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较佳选择

时间:2022-09-06 01:51:10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较佳选择

在人类全部感觉信息中,至少80%的外界信息是经视觉获得,视觉也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图片的方式导入会带给学生大脑的震撼力比文字的方式导入与音频的方式导入更加直观,也更有助于学生提升对历史课的兴趣。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现代教育技术在全国中小学广泛推广,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但怎样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效能,是教育一线中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一、一般导入的作用与几种多媒体课堂导入的分类

一般课堂导入就是教师运用简单的语言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它既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一般课堂导入基本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引出学习内容,进入学习主题;二是激发学习兴趣,为学习创造动力。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因其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学科自身特点,使其自身具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从应用不同计算机信息素材的角度来看,一般可以将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的导入方式划分为:文字式导入、图片式导入、音频式导入、混合式导入等。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入对整堂课至关重要,却又难以把握。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初中历史课堂亦不例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的较佳方式。

二、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的文字式导入的弊端

文字在语言学中指书面语的视觉形式,是一种视觉符号形式,突破口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文字式导入在多媒体设备上单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内容或交代事情,或陈述史实,或提出问题,或歌词诗句,或剧本对话等等。就多媒体所展示来讲,内容抽象、概括性强,指向明确。

抽象的文字内容需要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后才能吸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概括性强常常会使一些本需要探究的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会以历史结论的方式呈现,从而忽略了历史探究过程。导入指向过于明确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失去新鲜感,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上使用文字式导入时,学生的学习欲望从一开始便有可能被抑制,因此在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上使用文字式导入应细加斟酌,避免不当运用给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造成负面效应。

三、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的音频方式导入局限

音频式导入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声音播放的形式呈现,内容既可以是人的一段对话,也可以是一段音乐,同样也可以是乐器声等。它的信息受体是人的耳朵,刺激的是人的听觉。有实验数据表明在人类的全部感觉信息量中,视觉与听觉占了绝大部分。

音频式导入相对文字式导入是一个动态的播放过程,在课堂正式播放前,老师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调试,音量大小进行预先设置。在音频播放过程中,不能重复回顾信息,所以对学生的注意强度要求较高。音频相比文字式导入而言,里面包含人的声音传递过程中的情感情绪,是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所拥有的音频史料量远不及文字与图片史料,在录音技术成熟以后,人类才开始有了可供学习与研究的音频史料。在历史课程具体落实中,尤其是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音频式导入所供选择的素材是不多的。

四、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的图片式导入优势所在

图片式导入是指运用可见的、静态的图画方式呈现,内容可以是画像、照片、漫画或简易地图(不包含抽象图表和复杂地图)。图片式导入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信息量丰富。信息的受体是人的眼睛,刺激的是人的视觉。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图片的方式导入带给学生大脑的震撼力比单文字方式导入与音频式导入更加直观,更有助于学生提升对历史课的兴趣。从史料发展的角度看,图片史料比文字史料,音频史料拥有更久的历史,在人类文字没有产生之前,图片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了。其中最典型当属《周易》中的八卦图。同时在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也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片史料。据相关资料统计,相比较文字史料而言,图片史料更加生动活泼,更容易把他们带入相应的意境和对课程的探索。另外、图片式导入也是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方式。历史思维是一般的思维活动与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活动的融合,它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三种思维方式。图片式导入中所使用的图片本身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同时图片还蕴含了大量的信息。既直观且丰富的信息量可以最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在形象思维充分发展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等高级思维模式。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的图片式导入只在一放一收之间起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这是其他导入方式所不能具备的。

综上所述,图片式导入是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的较佳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参考》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策略探究作者:梅金春;2012年第25期

[2]《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巧妙设计,有效导入――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作者:张凌敏;2011年第06期

[3]《新课程学习(中)》图片史料开发与利用作者:赵微微2012年第08期

[4]《忻州师范学院学报》试论历史思维的方式与特征作者:齐虎田2003年第03期

[5]《黑龙江科技信息》浅析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弊作者:杜静2009年第26期

(作者单位:如东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中国光棍危机严重 下一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