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企业客户信用管理过程控制及完善

时间:2022-09-07 05:29:50

ERP环境下企业客户信用管理过程控制及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6-000-02

摘 要 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运营资金的安全稳定变得日益重要。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加强对赊销客户的信用管理,逐步完善健全客户的信用管理体系,有必要通过信息系统,结合ERP管理流程进行信用控制。无论从理论到制度,ERP系统体现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更经历了众多国际性大企业管理实践的锤炼。因此,笔者结合近年管理经验,围绕如何充分发挥ERP系统中的信用管理功能,实现对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的过程控制,并不断完善,实现管理目标,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

关键词 ERP系统 信用管理 过程控制

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是企业的灵魂和竞争之本,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建立起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与流程、制订符合企业发展的信用政策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企业外部客户信用管理概述

企业的信用管理仅仅停留在应收账款的催收上,信用管理观念淡薄、缺少信用管理制度且随意性大、内部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信息不畅通、客户信用资料缺乏管理、信用决策和控制缺乏信息支持、未建立信控部门及缺少内部信用管理人才等。上述各种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通过借助ERP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体系与流程迫在眉睫。

(一)建立科学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在发展战略、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目标;提高企业整体赊销能力,创造销售最大化目标;规避赊销中的信用风险,降低坏账损失;规范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措施,缩短账款回收周期;优化客户资源管理,实现客户档案规范、集中控制;实现内部管理制度化,降低信用销售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配合企业总体经营策略和内部管理政策,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企业信用管理办公自动化,提高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效率和整体管理水平。

(二)ERP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的特点

ERP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系统化管理流程,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共享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ERP系统进行企业信用管理,具有严谨性、集成性、统一性、开放性、动态性、时效性、全面性、网络智能化等优势。通过信用管理的前期引导、规范客户管理;建立严密的跟踪、分析、控制制度;加强后期管控、调整,时时、高效地将企业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决策。

二、ERP环境下信用管理过程控制

实行全面的信用管理涉及到的过程控制环节很多,如图1所示为企业客户信用管理流程。

图1 企业客户信用管理流程图

(一)前期信用管理――规范客户管理流程

企业根据信用管理制度,制订信用标准、划分风险等级,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在交易之前对客户基本信息等情况进行收集调查,授予信用条件。

1、申请

申请人使用《客户信息表》提交客户等级、类别、信用额度申请,《客户信息表》包括:客户基本信息、经营情况、信用申请信息等(包括申请客户等级、类别、额度)。

2、建档

信用管理人员根据以上信息经审批后,进行系统操作,维护客户信息及信用条件。

3、定期维护、统计与反馈

根据系统内的客户等级、类别、额度,定期导出报表,便于掌握企业整体客户信用情况,并根据交易数据适时调整信用条件。

4、集团类大客户的管理

针对集团类客户,授予集团信用条件,在集团内部成员中统一管理和分配。

(二)中期信用管理―信用风险分析与跟踪

信用分析是企业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及交易价值进行诊断和预测,是企业选择交易对象、确定交易方式和条件,进行客户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信用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在交易过程中进行信用控制的前提依据。

信用风险分析与跟踪是一项动态的管理,ERP系统提供了一个实时更新的平台,根据前期授予客户的信用标准、风险等级进行信用检查和冻结。包括对信用额度、账期、超期的控制。

1、信用额度的控制-系统动态管控

信用额度在报价单、销售订单、发货过账的环节中都会涉及。一旦占用,系统将不再支持后续流程操作,在执行过程中起到风险控制作用。

2、账期、超期的控制―销售预审表风险揭示

目前的信用控制主要针对单一客户进行额度控制,系统无法自动进行区域额度控制、帐期控制和超期控制。结合管理需求利用系统功能,提取相关信用信息,开发出销售预审表,用于揭示销售人员及区域的赊销额度、账期、超期信息,给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三)后期信用管理

1、事业部、区域额度、账期、超期的管控―红绿灯

根据企业整体战略指标,测算出最佳赊销量、整体账期、账龄结构等,并进行事业部、区域间的分配。ERP系统不能直接提供事业部、区域的限额控制,根据管理需求开发限额控制表,在系统中进行维护。

