以销售价格为统计口径,而第三列数据以生产价格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为税收,即前文所述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或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主要以会计利润为税基;增值税虽然是价外税,但终究由消费者买单,且税基为生产活动的增值部分;营业税为面向服务业的税收,税基为营业收入。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当年全行业营业盈余率为9-80%,旅游消费额乘以营业盈余率再乘以25%(企业所得税率),即可扣除销售价格所包含的企业所得税部分。同样,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当年石油及核燃料加工、炼焦与化学原料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为18-76%,游客对于石油及核燃料加工、炼焦与化学原料制造产品的消费额乘以18-76%,再乘以19-04%(增值税17%及其附加12%),即可扣除石油及核燃料加工、炼焦与化学原料制造业产品销售价格所包含的增值税部分;至于运输、餐饮等旅游相关产业,因隶属服务业,销售额乘以5-6%(营业税5%及其附加12%),即可扣除销售价格所包含的营业税部分。最终各相关产业的扣税比例见表4第二列,而表4第一列扣除第二列比例部分,可得以生产价格计量的旅游消费,从而与第四列中总产出数据处于同一价格口径。

依据以上数据处理方案,按照图1的编算流程,可获得CTSA-2007核心延长表(如表4)。

2007年投入产出表显示所有产业增加值合计为266043-81亿元,如此算来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67%。美国2004年测算的该比值为2.6%,挪威2005年的测算结果为3.1%,澳大利亚2005年的测算结果为3.9%,加拿大2005年的测算结果为2.0%,台湾2007年的测算结果为2.2%,本文测算的比值与以上国家的旅游卫星账户专项测算值相当。对比表1可知,这一比例与美国、加拿大等具有较强可比性大国的旅游业GDP占比处于同一数量级。进一步利用表4第四列的旅游份额数据对41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行列调整,得到包含“合成”旅游业的投入产出表限于篇幅,包含广义旅游业的投入产出表未在文中列示,需要者可通过以下邮箱向作者索取:。。由该表可以知,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例在41个行业部门中排名位于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建筑业、运输及仓储业、通信设备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不含保险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教育及卫生业、煤炭和石油开采业、金属制品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电热水气生产和供应业、服装制造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之后,居于第15位。进一步利用包含“合成”旅游业的投入产出表,借由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可以测算旅游消费或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的完全贡献。或者通过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式(1),测算石油价格上涨对旅游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以及旅游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各产业或CPI的影响程度。通过式(1)初步测算,旅游产品价格上涨10%,可使CPI上涨0-76%。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笔者将另行著文详细探讨,在此仅想表明本文通过从抽样数据到旅游卫星账户编算,再到包含“合成”旅游业的投入产出表调整,切实开启了分析旅游业完全经济影响和产业价格关联的研究窗口。

2.CTSA-2007核心延长表编算暗含的前提假定

CTSA-2007核心延长表编算过程实质上是将旅游抽样调查及统计数据逐步刻画于投入产出表的过程,因此同样需要遵循投入产出技术的两项基础性假定,一是同质性假定,也就是假定每个产品部门只生产一种同质产品,不同产品部门的产品之间不能相互替代。二是比例性假定,也即部门的产出量和投入量成正比例关系。除此之外,以上编算过程还需要遵循以下假定:

(1)同一性假定。即旅游投资占全社会资本形成的比例和构成与旅游消费占全社会最终消费的比例和构成一致。理论上来说,调查得到旅游相关产业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份额的合计数,除以相应产业的总产出才能准确获得各旅游相关产业中的旅游份额。但因结构性投资数据缺乏,其中对于旅游的投资数据更加难以分辨并获取,也就只能将旅游消费占比视作各产业中应归入旅游业的份额。当然,这一假定并不违背经济现实,毕竟投资的最终目的在于提供消费,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相似性假定。即假定政府旅游消费与居民旅游消费构成相似。国内游客抽样调查资料依赖的住户调查难以获得不可忽视的政府旅游花费及构成,虽然居民旅游消费构成与政府旅游消费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政府旅游花费中机票、住宿和餐饮的比例较高,而景区游览的占比则较低,但以居民旅游消费构成作为全体游客的支出结构不失为一个次优选择,而且对本文最后计算的旅游业GDP总量值影响应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需要强调的是,存在前提假定并不表示模型算法不切实际。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作为对经济社会进行抽象研究的学科,其任何量化方法的起点均源自前提假定,如统计调查不但需要假定受访者真实表达,还需要假定受访者的回答彼此不会受到影响。宏观经济学的所有模型都是建立在经济人、投资等于储蓄、完全竞争市场、对称信息等各种与社会现实差距甚远的假设之上。只要前提假设是进行抽象理论分析时对经济现实尽可能少的剥除,就不该否定模型算法的现实价值。

四、结语

近年来,旅游发展成就和形势喜人,但我国旅游业“大产业,小统计”的发展现状依旧没有出现实质性改善,这与缺乏旅游业宏观经济价值的统计指标不无关系。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一方面,旅游业不但自身缺乏统一的自我认识,外界的了解和肯定更为缺乏。而对行业外的非专业人士而言,统计数字(特别是可以用于横向比较的宏观数字)才是其认识旅游业的最有效媒介。另一方面,可比性统计数字的缺乏,也使旅游业本身难以“摸清家底”,并对旅游研究融入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主流研究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以旅游卫星账户和投入产出技术为基础构建的旅游宏观统计体系,既是帮助了解旅游产业规模的有利手段,更加有助于以此为基础探究旅游业与国民经济产业体系间

的价值关联。非专项抽样调查所得数据的准确性或多或少存在,但在核算方法体系正确的前提下,与其因不可避免的数据误差而畏手畏脚,不如在建立国家层面的旅游卫星账户调查长效机制上更加果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Massieu A. A System of Tourism Statistics (STS) Scope and Content [M]. London: Continuum, 2001-3-13.

[2]Song Ziqian, Zheng Xiangmin.On some theoretical pondering over the industrial status of tourism industry [J].Tourism Tribune, 2001,16(4):27-30.[宋子千,郑向敏. 旅游业产业地位衡量指标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1,16(4):27-30.]

[3]Yang Bingduo, Mi Hong, Wu Xun.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2002 in Beijing [J]. Statistics & Information Forum,2006,21(2):71-76. [杨炳铎,米红,吴逊. 北京市旅游卫星账户2002[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21(2):71-76.]

[4]Ma Yiliang. Economic analysis to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J].Economic Geography, 2011,31(5): 852-856.[马仪亮. 对旅游业几个重要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地理, 2011,31(5): 852-856.]

[5]Zhao Lixia,Wei Weixian. Construction of satellite accounts for tourism (TSA)1998[J].Statistical Research, 2001,(8):13-17. [赵丽霞,魏巍贤. 旅游卫星账户(TSA)-1998的构建[J].统计研究,2001,(8):13-17.]

[6]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et al.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Recommende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R].Beijing:2010. [世界旅游组织,等.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R].北京: 2010.]

[7]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Manual [M].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9- 144-146.

上一篇: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引导假日旅游供需平衡研究 下一篇: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功能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