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设计研究

时间:2022-09-06 09:16:38

英语教学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设计研究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那么,什么是“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是开放性、教学任务、教学活动三者的有效整合。“开放性”是任务型活动设计的理念,也是对任务型活动开展的范围、类型以及方式等内容的具体界定。“教学任务”是师生在课堂开展的一项活动(activity),或者从事的一项工作(work)。Willis认为,第二语言教学任务是学习者运用目标语,借助交际手段,达到的某种学习效果。Prabhu认为,教学任务是学习者基于已有信息,借助思维活动,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予以调控。Candlin(1987)强调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个体认知性、社会合作性、语言交际性、社会情境性和问题关联性等。Nunan认为,教学任务涉及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理解、操作、产生或者交互等内容。学习者完成教学任务时,注意力聚焦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我国《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视教学任务为“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序列性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是师生关系、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鉴于此,我们将英语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界定为,教师基于开放性的设计理念,为学生设计的具有一定目标指向性和活动序列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英语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活动形式开放。教学活动基于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又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呈现多元化,这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实现多元化。具体而言,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不是单一的教师讲授活动,而是各种活动如探究活动、合作活动、讨论活动、反思活动、理解活动、评价活动和思维训练活动的有效整合。另外,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又具有主次性之分,这就使教学活动具有核心性和辅。核心活动和辅助活动形成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生态圈,使教学活动呈现极强的开放性。第二,活动范围开放。即教学活动要从以往单一的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活动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社会中、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与真实的人进行真实的人际交往,从而实现英语学习从知识获取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另外,教学活动要从现实课堂延伸到虚拟课堂,实现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有机整合,以扩大学生学习视野,增加学生交际机会。第三,活动主体开放。在以往教师讲授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学生是活动的被动完成者。然而,在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中,教师是设计者,学生是完成者。师生相互合作,开展各种活动。具体程序如下:课前,教师设计并呈现学习任务,学生自主或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课中,学生展现学习任务,师生合作评价;课后,师生对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反馈。所以说,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既利用了师生共同的智力资源,又发挥了师生合作潜能。第四,活动方式开放。学生基于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按照自主或者合作、视觉或者听觉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自由性意味着学生思维不受任何模式限制,自主性意味着学生学习行为不受教师过多控制与干预,他们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采取有效路径,完成各种学习活动。

二、活动特征

序列性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不是单一活动的呈现,也不是一系列任务型活动的无序堆积,而是各种与核心教学目标相关的序列性活动的有效整合。具体而言,教学活动要以核心教学目标为基础,以辅助教学目标为支撑,设计核心教学活动和辅助教学活动,再将二者有效整合,形成一股合力,达成核心教学目标。Nunan也认为,课堂教学任务要以“任务链”或“任务系列”形式呈现。任何一项任务都要以前面任务为基础,以此类推。这样,基于核心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就会彼此关联、不可分离,形成一个以核心任务为中心,以辅助任务为支撑的任务教学阶梯,推动教学目标预期化。

自主性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为此,英语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从设计、实施到评估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表现在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两个方面。自主意识是学习者对自己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以及情感状态的体验和认识,自主能力是学习者能够控制自我认知过程的一种能力,表现在能独立学习,能自我反思学习,能自我决策等。学生的自主性必须建立在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上,否则学生自主建构英语意义的进程和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感悟英语语言。为此,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互动性“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实现与学伴和教师的相互交流。师生交流不仅增加了学生信息摄入量,而且还充实、调整、丰富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这是一个促使学生内化英语知识、外显英语技能的过程。师生如果课堂缺少交互,学生的语言认知过程就不会完整,学生认知语言的效果不言自明。师生互动要有效,教学活动形式必须多样化。这样,学生才能真实地体验语言运用技能或者策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鉴于此,《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

体验教学论认为,语言意义的建构,离不开个人体验。教师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体验、感知、领悟语言应用规则,形成语言交际策略,发展语言交际技能。体验是一种自主学习。通过体验,学生自我反思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和得体性,逐步会形成一种自然的社会交际技能。另外,体验还能使学生了解自我学习风格,挖掘自我学习潜能,加快语言认知速度,提高语言认知效能。所以说,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序列性教学活动,赋予学生更多体验英语语言使用的机会,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三、设计原则

