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2-09-07 04:53:51

浅谈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在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学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一、运用生活背景,激活数学课堂

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准确地掌握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表述其意义的“从某一位起”“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小数部分位数是无限的”等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教师可改变教材中从单调的计算引出概念的做法,而是创设情境,通过吸引学生经历“听一听”“看一看”等过程,将难点分散,各个击破,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

1.听。教师用录音机放出火车在行进时,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先让学生猜出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再提问:火车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规律?当学生说出总是重复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后,教师板书“重复”两个字。

2.看。引导学生看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显示屏幕,屏幕上出现下图信息:中间一个日历,周围有七个色块,上面分别写着“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当教师触摸计算机显示屏中间的日历后,随着日历的翻页,周围的星期几便同时闪烁,也就出现日历不断翻页变化,一个星期的七天,即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在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效果。教师则提问:一个星期七天的出现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重复出现。教师问:会不会出现着、出现着就不出现了?学生答:不会。教师问:那么在“重复出现”的前面还应该加一个什么词?学生答:不断地。教师问:既然是不断地重复出现,出现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无限的。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出现、不断地、无限。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一个星期的七天总是不断地重复出现,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循环。今天我们学习数学里的循环,认识“循环小数”。

可见,数学不再是深奥难懂的“纯数学”,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牵动学生的心灵,数学课堂由此充满魅力。走向生活数学的教学,并不是要丢开课本,而要在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上做文章,运用生活背景,敢于挑战教材,活用教材。沟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学习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数学,数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当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他们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巧用生活经验,活学数学知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林姆林斯基曾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好奇。老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的本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统计》时,教师可借助课本的主题图“元旦”,导入同学们举行音乐会这一情境。教师问:我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吃水果,高兴吗?

师:我请六年级的两位大姐姐到超市选购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出示,大姐姐们到超市购水果)

师:大姐姐们不知道要为我们买多少个水果才合适呢?现在屏幕上有这些水果图片,你们先说一说自己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吧。

学生自由回答。

师:这么多同学想说呀?这样吧,在联欢会上,我们每个同学吃一个水果。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然后从水果盆里拿出自己喜欢的一个水果图片。

小组讨论,挑选水果。

师:同学们挑选完自己喜欢的一个水果图片后,请小组长把果盘放进抽屉。现在请喜欢吃桃子的同学拿着自己喜欢的一个水果图片出来排排队,再请喜欢吃草梅的同学出来排排队……队伍都排整齐了,请每排派一个代表认真地数一数,喜欢和自己吃同一种水果的有多少人。

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姐姐,我们班需要买苹果多少个……每排派一个代表回答。

师:为了让全班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们都能看清楚我们班需要买各种水果的数量,现在请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把手里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的纸上。再请……。

边放音乐边分组贴统计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一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生:统计。

师:对了,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就是“统计”,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知识。那么,刚才我们一起分类、整理出来的这张图叫“统计图”,同学们看着这张统计图发现了什么?

……

教师巧妙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引出新知,在其变化过程中,讲清新知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清新知识的来龙去脉。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意识到了“新课不新”,学生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活学了数学知识。

三、利用生活实例,领悟数学价值

数学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活跃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体现于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利用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讨论,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研究的对象上来,从而领悟数学价值。

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列举一些生活中熟悉的数,如学校操场一周长250米,一辆自行车400元,一本新华字典600页,像250、400、600等数据都来自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正确地掌握了数的概念。

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可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学生测量自己身上的或别人身上的手指、手掌、腿、头、裤子的长度。孩子们在生活的课堂里解决了身边的问题,体验了身上藏着的神秘的尺子,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

学生初步认识了“方向与位置”后,我让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看能否找到北斗星;在进一步学习“方向与位置”后,我安排了一系列辨认方向的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其次,让学生在座位上,说一说他们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最后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说一说校园的八个方向各有些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靠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唯有设置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加强空间方位的真实体验,才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由之路。利用学生的生活实例,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有用之处。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水北小学)

上一篇: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 下一篇:师生互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