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时间:2022-09-06 08:10:09

对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摘要]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文章重点探讨了高职教育的核心――高职教师的专业化问题。首先梳理了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进而分析了高职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教师专业化的成功做法,并从政府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三方面提出了高职教师专业化策略,以期为高职教育的质量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 高职教师 专业化

[作者简介]于英(1980- ),女,山东威海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康传德(1980- ),男,山东临沂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崔学勤(1971- ),女,山东莱芜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副主席,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山东 青岛 26610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076-02

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提到,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由此可见,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教育的核心也由规模发展转为内涵发展,高职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而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则成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含义

对于“教师专业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本文认为“教师专业化”应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动态角度来看,是指教师经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严格的专业训练及自我专业精神、职业道德的修炼,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的发展过程;从静态角度来看,是指教师职业拥有专业地位、教师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得到社会认可的发展结果。本文的论述主要侧重于动态角度的教师专业化。

由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实践为主,理论必需够用”的特点,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则有其特定的内涵。高职教师专业化要求其既有一般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共性,也有高职教育自身的特色构成要素。具体来讲,笔者认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化要具备四方面要素,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科学研究及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课程理论知识、职业教育知识、企业实践经验等;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课堂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等;科学研究主要包括教育研究、科研开发等;专业精神主要包括专业品质、职业道德等。

二、高职教师专业化存在问题分析

1.专业素养普遍不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来源有三种:第一种是原有的技校、中职、普通高专和职工大学升格为高职院校而转岗保留下来的教师,这部分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育教学理念比较陈旧,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第二种是从普通大学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大学期间接受更多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这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历,也不熟悉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入职工作后,极少有参加培训和深入行业企业一线的机会,从而导致课程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第三种是从企业引进或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阶段性聘请的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有比较娴熟的职业技能,实践经验较丰富,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作为教师的执教能力培训,对高职课程体系认识不足,教学理念不到位,不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往往无法真正将其所拥有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另外,由于兼职教师的人事管理不属于学校,他们的工作重点往往会放在本职工作,而把教学工作视为副业,从而难以实现教学效果。这三部分共同组成的高职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养不高。

2.培养培训方式单一。随着高职教育竞争的激烈性增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教师专业化培养和培训,但这些培训要么是侧重于学历的提升,要么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真正具有实践指导性的行业实践培训和教师执教理念及能力的培训,大部分培训只是流于形式,培训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3.科研反思意识欠缺。科研反思是高职教师专业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科研反思就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提升,而高职院校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首先,由于人事聘用制度的特殊性以及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数量不能满足需要,大部分高职教师日常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科研反思;其次,有些高职院校过分重视实践教学,认为高职教师只需要技能强,而对于高职教师的科研没有引导或平台建设;最后,大部分教师自身也缺乏自主反思意识,忽视科学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主动进行教学实践理念与规律的研究,影响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4.专业精神凸显不足。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理念、行为操守和道德规范的总称。由于某些社会偏见,有些高职院校教师认为高职教育地位低下,对高等职业教育并未真正接受, 部分教师仅仅把高职教育教学看成是自我谋生的职业,没有把自身融入教育教学的大环境中,对教学没有积极主动性,缺乏对所从事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甚至有的还存在职业倦怠,这都直接影响着高职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三、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旅游教师专业化个案分析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教师团队年轻化特征尤其明显,平均年龄为30岁,大部分教师是从高校毕业直接来到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极度匮乏。为了整体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院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方式。

1.完善并执行教师之间的互听课、公开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走进一位教师的课堂学习授课经验及方法,听课完毕互相交流意见、建议、经验与方法;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有一次面向全体老师的公开课,这些都很好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2.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了促进新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学院挑选优秀教师与新进教师“一一配对制”,实行新进教师导师制,由优秀教师从教案设计、教材筛选、课堂组织、课后跟踪、教师规范、企业实践等方面带领新进教师更快进入角色。

3.有效激励制度。激励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各方面表现优秀的老师可以得到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如参加全国高职高专专业建设研讨会、作为交换教师去往国外合作院校学习考察等。同时,也有负激励,如每学期测评成绩后10 名的教师需要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在全体老师面前进行课程试讲,由其他老师找出问题,给其建议,帮助其共同进步,这种互帮互助的方式已形成惯例,经过试讲的教师在新学期都会有更好的表现。

4.较为系统的教师专业培训。第一,博采众家之长,有序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并进行海外拓展。如兄弟院校考察学习、课程改革研修、 海外培训、交换教师国外学习。第二,借助智慧。邀请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到校开展讲座,每年组织和召开一次教学改革研讨会,使专业教师对教学及课程改革方向有较清晰的认识。第三,提高教师国际化能力,定期对教师进行雅思培训,为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储备有生力量,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5.较为完善的内部沟通机制。每周一次的课程组老师集体备课、教研室沟通例会,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定期举办说课大赛、课件大赛、微课比赛等,这都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搭建了平台。

