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空间的中国式发展

时间:2022-09-07 03:35:30

创客空间的中国式发展

6月,科技大咖的关注焦点随着深圳“创客周”的热浪一同南移深圳。在南山区的深圳软件产业基地,随处可见的“创客周”海报和LOGO,几个LED户外大屏幕均开始滚动播放 宣传片,随时准备迎接Arduino联合创始人Massimo Banzi、《失控》作者凯文凯利、等共50余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创新领域领军人物。他们不仅到访了创客周活动现场,甚至还有人专门提前安排了行程,前往名扬在外的“华强北”、柴火创客空间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创客”工厂。

而创客周期间,深圳出台的《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中提到的,到2017年底,深圳市市创客空间数量有望达到200个、创客服务平台达到50个、全市创客超过10万人的目标,还向他们展示了中国速度。

不得不承认,在政府支持和民间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固然会推动创客与相关创业者群体更大规模的涌现,但这些创客空间又如何持续发展?

转向孵化的创意分享社区

创客空间一词源于英文 Hacker Spaces,追根溯源,其本意是为大家提供一个空间、平台一起学习、制作、分享,做一些有创意的东西。在国外,创客空间大多一间厂房,可以提供各种工具、元器件,老人、孩子等带有创造精神的人都可以参加。这里还会定期组织一些比赛和讲座,大家在空间中尽情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对于运营,虽然说依靠会员费来持续发展,不过由于会有一些经济宽裕的爱好者赞助,对大多数会员来说门槛极低,这也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

早期,在中国,无论是深圳的柴火空间,还是位于北京中关村海龙大厦南侧楼的北京创客空间,也都是创客的公共服务平台,这里有公用的材料箱、工具墙和不分界限的实验平台,大家可以在占据整面墙的工具格子里,免费取用小电钻、激光切割机、砂纸等各种工具。而今天,这些创客空间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具备原型加工基地、加工设施与设备的创意孵化基地,成为了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实验室。

北京创客空间创始人王盛林介绍,“从最早的社区,到后来的交流和工作坊;从成为活动的主办方和提供者,到和企业合作孵化一些项目;从现在为创业团队更多专业化服务,到未来还会成立相关基金,创客空间的服务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目前,北京创客空间与深圳富士康等制造企业成功合作,生产加工了多个创客产品,并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建立了以产业链为支撑的孵化中心,利用专门的投资基金支持孵化器内创客项目。创客空间演化为创客们共享资源和知识、产品发明和实现的场所,将创意、发明、创新、创业转化为一个有机的过程,成为创业的集散地和创新社区的中枢。

产业链服务型的创客空间

在“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的号召下,一批在政府和企业的推动或引导下行程的创客空间遍地开花。

深圳市宝安、龙华、光明新三区在今年以来,挂牌成立了大公坊、1980创客之家、宝能科技园、银星智能机器人创客空间、智能制造等15个众创空间。据介绍,这些创客空间大多是在政府和企业的推动或引导下形成的,基本都是遵循着“依托产业基础定位创客空间”的道路而走。

如位于深圳宝安区西乡某工业区的大公坊创客基地依托的母体是深圳市大典工业产品设计公司、大典创新供应链公司,发挥宝安工业设计领域的传统优势孵化创客项目;智能硬件是龙华的产业优势所在,龙华的1980创客之家、开源制造创客空间、银星智能机器人创客空间皆与之相关;钟表、模具、内衣是光明的三大优势传统产业,光明新区成立的智能制造、智慧时间、尚源内衣、光明国际时尚和智能自行车等五个众创空间都与这些产业紧密相关。

打造“产业链服务型”的创客空间正是其优势和特色所在,因此,这些创客空间不仅可以吸引创客们来“玩”,还可以为创客们从“创意”走向“创业”提供了条件。与纯粹的“创意会所”不同,大公坊的空间被划分成了几个板块:创意讨论空间,基地设有专门的会议室、展览室供创客们开展沙龙等交流活动;创客孵化空间,基地预留了部分空间,准备开设部分工位供创客们使用;产品生产空间,依托大典设计,基地有了个小型的生产车间,可以让创客们“就地取材”,将创意想法迅速转变成产品。

深圳光明新区则提出,在众创空间建成后,新区政府将调动新区三大行业协会近2000家会员企业以及众多领军企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创客资源和众创空间的有序融合,实现硬件模块、硬件定制、小批量产品生产及测试平台一体化,引导创客成果与产业创新的有效结合,支持创客创新成果产业化,协同推进创客创业与产业转型升级。

与这类“产业链服务型”的创客空间类似,联想、海尔、Intel等公司也纷纷在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开辟兼具孵化器功能的创客平台,不仅为被选中的创客提供办公场地,而更加侧重于产业链服务,帮助创客分析产品和商业模式,把创客的创意变成现实中的产品。而像华强集团与腾讯签署的开发平台硬件生态战略协议,来为互联网+硬件创业者打造从连接方案到硬件生产以及销售的完整服务生态平台。则为创业者在流量、连接方案,供应链和销售渠道方面提供了平台。

苗圃式的服务平台

今天国内的创客空间的发展正在走向市场,大多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而如何让“创客”变成“创业者”正是大多数创客空间探索的路径。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创客空间除了为创客提供办公场地、交流空间,产品支持外,更应该打造一个能够为创客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媒体资讯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的生态体系。今年1月份拿到腾讯投资的南极圈,便在进行这样的服务。

上一篇:云+创业加速公有云落地 下一篇:“双创”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