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备课应把握学情

时间:2022-09-07 02:46:22

语文教师备课应把握学情

【摘 要】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主要针对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习得与经验,造成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该问题是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关键之一。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而设计教案,实质上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

【关键词】把握学情;前见;备课;了解;增强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主要针对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习得与经验,造成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该问题是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关键之一。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而设计教案,实质上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把握学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学情应真正进入语文教师的备课视野

好的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是: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对语文课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从 6 岁学龄才开始的,儿童也不是带着零认知步入语文殿堂的,咿呀学语的听说练习从几个月的幼童就已经开始。日常生活中习得,各种传媒中汲取,很多孩子在上一年级时,接触到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卡通人物、科幻神魔已经车载斗量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对学情的把握非常重要,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强调:如果学生的特点能够得以把握,那么大多数学习系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语文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2 正视、欣赏、悦纳学生的“前见”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坦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学习者的“前见”。“前见”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条件“正是以先有、先在、先识构成的前见”作为阅读的创造性的力量,进入到文本中实现了阅读的意义。 正视、 欣赏、悦纳学生的“前见” ,教师在课堂上就会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并在学生“前见”的基础上开展有效教学。

3 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4 增强学情意识,倾听学生心声

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们很在意的,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课文篇幅长,学时少,学新课之前都会事先留一些预习作业,但教师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等一般性任务,对学生初读课文的独特体会或理解障碍不甚关注,心中无数,备课时学情分析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更多时候是照抄教参或下载他人的教案,这不是一个学情观照的态度。学生在母语习得中是带着已有的丰富多彩的个体经验进入阅读的,是带着儿童特有的心境去认知的,并由此而形成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差异性。真正关注学情的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对文本的初读认知水平,倾听学生的心声,摸清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未知和困惑。

5 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入手。在教学设计中,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把握学情,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情感与知识交融”,才能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过程,尊重他们的价值关怀,为他们创设宽松、悠然的对话氛围。使学生放开胆识,勇于思考,真情表达。语文教学只有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才能“深研教材,教学得法”,才能在有限的单位时间为学生创造最大的发展空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上一篇:冀中南经济区外贸出口产业发展规划设想 下一篇:论职业院校对外汉语培训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