6.强化产、学、研合作。每年分批组织教师到行业一线从事实践工作,做到“挂职前有计划、挂职中有目标、挂职后有交流”,且每三年挂职一次,称之为“深度挂职”。分批组织教师在校内的实训基地“顶岗挂职” ,从而丰富行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制定科研奖励办法,教师做出的论文、课题等都会根据级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7.教师专业精神塑造。第一,通过各种拓展训练,塑造教师的意志力和团队凝聚力;通过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如聚餐、春游、联欢晚会、生日宴会、奖励旅游等,增强教师的归属感。第二,制定了教师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即SOP,如仪容仪表符合职业规范,至少提前10分钟达到教室并调试好多媒体设备,站在讲台1/3处,上课之前必须宣讲课堂文化,课件制作精美,课堂上要有互动等,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第三,充分沟通和交流,领导关怀教师,经常找年轻教师交流,善于进行心理疏解,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以及遇到的难题并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帮助。

四、高职教师专业化策略探讨

结合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旅游专业的成功做法,笔者主要从三个层面探讨高职教师专业化之路。

1.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政策,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具体制度有:

第一,制定高职教师准入制度。制定高职教师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提高高职教师的入行门槛。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技能性决定了高职教师和普通本科高校教师在职业要求上存在明显差异。而目前高职教师的准入与普通本科高校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没有任何区别。为了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可以调整高职教师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如组织专门的高职教师资格考试,在考查教师基本素质的基础上,侧重于对高职教师实践技能、高职教育规律及理念、职业精神的考查。

第二,制定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目前的高职教师职称评聘主要侧重于对科研成果的评价,过分强调科研论文及课题的数量与质量,忽视对教师执教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开发服务能力的考核,没有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部分高职教师只忙于自我搞科研,不愿意参加高职教育培训学习和行业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导致离高职教师的专业化越来越远。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独立的高职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除常规要求外,重点考察高职教师的职业性,如侧重于行业企业实践能力的考查、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为行业企业服务成效的考查、对高职教育理念及规律的考查,从而调动高职教师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

第三,制定政策,保证行业企业为高职教师提供实践平台。现在很多企业急功近利,缺乏社会责任感,认为接受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会泄露企业商业秘密或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有些企业即使碍于面子接受高职教师进入企业,也不会让其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环节,这样高职教师无法了解企业的实践操作流程,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应有的提升和锻炼。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奖励扶持政策,使企业接受高职教师实践锻炼有利可图,这样才可以调动其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将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纳入企业的考核评价指标,如在对企业的考核中看其是否接受了高职教师(或学生)的实践锻炼。

第四,投入专项资金,建立各类高职教育培训基地。各类高职培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高职教师专业化提供物质保障。培训基地的建设可从实际出发,主要选取三类作为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一是办学特色突出的高职院校,二是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三是科研反思能力强的高等院校。培训基地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培训机构、行业企业交流合作的机会,掌握国内外的最新技术与方法、最新动态与发展,并尽快传递给参与培训的高职教师;另一方面,也可定期邀请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到培训基地开展讲座、实践技能的现场演示与操作。另外,培训基地培训的内容要实现教育理论性、教学科研性与企业实践性三者相结合。

2.高职院校应出台相应规定和政策,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制定高职教师专业化多元培养培训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高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使高职教师“职前有培养、入职有教育、职后有培训”。如要求要参与高职教育的新教师在入职之前要有至少1年的行业企业一线实践经历;在高职新教师开始授课之前进行系统的入职教育,具体包括:高职教育理念与方法、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执教能力的培养、专业精神的塑造等;在高职教师参与高职教育之后,仍应有完善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培训计划:定期参加各类培训(专业发展会议、教学研讨会议、课程改革会议)、院校交流学习、定期的企业轮训实践、校内实训顶岗、实地观摩学习、师徒结对等。

第二,定期组织各项教师业务交流活动。高职院校应有完善的教师业务交流与学习计划,通过多样化形式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教师之间互听课、教学研讨、各项技能比赛(教学技能及实践技能)、专家讲座等。这样内部交流的形式可有效促进高职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是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第三,建立长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长效的在职教师激励与评价机制,将教师专业化与职称评聘、晋升评优以及各种待遇提升相挂钩,大力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专业品质教育,激励教师把自身的高职教育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做,并不断引导教师体验高职教育乐趣及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通过激励与有效评价,高职教师将积极主动通过各种形式实现自身专业化的提升,从而有效加快高职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3.高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主动强化专业精神。高职院校教师应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职业生涯愿景与学校发展目标、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有机结合,积极投身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更新,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培训学习与实践活动,更快实现自我的专业化。

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所在,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和教师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政府主管部门应采取制定高职教师准入制度、制定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制定政策保证行业企业为高职教师提供实践平台、投入专项资金建立各类高职教育培训基地等策略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高职院校应采取制定高职教师专业化多元培养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各项教师业务交流活动、建立长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等措施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化;高职教师个人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主动强化专业精神,实现教师自我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朱玲.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再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5).

[2]熊威.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出路[J].集美大学学报,2008(1).

[3]黄卫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其破解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2).

上一篇:星夜的朝圣者 下一篇:高校实践育人路径的优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