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规划 ,给你一个有保障的未来(上)

时间:2022-09-06 03:23:04

养老规划 ,给你一个有保障的未来(上)

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7%,即意味着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劳动人口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顶点,为9.23亿,之后开始进入下降通道,人口红利即将耗竭。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接近倒金字塔形,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而且会越来越明显。

养老规划迫在眉睫!

一、关于养老的关键词

(一)概念:养老

1.谓保摄调养以延缓衰老。《史记・龟策列传》:“江傍家人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有益于助衰养老,岂不信哉!”

2.年老闲居休养。唐・宋■《告老乞致仕表》:“归全之望,获在愚臣,养老之恩,成于圣代。”

3.人体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小肠经分寸歌》:“腕上一寸名养老。”注:“从阳谷上行,手下锐骨上,一空腕后一寸许陷中,养老穴也。”

4.奉养老年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

(二)数字:2050年、4亿、10/3

我国人口老龄化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程度将达30%以上,就是说每10人中就有3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请算一算在这几个时间点,您是多大年龄呢?

目前,有媒体报道披露:“中国60岁以上人群比例已达到11.12%,2001年65岁以上人群比例就已达到7%,中国现阶段的老龄人口达1.32亿,占实际老龄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占亚洲老龄人口的二分之一,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三)现状:观念淡漠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个人退休养老规划观念淡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的生、老、病、死均被纳入国家计划,居民无须对自己的退休后生活有过多的担忧。长此以往,居民便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观念的落后再加上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使我国目前的个人退休养老规划存在较多的缺陷。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3的受访者希望在60岁之前退休,但69%的受访者进行养老资产的储备不超过5年,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开始,仅有15%的人制定了详细全面的养老规划。究其原因,一是作为诸多父母执著信念的“养儿防老”的旧观念依然存在。二是退休养老规划意识的淡薄。许多人手里可能有不少财富,可是对这部分财富疏于管理,将这部分财富投入风险较大的项目。一旦项目失败,所有财富化为乌有,以至于失去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三是退休养老规划过于单一和保守。

(四)忧患: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就目前来说,退休后每月收入能够达退休前月收入的80%左右,即养老金替代率为八成,就基本可以维持老年生活所需,并有一定质量保障。但根据测算,我国目前的目标养老金替代率仅为58.5%,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未来20年~30年退休后,这一指标可能下降到40%。而且,随着通胀的压力,要维持目前的生活品质需要更多的养老金。所以,若干年后,光靠退休养老金也许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五)国情: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是一些专家在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后提出的新命题,旨在向全社会提出我国生育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必须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准备,做好人才准备和健康等各种准备,居安思危,有备才能无患。

“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特点。

一般情况是,低收入国家大多是高生育、低寿命。国内外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低于同时期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而生育率已下降到较低水平,平均寿命比他们都高出很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情况偏离第三世界国家收入水平与生育、寿命水平的相关曲线很远。因此,外国学者都惊叹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指死亡率下降),将之视为人类奇迹,并提出中国在低收入下老龄化必然加速的论断。在那个阶段,中国国情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六)两会:热词

人民网做的网上调查“2010年两会热词排行”,截至2010年2月26日前五名分别是:养老保险(36135票)、反腐倡廉(32455票)、依法拆迁(24386票)、调控房价(20355票)、贫富差距(18468票)。除了反腐倡廉是每年的热点之外,其余四条表达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期待:“养老”、“房子”、“收入”。2010年3月14日2010年全国“两会”在北京闭幕。养老保险、调控房价、贫富差距、司法公正、就业问题、医疗改革、民主监督、教育公平……这些关系百姓生活的热点问题成为与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七)域外:西方发达国家

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的养老金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家统筹的基本社会保障基金;二是由企业为职工安排的企业社团补充养老金计划,也就是在中国刚刚起步的“企业年金”;第三部分是个人选择的补充商业年金保险。

(八)规划:品质养老

人们的养老生活需求可简单划分为:

