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9-07 09:57:17

健身气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促进作用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理论方法以及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健身气功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心身并养”的整体观,“以人为本、重人贵生”的人生观,“恬淡虚无、宽厚仁爱”的价值观与和谐社会理念相契合,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健身气功;和谐社会;促进作用

前言

党的十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并提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当前,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建成小康社会尤其需要和谐社会作保障。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也始终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在中国传统体育特别是健身气功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观,正彰显了这一民族精髓,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和谐社会与健身气功之内涵

“和谐”一词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其内涵丰富,涉及到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共同的理想、永恒的追求。

健身气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它“是以人的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健身气功中蕴涵着儒家、道家、佛家等修身养性、追求超越的文化理念,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合在一起,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合一,进而达到身心和谐的完美境界”〔2〕。实践证明,健身气功具有自主修练、内外合一、养生保健、广泛适应的特点,具有体育与德育的双重功效。可以说,健身气功是一门关于整体的、和谐的学问,是当今人们健身养生的时尚运动。

2健身气功蕴含的和谐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2.1“天人合一、心身并养”的整体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其内涵是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点被我国养生家们广泛应用。古代先哲们认为人生活在宇宙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地万物与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养生必谨奉天时”,主张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相处,顺应自然才能保护自我、延年益寿。健身气功以祖国传统养生理论为基础,应用整体观研究人的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其锻炼方法主要是通过内与外的运动,即调身、调息、调心达到身心并养的目的。“天人合一”成为健身气功重要理论基础,“在理论上以人体生命整体观为指导,在实践上以‘三调合一’为基础”,追求“性命双修”、“形神兼备”、“心身并养”,注重人体身与心、形与神整体综合的调养。其中“身”、“形”,是指人体的组织结构,是外在的形体;“心”、“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形和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两大要素,对练功者而言既要修养心性,又要锻练身体,强调“练养结合”。在“养”上,一方面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锻炼,使练习者达到轻松舒适、呼吸柔顺、心神宁静的和谐状态,另一方面也强调人的饮食起居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养”还包括树立正确的练功观念和方法,有良好的心态。“练”强调由内至外的全面锻炼,要求练习时身体姿势、呼吸、意念相配合,做到松静自然、心神宁静、意气相随,并提出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因此,健身气功是一项既重视人自身的统一完整,又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运动项目。“天人合一、心身并养”的整体观正迎合了和谐社会对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3〕

2.2“以人为本、重人贵生”的人生观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第一,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主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一直把人作为核心,提出“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人的生命健康最为重要。健身气功就是一项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运动项目,这个“人”包括人个体,也包括社会群体。正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它是从根本上关注人的生命和健康。健身气功与一般体育运动相比,其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动作速度、节奏柔和缓慢,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负荷较小,习练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损伤。随着人们的需求、社会的需要,健身气功运动形式和内容正逐渐丰富,男女老幼、体弱病残者都有可选择的锻炼内容。练习方式可个人进行,更适合集体演练,且不受练习场地、器材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关注到整个社会群体特别是中老年群体,使他们有了安全可靠的养生健身手段。近年来,健身气功这项运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习练的人越来越多,国家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及各省、市、区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倡导科学健身理念,开展健康文明的健身气功活动,创建和谐站点,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主动占领健身气功阵地和维护社会安定服务。

2.3“恬淡虚无、宽厚仁爱”的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总是与道德品性修养相联系,儒、道、佛诸家在养生方面都追求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倡顺应自然、淡泊名利、少私寡欲、心胸开阔,由此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谐。孔子提出“仁者寿”的观点,认为只有道德高尚、宽厚仁爱的人才可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仁”的核心是“爱人”,即对人的宽容、友爱、关心和帮助。研究认为,人的情绪变化可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变化,人的情志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刺激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便会诱发身体功能失衡,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健身气功在其发展过程中强调心神的调养,把涵养道德、调养心志、怡养性情作为其练功要义。健身气功的习练特点柔和缓慢,特别是在轻柔优美的音乐引领下,人们很快就能进入一个身心放松的和谐状态。通过习练,人们的心神会逐渐宁静,感受到心旷神怡,心情愉悦,心胸开阔。这种良好的心态可调节人的不良情绪,优化人的性格,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可以说健身气功是提高自身品德的修性之术。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和谐对社会和谐有着直接的影响,离开了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健身气功正迎合了这些条件,因此,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共同的努力,“如果社会的每个细胞都充满和谐的因子,整个社会的和谐就有了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健身气功无处不彰显着“和谐”的理念,讲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倡导以人为本,修身养性、涵养道德。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积极研究、大力推广健身气功,其多种功法适合于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和喜好,同时也有效地防止了不良气功的滋生及其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目前,健身气功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已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的广泛建立,使追求健康的人们走到一起。通过修习,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使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这里没有等级之别、贫富之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平等相待,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和谐社会之美景。

参考文献

〔1〕邱丕相主编.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6(重印).

〔2〕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大

舞〔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5.

〔3〕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0.

上一篇: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模型的构建研... 下一篇:某大型液压挖掘机驾驶室内噪声源识别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