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方式、途径和注意问题

时间:2022-09-07 04:26:27

中学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方式、途径和注意问题

韧学习意志、良好的 学习习惯等方面,对学生加强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指导;再次要加强开启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才干的指导。从 具体操作上看,应当长计划,短安排,坚持循序渐进,一以贯之。

(二)有机渗透,寓学法于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根本途径,也是学法指导经常化、具体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学法指 导必定应走渗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随意组合 的复合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此目的,就必须改革传统的" 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按此结构,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有机渗 透学法指导:(1)备课要明学情,备学法, 即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提 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2)预习设计要指点方法,即要教会学生全册预习法、 单元预习法,又要根据课文特 点指导相应的具体的预习方法。(3 )教法的选择应有利于指导学法,为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提供借鉴和规范 。(4 )教师讲解过程要示范学法和点拨学法。(5 )整个教学过程要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6)练习设 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 使之"受用终身"。

(三)建章立制,确保学法指导到位

学习常规,是学法指导的合理积淀,能对学生学法实行有效调控,并处于有序运行和良性运行状态,具有 较强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叶圣陶先生给《中学生》杂志写的复刊词别强调,"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 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要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就要帮助学生拟定一些学习常规,如自学(预习)常规、上课常规、阅读常规、 作业常规、复习常规、课外学习常规等等。让学生按常规学习,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按一定规范形 成的习惯,才是良好的习惯,这是人们常说的"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如,指导学生自学(预习),按照" 读查思写"程序进行,要求按"自读"(阅读感知课文内容,动笔进行圈点批画),"自查"(查阅工具书和 有关资料,参阅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课文前后的"学习重点"、"学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等),"自思" (思考自学目标提出的要求,思考课后习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自学"(写出自学笔记,检索积累自学收 获)四个步骤进行自学,每一步都有具体有效的操作规范。学法指导设计的特点:(1)每课学法指导都要紧扣 教学目标;(2)每课的学法指导都要依据课文特色;(3)每项学法都要有具体的操作要领;(4)每项学法都 有相应的系统训练题配套,从而保证了学法指导的到位。

(四)横向联系,实现学法"三个沟通"

横向联系,就是要在学法指导中把语文学科的学习同其它学科的知识广泛联系起来,由局部转向全面,由 微观转向宏观,使语文知识同其它学科知识在相互渗透中融会贯通,协同发展,产生相互促进的"共生效应" ,从而有利于学生结构向智能结构转化,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B ·科勒涅斯说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谓"三个沟通",就是语文学法指导与社会生活沟通,课内语文 学习与课外活动相沟通,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沟通。学法指导不能教师"剃头挑子一头热",还必须重视学 生在学学法、用学法、创学法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个沟通",沟通了学法指导的多种途径, 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环境和相关学习背景的指导渗透作用。

三、 学法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把"指"和"导"统一起来,对已揭示出的学法不可时过当堂便弃之不用。

(二)要具体可行,即不可用"只言片语"或"教条"揭示学法,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迁移操作和灵 活调控。

(三)要把教师总结与学生自我总结结合起来,避免再次落入"包办式"和"注入式"的窠臼。

(四)要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大撒手的"放羊",致使其名存实亡。

(五)要力戒"模式主义",防止盲目的生搬硬套,而背离教学重点。

(六)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从浅入深,形成过程,忌要求过高,急于求成。

(七)要坚持多样化的统一,注重有系统的归纳与分类运用。

(八)要保证区别教法与学法,不把自己的教法当学法显示给学生,使学生得不到必要的合适的学法指导 。

上一篇:关于赠与合同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企业安全评价应注意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