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小见大”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07 01:23:56

浅谈“以小见大”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关键词]新闻报道;以小见大;适用手法

所谓“以小见大”,即记者通过对一个具体的“点”上的新闻事实的报道,从中挖掘出大的主题,也即人们所说的“以点及面”。“以小见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这里说的“小”,主要是指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小故事;这里说的“大”,主要是指主题重大,有强烈的针对性、普遍性和指导意义。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是广大受众的迫切需求。新闻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受众的接受为前提,无数事实表明,受众所期望、所青睐的往往是那些篇幅短小、新闻事实鲜活、意义重大,且又触及他们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的新闻作品。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栏目,采写的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却反映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并且能够道出老百姓的心声,因而赢得了受众的喜爱和新闻同行的好评。同时,“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还是推出名篇佳作,获得好新闻奖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如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筷子树向人们发出的环保警示》,作品及时对承德市区中心广场出现的筷子树的现象进行报道,反思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刻不容缓实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事都可以作为我们报道的题材。我们所选取的小事应该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能体现出政策性、方向性,或者具有时代感,通过这样的小事反映人物的崇高精神,表达一个主题,说明一个道理,揭示令人深思的问题。那么,新闻报道中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用精确的事实说话

新闻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事实,做好“以小见大”,核心就是要发现蕴涵“以小见大”因素的精彩事实。“‘以小见大’并非雕虫小技,这种表现手法对新闻记者的的理论素质、业务素质、采访作风和表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时,必须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夸大,不歪曲,不以偏概全,不搞合理想象。在“以小见大”的新闻作品中,由于篇幅短小,事实必须做到精确。事实过硬了,读者就会愉快地接受,报道也才能实现“以小见大”的最终目的。黑龙江电视台曾连续报道了学生午餐的问题。记者用摄象机拍摄下了校园周围小饭馆的恶劣卫生环境。用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就餐会极大地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二、捕捉有意义的“小事”

题材是不是重大,不仅仅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大小,更取决于题材所蕴涵的思想意义。不少表面上看来是极其平凡的小事情,却往往是能揭示重大主题的新闻题材。作为一个合格的记者,采访中在注意抓大事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这类“小事”,而应像猎犬一样时刻保持强烈、敏锐的新闻嗅觉,及时捕捉到闪耀着思想光彩的“小事”。早年的全国好新闻作品中,有一篇由范敬宜采写的消息《两家子公社干部睡上安稳觉 夜无电话声 早无堵门人》,就其内容而言,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这种“小事”却真切地反映了农村干部作风转好、农村生产力得到大发展、农民人均收入增加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化。这样的报道被广大读者誉为“贴心”、“贴肉”。黑龙江省新闻曾追踪报道了劣质井盖事件。通过一个小小的井盖反映出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真可谓是窥一斑见全豹,一滴水见大洋。

三、用细节去感染人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写得好坏决定着新闻作品的成败。细节是新闻作品“以小见大”的常用手段。情节是骨骼,细节是血肉。细节最传神,写好了细节,就能把人物、事件表现得生动活泼,写出真情实感来。人民日报老记者陈柏生在描写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时,选取了竺可桢用的温度计套与众不同,是用铜壳制成的;插温度计的上衣口袋,因为经常磨损,每次做衣服时,特地请裁缝师傅做一模一样的三只口袋盖这两个细节。这些细节,使竺可桢那种经常拿着温度计忘我工作的形象跃然纸上,生动地呈现在受众面前,读后令人感动不已,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一个典型有力的细节,抵得上千言万语,运用得好,可以小中见大,含蓄隽永,浓缩更多的内容,达到“四两拨千斤”效果。为此,一位高明的记者一是要善于在采访中捕捉典型细节,二是要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唯有此,才能真正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揭示出深刻的主题来。

四、要挖掘出“大”主题

好的新闻作品,不仅是向受众传播一种有用的信息,更是通过新闻事实向人们传播思想,只不过是不直接用概念来表现,而是把主题思想蕴涵在鲜活的新闻事实之中,靠人、情、事、理来体现,让受众自己去品味、去思考。以小见大的新闻作品就属于这一类,它不是“没有生命的骨骼”,而是“活的细胞”、“活的生命”,从而使主题得到深化,走进受众的心灵世界。“以小见大”,关键在于“见大”,所以要求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以点及面”。著名记者华山是这样形象地阐述点面关系的:“比如抓小鸡,老鹰总是先飞得高高的,在空中转上几圈,瞅准目标,然后一头猛扎下来――小鸡一下子就叫它抓走了。‘飞得高,抓得准’。就是说的突破一点必须和了解全面结合起来。”获全国好新闻奖的作品《从邮局看变化》,新华社记者顾月忠似乎有意避开常规的思路,没有从领导、从工作的角度,从“面”的角度去着眼,而是另辟蹊径,选择邮局这个不大为人注意的社会窗口,通过邮局业务繁忙点的转移,看“政策开了花,经济结了果”,体现群众物质生活改善后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这篇报道“以小见大”,通过邮局这个“小窗口”,让人们窥见新疆社会生活的新貌,主题鲜明、思想性极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新闻报道中要灵活地运用“以小见大”表现手法,小中见大,通过小事揭示出鲜明深刻的主题,使新闻报道更具感染力,从而赢得受众的欢迎和喜爱。

上一篇:黑龙江省农村文化事业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论档案保管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