1.基本生活费――包括交通、通讯、水电燃气、物业、取暖、餐费等(注:有人将私家车养车费用和保姆费用也列入此项)。

2.现金流准备――涵盖子女的婚嫁金或创业金、装修或改造房屋、慈善活动等其他大笔支出。

3.品质生活费――涉及国内外旅游、美容保健、个人兴趣爱好投入等费用。

二、制订你的养老规划

(一)富足养老需要百万资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健康、快乐和富足。在社保养老金只能糊口,独生儿女无力提供经济扶持的状态下,根据我们的粗略计算,一个大中城市的居民若要使得退休后生活品质比较有保障,一般需要自筹的资金在100万元左右,夫妻二人需要资金200万~250万元。因此,只有及早行动,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更好地帮助你在未来享受富足的退休生活。

老龄化社会的不期而至让退休生活越来越现实地摆在每个人的面前。

或许你现在正年富力强,在职场奋力打拼,但你是否想过,人的一生中,前20年接受学校教育,中间30余年在职场打拼,最后的20余年就是你的退休生活了。按照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80岁来计算,退休的日子占到一个人生命的1/4之多。如此漫长的岁月,如何过得富足而精彩,你能不考虑吗?

百万资金是富足的门槛

谁不愿意退休之后,仍能拥有一副比较健康的体魄,不必为生活费用操心,不必因为自己生病而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每天只要参加一些文娱休闲活动,享受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若要享受富足的退休生活,摆在大家面前最现实的一道门槛就是必须有足够多的资金做基础。这“足够”的资金到底是多少?

我们不妨粗略估算一下,目前一个城市居民从退休到百年终老之时,想要依靠自己的收入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到底需要多少钱?

按照目前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中城市的生活水准,一个老年人若要过得比较富足,不仅要满足日常的生活开销,还要有一些旅游、文娱等费用支出,还有一些医疗保健费用支出。

具体来算算。退休后,人们在饮食、衣物、交通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会急剧下滑(因为不再经常为了应酬下馆子、买衣服和上下班),所以日常的基本生活开销(衣、食、住、行、水、电、煤气等物质生活类)每月差不多1500元就有品质保证了,一年也就是1.8万元。日常的文化娱乐(包括书报阅读、体育锻炼、听音乐看戏剧、下棋打牌等各种精神享受类)每年估算为3000元。每年1~2次的国内旅游,一年差不多要3000元,每两年参加一次境外游,一次境外游1.5万元左右,平均到每年差不多7000元的境外游费用,那么平均每年总的旅游费用大约需要1万元。退休以后大多数人总有些慢性病,还要有一些日常的养老保健品费用支出,在不出现急性大病的情况下,每人每年的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我们估算为3000元左右。看来,一个身体健康的城市老人,退休后想要保持比较富足的生活状态,一年3.4万元是必需的。

那么,退休后这样的生活可以维持多少年呢?我们知道,现在城市女性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左右,男性一般在60周岁退休。按照最新的统计数据,北京和上海的居民平均寿命均已经超过了80周岁,广州居民的平均寿命超过了78周岁。即使不考虑未来预期寿命提高的因素,仅仅按照目前的数据来计算,城市居民的退休岁月平均也要有20年(男性)。

如果按照一年花费3.4万元,退休岁月20年计算,那么一个人若要退休后过得比较富足和得心应手,至少需要68万元。同时考虑到70%的人都有可能罹患大病,目前大病的平均治疗费用以12万元左右计算,那么富足养老至少需要花费80万元。

但必须提醒各位的是,这个80万元是没有考虑一丁点儿通胀因素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通胀因素长期存在,即便是按照3%的较低年通胀率来计算,上述68万元的总花费就要被改写为91万元,再加上大多数人未来都可能碰到的大病费用支出,100万元大关就将被轻易突破!