2、动态监控与调整

信控人员定期企业整体应收账款情况,包括总体余额、超期情况、账龄分析等,进行动态监控与调整,保持企业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平衡。

(四)激励与考核

经过几年的摸索,企业围绕资金成本、限度管理、信用规模等因素制订出一系列信用管理的激励与考核制度。

1、资金占用成本扣除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金占压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了资金占用的概念,对账期超过30天的客户,收取资金占用费。填制系统销售订单时,在系统中进行毛利扣除,提高了全员的参与意识。为鼓励提前回款,将进行资金占用费补偿。

2、超期应收账款管理

根据ERP系统出具的报表,并结合内部考核政策进行综合管理。划分超期时段,采取发送对账表、催款函、律师函等不同催收方式,并加大超期款项的考核力度。

三、ERP环境下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

在信控领域,信用管理是魂,ERP系统是工具。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竞争压力、经济周期、竞争战略和公司信用政策的应用情况适时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企业建立与实施信用管理体系已超过10年,规范严密的信用管理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企业予以长期关注、随时调整、更新和完善。

(一)加强客户甄别评估 提升客户质量,提高营运资金流动性

结合公司战略,深入分析客户需求,采取不同信用政策;针对信誉与贡献优良的客户给予宽松信用政策;针对中小客户采取易捷销售政策,提高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可以适时通过信用管理咨询公司,利用全球信息网络,进行客户资信调查。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等多方面了解客户信息,做出全面的评估,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

(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降低企业风险

结合信用管理的职能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分析、控制、处理,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可以采取回避、控制或转移风险的政策。控制风险,减少损失是大多企业选择的方式。结合资金成本,也可以适时通过应收账款保理、信用证背证等金融工具,转移企业风险。

(三)结合业务实际及时修正信用指标

信用管理政策过紧过松都会给企业影响,如果过紧会导致客户流失,影响销售业绩,如果过松易导致坏账发生,应收账款余额增加,周转天数延长,超期账款增多。因此需要结合业务周期对信用期限、额度、等指标进行修正,使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四)加强动态反馈、监控、分析和建议

围绕ERP信息系统提供的企业整体信用规模,应收账款账龄、超期等关键指标,信用管理人员要加强数据反馈,时时监控,提出分析报告及管理建议。

(五)不断开发信息系统,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ERP信用管理系统功能,实现高集成、自动化管理是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效率的保证。实际工作当中,信用管理工作涉及大量的客户信息、账款信息和历史交易记录等业务往来信息。因此,不断优化流程,持续开发系统自动化管理功能、提升管理水平,是提高信用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六)强化信用管理观念与渗透

把信用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培育企业信用文化,使其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每一项活动和每一个岗位中,实行全员信用管理,增强信用风险意识,并加强考核与激励措施。

(七)信用专业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及提高

企业要注重培养专业信用管理人才,加强培训交流,借鉴先进理念,为企业长期发展服务。

(八)提高系统安全意识,进行灾难演习

定期进行系统数据备份,结合ERP系统安全,不定期进行灾难演习,数据恢复。

只有经过不断的完善、改进,充分利用ERP管理系统的优势,才能保证企业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核心客户把握度高,经营性现金流量为正数,应收账款规模、周转率等关键指标与经营业绩相配比,DSO指标保持稳定,逾期账款率保持在相对固定的比例,提高全员参与、控制意识。

总之,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信用政策是需要随时调整的,信息系统是需要不断开发的。因此,在信控领域的探索前进永远不会停歇。企业应持续优化信用管理的系统化、流程化、一体化和专业化,综合权衡收益与财务风险,从企业战略的高度,结合信息系统采用科学的方法,寻求最优方案,从而保证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公司信用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凤梧,林均跃.高级信用管理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3]石晓军.信用治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秦彬.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科教文汇.2007.

[5]刘俊剑.信用管理实务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6]林均跃.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7]吴晶妹.信用管理概论.上海财经出版社.2005.

上一篇:VaR的发展及近期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试论房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筹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