目标性原则Ur(1996)指出,“任务具有目标趋向性。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或者结对子等形式,实现一个可以观察到的学习目标”。目标是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设计方向,也是评估师生教学活动完成质量的标准。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无章可循,无理可据。教学目标有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堂目标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内涵各不相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属于哪个层面,其次要细化教学目标。这样,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如教学目标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要基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活动类型(如浅层理解活动、深层理解活动、问答活动、词义辨识活动等)。教学目标如果不细化,教学活动难以操作,教学设计难免形式化。

关联性原则。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教师在设计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效地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以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活动设计的语言关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仅靠外语学科知识和技能是难以做到的,必须实现学科间的渗透。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能力发展与人对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度高度相关。人对学科知识整合度越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因为,在现代社会,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异常复杂,唯有跨学科多视角地发现并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说,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实现学科关联。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涉及语言信息的摄入、加工和输出等阶段。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将摄入、加工和输出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始终。对任一阶段的忽略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语言认知效果大打折扣。如教学活动一味地强化语言信息输入而忽略语言信息加工和输出,语言输入信息量再多,也难以有效地形成学生英语认知结构,难以促进学生英语认知能力发展。因此,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设计要将语言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链接起来,实现认知关联。

差异性原则。差异教学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承认并尊重这一差异性,并将这种差异性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及实施程序之中,做到学生不同,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不同。同时,教师还要允许学生以自我认知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教师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设计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业变化。这样,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才能充分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所有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的目标。

真实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旨在实际应用,而非简单应试。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必须建立在真实化的语言环境之内。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有助于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科学的教学活动主题来源于现实生活,输入材料要基于现实生活,活动情景要贴近真实生活,活动类型要反映现实生活。

四、设计程序

英语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设计程序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活动、开展学习活动等。下面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必修(2)第三单元“Computers”为例,解析其操作程序。

1.确定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①词汇目标:理解并掌握与课文相关的词汇,如calculate,simplify,logically,as a result,with the help of等。②语法目标:了解并掌握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用法。③话题目标:了解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应用,预测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

语言技能目标。①听说技能:学生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述一件事情。②阅读技能:学生能够根据阅读篇章中的图片和文章标题,预测语篇内容;通过对文章篇章的阅读,了解计算机的相关信息知识,语言知识以及作者写作思路,实现文章理解三维度(信息知识、语言知识、篇章知识)的有机统一。③写作技能: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引导学生仿写,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信心。④口头表达技能: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简单理由阐述、作出决定等。

社会技能目标。①想象力目标:基于计算机发展历史,想象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②情感目标: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史及其广泛性应用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

2.设计学习任务

语言学习任务。①词汇学习任务:单词释义,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和练习1释义相应的单词;语篇练习,学生做练习2,从课文中选择准确的词汇完成语篇练习,熟记重点课标词;学生从文中找出重点时间短语,连篇。②语法学习任务: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句子,分析其结构并模仿句子结构写作。

语言技能任务。①阅读技能:阅读篇章中的图片和文章标题,预测语篇内容;阅读课文,了解下面信息:计算机发展演变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特征,推测黑体字词义,分析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用法结构,分析篇章结构(包括每段主题句和支持句等)。②写作技能:依照写作范文,完成仿生写作练习。③听说技能:完成“语言运用”中的听与说练习;找出文中关于做出决定和说明理由的表达方式,两人一组,设计对话。

社会技能任务。①想象技能:自主或者合作浏览第17页中的7幅图画,描述计算机发展历程,畅想未来计算机发展趋势。②情感技能:以“What benefits have the computers brought us in our life?和What problems are we facing when we are using computers?”为题,小组准备辩论内容和辩论形式。③反思技能: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反思自我学习效果。

