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

时间:2022-08-01 05:50:28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这一哲学思想。教育专家强调:“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而且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要注意:

一、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1.重点性原则。即所选课题内容必须是中学的重点内容、核心知识。

2.价值性原则。即所选课题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数学中的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实际应用问题等。

3.问题性原则。问题是科学思维的起点.合作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4.主动性原则。即所选合作学习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学生为主,所选内容使学生有较大的参与度。

二、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

1.创设情境。

2.小组合作。这个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立刻热闹起来,各组同学各抒己见。教师巡视课堂讨论情况,适时点拨、引导,教师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3.集体讨论、展示成果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听取他人的计划,研究一下各组的设想与收益计算有无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4.讨论与反思。通过知识模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计划,总结收获。

三、合作学习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的前提。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3.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有效调控。

4.全班交流――合作学习的关键。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以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增加信息的交流,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锻炼组织管理的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主体发展这根主线,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嘉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改革和创新.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及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

(作者单位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浅析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