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中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释放

时间:2022-09-07 05:53:12

浅谈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中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释放

摘 要: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中的表现主义绘画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今艺术界出现的对表现主义的偏激看法和评论,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结合现代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以该时期的主要代表画家:蒙克和苏丁为线索,陈述“表现主义绘画注重画家主观精神的表现”这一本质现象,并分析该艺术的发展,客观看待该绘画艺术,取其精华、学有所用。

关键词:艺术 表现主义 绘画 精神 释放 表现

一、表现主义绘画走向低谷

曾经在新华网站上看到过来源于《国际先驱导报》,对表现主义绘画的相关评论:

“凡高、蒙克乃至后来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柯克施卡、贝克曼、凯尔西纳等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和生活充斥着自杀、性感、颓废、无政府和精神崩溃等疯狂的因素。不可否认这些因素和他们的艺术相关,甚至是表现主义的根本所在。但现在看来,一个表现主义画家凸现在纷繁而冷静的当代艺术背景前,是多么的不合时宜。[1]”

以上的评论中把“当代艺术”说成是“纷繁”、“冷静”的。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在如今喧嚣的当代社会里,人们内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导致的各种心理疾病、精神挫折,难道这些现象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或许表现主义艺术已不再盛行了,但是我想在如今的艺术界中你并不难找到它,因为到处都存在着它的影子,只是现在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它。

但是我想不管情况如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我们得回到那个时代……

二、表现主义绘画与现代哲学、美学的联系及形成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是人类发展到现代社会以后,以现代的哲学、美学、心理学和现代科学为基础,表现现代人类精神及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历程,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即“表现”!由表现带出了情感

表现主义绘画与现代哲学、美学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受欧洲哲学中“主体论”的影响。克罗齐、苏珊・朗格、荣格等这些理论家认为:“艺术的本质与人类心灵的本能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克罗齐指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艺术,是成功的直觉的表现,是直觉与表现的统一。[2]”我想,所谓“直觉”自然是人内在的东西,是感性的思维,这里可以理解成“灵感”。灵感是突发的、瞬间性的,但它并不是纯属偶然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之上,在美术中它就是对美术一般规律的积累,当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瞬间爆发。而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往往善于抓住这瞬间爆发的“直觉”并通过其擅长的表现方式将它变为艺术。二者的统一才为成功的艺术,以直觉为依托的表现才不会显得飘渺,而是实在的艺术情感抒发。另外女性美学家苏珊・朗格也在她的《艺术问题》中提到:“艺术是创造出来的表现情感概念的表现性形式。”她还强调:“艺术的符号作用不是再现,而是表现。[3]”所以我认为“表现主义艺术”便是以上相关理论的最好体现,而表现主义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自然也都离不开它们所作的铺垫。

三、表现主义绘画―-内心情感的释放与展现

对于表现主义的分类,本文是指以蒙克为首的,包括席勒、莫迪里阿尼、苏丁等艺术家。西方艺术从传统艺术一直发展到印象主义之后,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个性才智才更充分地在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塞尚、凡高和蒙克。

而说到表现主义绘画不得不提到这位挪威画家: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 蒙克的一生大都围绕着“疾病”和 “死亡”,所以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也都是这种内心痛苦和恐惧的独白。我想,对他来说颜料不只是画面的涂饰物,而是他精神释放、情感表达的媒介,他所描绘的正是他自己的病痛,以及他对死亡、对世界的恐惧和无奈,因此每当欣赏他的作品时,那简直就是一次视觉和精神上的痛苦感受。他不仅在人物形态和表情方面表现得极其夸张,而且还在他的笔触运用和色彩表现方面展示出了无比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度。比如说他的代表作《呐喊》,我想这正是蒙克对疾病、对死亡、对孤独的内心展现与情感释放。

另外在表现主义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画家是:苏丁(Chaim Soutine,1894―1943)。苏丁是出生在俄罗斯一个贫困的犹太人家庭,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但在他的成长历程中,疾病与贫困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家庭,这也养成了他的双重性格,天生胆小敏感,极其内向,有时沉默寡言,有时狂燥不安,而这些性格直接影响着他的绘画。在我看来他的作品最突出的便是:他那对比强烈、极其突出的色彩和那自由、奔放、不受任何理性技法约束的笔触,以及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形态,这一切都让我为之激动、心里微微颤抖。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带有某种特别的心理信息,总是显露出某种不安和狂躁,甚至会让你感觉它带有某种神经质。而所有的这些其实都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光明与心灵的开放有关,因此他所能做的便是在绘画中借助那些颜料、那些笔触、那些颜色来释放他的这些精神压抑。

像莫迪利阿尼的人物画一样,苏丁的所有肖像画都传达了一种痛苦的情绪,但与莫迪利阿尼表达的淡淡的哀愁相比,他所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更为深刻!那是一种会令人浑身颤抖的恐惧和不安。不仅如此,苏丁所画的树木、房屋、群山、道路等等都是夸张扭曲、撕裂破碎的。那些被狂风摇晃的树枝,在毁灭前狂乱挣扎,它们都被赋予了“苏丁式”的人性情感。那飞跃的笔触,强烈的色彩,充满了直觉与表现的力量。无论是人物、风景还是静物等其它题材苏丁所描绘出来的形态和色彩,都是他真切的情感释放,是他成功的直觉的表现。

同样的在中国,明代画家徐渭,他的写意花鸟极具个性,画风奔放,笔墨飘逸,常以狂草般的笔墨释放强烈、抑郁、沉闷的内心情感,而这也是中国写意画的特点“借物抒情”。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中国写意画的这一特点依然存在。例如当代画家李孝萱便以特写场面中人物造型的怪异和荒诞的图式表现了现代都市的混乱感、压迫感和失重感;还有当代画家刘庆和则是将一种都市中日常化的场景进行强化,以一种戏剧性、调侃性的方式表现出都市生活中的朦胧的伤感,释放着自己对都市生活的不安情感。

四、表现主义绘画的展望

现代主义美术中的表现主义绘画发展至今,有很多人都认为它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社会,甚至有更为偏激的认为现代主义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堕落。然而现代表现主义美术虽然有不足的地方,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存在某些问题,但我想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总是真实地存在着种种缺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艺术所表现的似乎正是人类内心的真切写照和社会问题的真实反映,正是为了提醒大家这些问题的所在,促进大家去解决问题。所以说这些表现主义绘画还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它并取其精华向前发展。现如今它虽已不再那么备受瞩目,但是作为一种样式和流派还是具有其本身的价值并且促进和影响着现当代美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智光.理想美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风.艺术符号美学.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 王昌建.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81-83.

[5] 洪惠镇.中西绘画比较.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6] 王端廷.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书系-巴黎画派.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7] 瓦尔特・赫斯著;宗白华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 张石森、刘娟.20世纪世界现代艺术.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9] 达恩・弗兰克著;王华译.巴黎的盛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 莫小新.瞬间的永恒--走进绘画艺术世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上一篇:《西厢记》――元代杂剧婚恋模式发展的巅峰 下一篇:谈文学本体研究的类型、问题及治学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