3.设计学习活动

语言学习活动。①词汇学习活动。释义活动,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练习1,在文中找出和释义相应的单词;记忆活动,学生根据所给单词,完成语篇中空格;模仿活动,根据所给提示句句法结构以及时间短语,模仿造句。②语法学习活动。辨识活动: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句子。操练活动:学生解释带有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句子的结构特征;教师讲解,学生总结;学生将完成时的句子转变成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再进行两种句型结构的比较。应用活动:学生根据所给诗歌,模仿创作一首带有完成时被动语态句子的诗歌。③话题学习活动。功能活动:基于文中出现的功能结构如I think/I don’t think that…;I believe that…;Let’s decide…;Give me your reasons;What makes you think so?两人或者三人一组,设计话题,进行对话练习。话题活动:教师设计讨论话题如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future computer really like?,开展话题讨论活动。

语言技能活动。①阅读技能。浅层理解活动:找出文中关于计算机发生重要变化的时间及其发展演变阶段特征。深层理解活动:找出每段主题句和支持论据,分析主题句和发展句之间的关系。思维训练活动:以Computers为主题,小组构建概念地图。②写作技能。辩论任务完成后,学生以“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puters in Modern Society”为题,完成短文一篇。③口头表达技能。采访活动:一名学生扮演记者,一名扮演计算机专家,二人就计算机发展史对话。听力技能。(略)

社会技能活动。①想象活动。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计算机发展过程图片,让学生讨论计算机发展史,想象并陈述未来计算机模型及其工作原理。②辩论活动。学生分组,围绕话题如What benefits have computers brought about to us in our life?和What problems are we facing when we are using computers?等,展开小组辩论。③反思活动。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自我反思学习效果,内容包括: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状况。

4.开展学习活动

课前。学生浏览17页的图片和课文标题,开展下列学习活动:预测语篇内容,讨论计算机应用领域发展,按照计算机技术的演进,为各种计算机产品排序。

课中。①课文意义理解活动:学生略读课文,回答问题如Who is talking in the passage?What is the passage talking about?学生寻读课文,回答问题如What is the brief history of computer development?等。②课文语言知识学习活动:学生精读课文,猜测文中黑体词含义;找出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时间短语,分析其关系及功能;找出文中带有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句子,分析其结构及用法,完成时态句子转换成完成被动语态练习。③课文语篇学习活动:找出每段主题句和支撑论据,分析二者关系;分析重点时间短语在语篇中运用。④语言运用活动: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听后列举文中所提IT形态,与同伴比较和讨论,用一句话概括听力内容主旨,小组讨论听力内容,探讨四种信息载体各自优势;学生小组阅读第23页短文,开展学习活动:整理Andy信息,依据Andy信息档案,设计一个机器人,为机器人建立信息档案,与同伴讨论并描述机器人特征。

课后。①思维训练活动:学生以Computers History为主题,构建概念图谱。②主题活动:两名学生结成对子,一人扮演记者,一人扮演计算机专家,二人就计算机发展史对话。③辩论活动:全班分成若干个辩论组,正方观点是“计算机能给人类带来益处”,反方观点是“计算机能给人类带来问题”,双方进行辩论。④反馈活动:教师设计问卷调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师生座谈,畅谈教学效果。⑤反思活动:师生对本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自我反思。⑥评估活动:教师设计评价量规,学生自评、他评和互评。教师依据学生评价结果,参照自我评价结论,对每个学生活动表现予以终评。评价量规中的评价指标内容包括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其他技能发展状况。

五、小结

英语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基于开放性的教育设计理念,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实施原则,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教学活动于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等,2003.

[2] 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Harlow,Essex:Longman,1996

[3] Prabhu,N.S.Second language pedagog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4] Nunan,D.Designing Task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 Long,M.H.&Porter,P.A.Group work,interlanguage talk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uion.In Working papers4(1):103-37.Department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Un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6] Candlin,C.&D.Murphy(eds).Language Learning Tasks.Longdon:Prentice Hall.

[7]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等.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教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等,2006.

[8]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9] Candlin,C.N.(1987).Towards task-based learning.InC.N.Candlin and D.F.Murphy(eds.),Language learning tasks(pp.5-23).Engle 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上一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农村中小学骨干校长挂职跟... 下一篇:思想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