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

时间:2022-09-07 05:33:31

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力量,其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除此之外,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为加快我国技术创新的步伐,深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就变得十分必要。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发展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群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强,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和重要来源。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灵活性好。首先,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趋于扁平化,经营管理权比较集中,一方面,有利于技术创新决策在领导层形成统一意见,另一方面,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的有效推广。其次,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规模小,能灵活地选择技术创新的切入点和方向,同时,一旦在一项技术创新活动中出现任何不可控因素的外力破坏或需求发生极大的变化时,能够灵活的停止此项创新活动,转向其它的研究开发领域。由于企业规模小,员工数量、基础设施都比较少,因此转产造成的沉没成本低,转产对企业的冲击也就比较小。最后,由于技术创新对新技术提出的时间具有较高的要求,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对于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效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二)中小企业适应性强。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于大企业的严格的直线等级制组织结构,组织内各部门之间的隔阂较少,有利于信息在企业内部有效地传递,在共同的目标下各部门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组织资产”专用性不强,甚至营销与开发之间也不设定界限,开发人员也可以直接与客户接触。以上两方面均有利于新构思的出现,做出技术创新的决策,更有益于捕捉和开发出市场上急需的新兴技术和产品,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缺少资金支持。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时间较短,规模较小,自有资金有限。由于企业本来的目的就是要赚取利润,其必然首先要把资金用于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一些企业要把资金用于扩大规模,因此,企业自身能用于创新活动的资金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资产数量少、资信水平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及缺少足够的抵押担保等等,加大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投资的风险性和潜在成本,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因此,如何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融资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支持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尚未形成。一方面,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不完善。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中介服务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资源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更是离不开中介服务的帮助与支持。目前,我国的中介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设施较差、服务水平不尽人意等问题,并且其运作往往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互补的服务体系,因此,很难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健全。除了政府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的吸引力不足以外,相关法规政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到位,降低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对策(一)政府行为层面的对策建议首先,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和法律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制度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引导和鼓励的作用,而法律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则起到一个保障与鼓励的作用。其次,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要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问题以及中小企业内部科技人才的缺乏等问题,必须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企业行为层面的对策建议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激励机制。高效率的制度安排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础,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必要前提。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家族式”的管理理念的不足之处,中小企业应加快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步伐,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其次,构建人才战略,培养创新人才。中小企业人才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力资源发展的总体谋划、总体思路,包括人才的获得、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等。最后,加强产学研联盟,走合作创新之路。由于规模、人才、实验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很难独自完成重大相关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因此,中小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就必须走合作创新的道路,加大与大企业或其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这样做,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还可以有效降低创新成本,提高企业创新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晓庆.技术学习的模式

[J].科研管理,2003,(3).

[2]福布斯等.从追随者到领先者:管理新兴工业化经济的技术与创新(中本)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陈劲.技术超学习研究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6).

[4]谢伟,吴贵生.彩电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

[J].中国软科学,2000,(1).

[5]万军,冯晓琦.技术学习与技术能力的提高:后发工业国技术进步的一个分析框架.

[6]

[韩]金麟沫著.刘小梅,刘鸿基译.从模仿到创新―韩国技术学习的动力

[M].新华出版社,1998.

上一篇:浅论我国民商领域的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 下一篇:浅谈电网物资招投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