女性养老资金压力更大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女性的退休压力更大。

一方面,女性的退休年龄早,但预期寿命却要比男性平均高出3岁,等于说,女性的平均退休岁月要比男性多出七八年,女性的养老总花费因此平均要比男性高出三分之一。按照每年花费3.4万元,退休岁月27年,通货膨胀率年均3%的速度来计算,女性富足养老需要资金138万元!加上大病费用,女性要实现富足养老,看来至少需要150万元!

而且,女性工作时间要比男性少5年左右,养老开始的时间要早5年左右,相当于可用于养老储备的时间少了5年!

另一方面,女性由于在职期间的工资收入普遍比男性要低,所以她们的社会基本养老投入额比男性较少,她们退休后所获得的社会养老金就普遍比男性要低不少,这也会造成女性养老压力更大。

在这个估算过程中,我们没有将多数老年人愿意将一部分财产留给子女的因素。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今后人类的平均寿命还将进一步提高,对于如今尚未退休,特别是中青年的人群而言,将来你所面临的退休岁月肯定要比如今退休族更长,你所需要储备的富足养老费用只会在今天得出的这个数字基础上增加,而不可能是降低。

三分之二养老金靠自筹

可见,对于城镇老年夫妻而言,想要退休后生活富足无忧,养老储备需200万~250万元。这么一大笔的资金需求,你自然要提早准备!那么,这些钱该从哪里去筹措?

社会保障可能是大多数人依靠的对象之一。现在大多数城镇居民都已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大多数人在退休后,都可以每月从政府那里领取一份属于自己的社会养老金。但是社会养老金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参保者退休后的基本温饱生活所需。

看看目前的情况,差不多就能推断出今后的状况。我们在前文计算过,一个城市退休人员差不多每年需要3.4万元的费用(不计大病因素),才能过上比较惬意、富足的生活,但即使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上海地区,退休人员的平均月养老金也只有1200元,差不多刚好是前述费用预算的三分之一。

我国的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新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只有58.5%,这个替代率是针对全国所有参保居民的收入水平而言的,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特别是对于职工工资水平较高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居民而言,这个替代率会更低。根据测算,在2006年社会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实施后,对于目前月收入4000元左右的年轻人来说,今后养老金替代率大约只有30%。而且,由于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可以预计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不断减少,这会导致将来社会能够提供的养老财务支援能力更加下降。所以说,社保提供的养老金只够退休人员糊口,距离我们想要达到的“富足养老”理想还很远。

靠孩子支持养老费用,提高退休父母的生活质量?这在今后和未来几十年似乎也不可能。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未来的一对夫妇可能要照顾四位老人甚至六位老人,子女将不再能够成为未来养老的依托。退休之后,不操心孩子的住房,不成为孩子的“啃老”对象,就算是不错的了。

综合种种因素,若想富足养老,在漫长的退休岁月中维持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品质,看来还有三分之二的资金缺口,尚需要个人努力筹措。

(二)现在就开始养老规划吧

文/

养老问题是人生规划的大问题,有钱难买老来福,一个人不管年轻时多么成功富有,如果晚景凄凉,穷困潦倒,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但如果年轻时经历了艰难困苦,最终换来晚年幸福,倒也让人称羡。从财务角度看,养老实际是一个贯穿相应生命周期的现金流问题。

关于“养老”的概念,一般人的习惯思维是“养老金”或“退休金”。但你应该还记得,老一代人的工资水准,80元工资即为高干工资标准,享受这份待遇的人,是被视为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少数人。然而就在短短的几十年后,80元连一个生日蛋糕都买不到。

当前面临的养老问题

中国传统的靠子女养老的观念已经落伍,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养老金制度是当前国人养老的主要途径,但是,覆盖率低、替代率低、投资回报率低却成为它不容忽视的缺陷。中国仅有三成的劳动者能够获得某种公共的养老福利,养老金替代率不到40%,且随着实际工资增长率的提高不断降低,高收入者的养老金替代率明显低于低收入者。按照社保部门相关规定,养老金的投资回报率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相当,近十年平均为1.7%,远低于同期工资增长率。

可见,仅仅依靠基本养老制度,较乐观的估计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退休后生活品质面临大幅下降的风险。

有人说,基本养老保温饱,商业养老奔小康。不错,商业养老保险是理想的养老金规划工具,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养老金来源,也是理财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提供的保障功能无可替代。但在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却同样面临缺陷――回报率太低。我们投入的保险资金退休后会作为养老金返还,如果资金回报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在每年拿出两个月的生活费投保商业养老保险,几十年退休后只能每年领取相当于当时1个月的生活费返还,这肯定不是我们的初衷。

如何保证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既然基本养老制度覆盖率低、替代率低、投资回报率低,商业养老保障功能突出但回报率同样不高,那怎样才能保证退休后的生活品质呢?其实,除去基本养老和商业养老,个人养老储蓄也是决定个人退休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个人养老储蓄的投资原则是: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多样性。养老是人生的大问题,持续时间长,所需资金数额大,刚性需求特征明显。人的赚钱能力到退休后往往很低,年轻人可以从头再来的历练,对老年人就是万劫不复的灾难,所以安全性最重要。但如果收益率不达标,也保证不了足够的养老金支付水平,无法保障退休生活品质。流动性则是在有养老金支出需求时,投资能够及时变现满足需要。多样性即组合投资原则,也就是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上述四项原则在实践中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如何进行养老储蓄规划

一个完善的家庭理财方案不可能不涉及养老规划,目前主要的养老金投资工具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票、房地产、投资基金等。

养老规划的主要设计思路是,根据预期退休生活目标、预期寿命、预期通货膨胀率确定养老金总需求,然后根据现有资金安排、预期投资收益率确定能够积累的养老金准备,如果养老金准备不足总需求,余下的养老缺口用个人储蓄来补足。

因为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并没有一套适合所有人的万能公式,真正具体到个人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您与理财师进行面对面深入沟通后才能确定。

(三)5妙招完善养老金规划

如何让退休生活安全无忧?现有的退休计划准备是否合适?建议大家检视一下你的退休目标及预期、退休金积累方式、已有的退休辅助“硬件”等。

如何制定和完善今后的退休金规划,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如意呢?

了解自己的经济现状

要想为今后的退休生活制定一个规划,当然需要先了解自己当前的状况。

首先,要对自己目前的家庭资产、现金流、职业发展状况、家庭成员的结构变化等进行一下评估。2008年下半年,大部分人和家庭都因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损失不小,但2009年的股票、房产、黄金等市场又有不少“超乎预期”的上涨,因此最好能把现有的资产状况做个梳理,准确了解自身各类投资、资产的价值,有助于确定你包括你的配偶今后还需攒多少钱来为退休计划做准备。当然,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你也需要对各类家庭投资未来可能产生的回报率及其变化趋势,做一个合理的评估。

其次,除了依靠现有的家庭资产来积累今后的养老金,还要计算一下其他可能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带来收入的来源。比如,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有已经投入的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算一下这些品种,在将来退休后能帮助你多少(主要是算一下这些将来可能获得的收入,可以占到将来退休后生活费用所需的百分比)。例如在美国,社会养老保障金至少占退休收入的20%,并且越晚动用这笔钱,得到的钱就越多,不少人就会做好打算,退休后到底是从多大年龄开始领取这笔养老金。

接着,一旦所有资产状况、收入来源等都梳理出来,计算明了以后,你还可以用在线计算器帮助自己推算一下,今后还需要攒多少钱才能较为顺利地达到预定目标。

比如北京市民就可以通过“首都之窗”网站(www.省略),进入“劳动就业”页面,找到“社会保险模拟计算”栏,运用养老保险缴费模拟计算、退休养老保险金模拟计算,得出现在每月缴存的基本养老金金额以及退休后每月大致能够拿到的基础养老金数额。

而中国平安、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机构的网站推出的“养老金计算器”功能,也可以提供养老金自助计算服务,个人只需填入现在年龄、预计平均年收入、每年收入用于养老的资金比例、目前可用于养老的资金数额、预计退休年龄、养老金的年回报率、退休后养老年限,就可以计算出平均每年的养老金了。

通过这几个步骤算出今后所需的退休金储备额后,接着就可以通过下列几个小技巧,让自己的退休规划之路更顺畅。

完善投资组合

正确的投资组合是成功的关键,多元化投资是一个长期战略,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不是几个月或几年就能成功的,因此要坚持投资组合。

虽然2008年的金融风暴带来的惨痛损失让我们记忆犹新,不少人甚至因此准备全部抛掉股票,避免接触风险型的投资,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反过来我们可以看到,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是“安全收益”的债券投资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在股市暴跌后,将投资标的全部转向固定收益类投资的话,其资产累积速度满足退休后开支的可能性只有31%。此外,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只投资债券的回报很可能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无法完全规避货币贬值对养老带来的实际压力。

多元化投资还可以降低重大损失的风险。作为一般规则,金融顾问建议你,在资产的配置比例上,40多岁时可将70%投资于股票,50多岁时可将60%投资于股票,60多岁时可将40%到50%投资于股票,其余的资产可投资于债券和价值稳定的基金。当你离退休越来越近的时候,还需要努力增加你的现金储蓄。将相当于两到三年生活费用的钱变换为存款单或货币市场基金,这意味着当股票或债券下跌时你不会被迫将它们卖掉。

此外,在投资时限的考虑上,也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你恰巧在股市大跌之际退休,因为股票资产迅速缩水,那么你资金短缺的可能性将会大增。为此,你可以考虑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即在退休的前3~5年(一个周期)放弃股票投资,将股票资金转为较平稳和安全的资产,这样就能保住多年来储蓄的退休金,将资金短缺的风险降低很多。

反之,如果退休时你的投资还没有收回,那么要尽量避免兑现任何股票,而是应该留给这些股票3年左右的时间恢复。同时可能要从你的银行账户和其他现金类投资中提款作为日常生活所需。

努力延长你的工作年限

“我将再多工作几年。”在美国,这是近年来许多“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用来弥补投资损失的常见办法。在当地,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这样不仅可以推迟动用社会保障金,并且当你最终退休时月收入还会更高。同时,退休时间被缩短,那么靠储蓄养活的时间也被缩短。例如,一个62岁的美国人坚持工作到65岁时再退休,那么他的年退休收入将增加25%。

万一当前的工作没能保住那么久,你有退路吗?美国城市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06年,美国年龄在65岁至69岁的全职工人中,有43%的人任职的公司不同于50多岁时任职的公司,有1/4是由于被解雇而不得不换工作。

因此要想工作得更长久,你也许不得不找份新工作,这可能意味着薪水降低或不得不成为临时工。找到一份工作对50多岁的人来说要比30多岁的人难得多,因此,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准备打好基础,比如重新联系上一些熟人、加入专门的网络群体等,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就业机会。

对我国居民而言,同样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多人在退休后重新进入企业工作,或是开始自己创业,除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为自己积累更多的退休金。

重新调整你的期望值

经过了2008年下半年的严重金融危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意识到,膨胀的欲望不能持久,生活还是要理性为上。

比如,在美国,2009年以来,刚刚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人们,开始考虑在退休后的最初几年里,对自己社会养老金账户的提款方式做一些小改变。比如,最初从退休账户提款时将额度限制在其投资组合价值的4%左右。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可以逐步提高提款额以跟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另外,美国老人们更加精打细算地使用储蓄金。他们在退休时,会把钱分散在不同的账户,比如个人退休账户和普通银行账户。然后还要考虑从每个账户提取多少钱、什么时候提,因为这些都将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对我们国内的准退休族而言,也要以此为鉴,对自己的退休规划,特别是退休金数额、退休后的住房条件等具体目标做一些恰当的调整。因为俗话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我们不妨把退休目标定得稍微低一点,更为实际些,保持轻松心态享受退休时光。

上一篇:卖穴道手套挣大钱 下一篇:你有“蜗居综合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