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企业管理交叉课程改革

时间:2022-09-06 08:54:03

高职企业管理交叉课程改革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企业管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开设数量和选课人数都位于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开设课程统计排行的前列,对其展开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企业管理;课程改革

一、企业管理课程开设现状

企业管理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设课程中重要的一门,深受广大学习者的喜爱与追捧。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在全国所有的正规高等职业院校中,有75%以上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企业管理课程,在此其中有35%的高等职业院校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为该校重点的建设学科;每年选择进修企业管理课程的学生占据总学生数的一半以上。企业管理早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学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整体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结合相关开设该课程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学、企业管理概论与理论研究、生产运行方面的企业管理、服务贸易方面的企业管理、加工制造方面的企业管理等;与之相关课程包括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经济大类的学科,以及数学、统计学、代数学等数学计算大类的学科,以及企业文化与管理、市场营销等营销管理大类的学科。企业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学科众多,需要很强的交叉协同能力。所以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企业管理课程发展中,需要加强相关的交叉课程开设,重视多学科间的交流和互通。本研究正是基于此背景展开。

二、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凸显。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改革所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

(一)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授理念相对陈旧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企业管理课程的数量的确非常多,也有很多学生选择了学习该门课程,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的整体教授理念还相对较为陈旧,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相关课程设置都沿用了其他学校的现成案例或者本科案例,没有任何的自我创新,都是直接搬来照抄而已。这就使得企业管理课程无法体现出该校的特色,很多时候与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甚至都是冲突的。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管理课程改革,也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1]。

(二)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除了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授理念相对陈旧以外,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也是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企业管理是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共同开展合作教学的一门学科,如果只是单纯的讲授课本上的内容,是难以满足相关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的死板也会直接影响相关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教师和培养人员也不乐于进行课程的创新与改革,导致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遭受阻碍[2]。

(三)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型教师人数较少

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乏优秀的教师作指导,学习者难以获得好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在我国的目前发展阶段下,相关专业型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师总体数量偏少,整体教师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企业管理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考验。

(四)缺少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可以提供实践机会的训练场地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需要学习者多多开展相关的实践工作,尤其是企业管理专业这类管理性质的学科,更需要学习者边学边练,在实践中熟练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实训基地的缺失导致学生没法获得足够的实训机会,影响了其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整体发展理念、思路也相对较为缺失,没有顶层设计做指引,继续而深入的课程改革就难以落实。

(五)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比较抽象,难以用量化的指标去描述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课程改革评价体系上。相应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难以被所有人知晓,同时由于缺少量化的指标,导致其课程改革的好坏不容易进行评判,这就导致了课程改革在继续开展的时候,没有相应的经验教训可以遵循,错误、问题可能重复多次出现,严重影响课程改革的效率,也会伤害课程改革人员的热情,最终导致课程改革的失败。

三、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知识内容及相关特点

(一)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知识内容

1.市场营销学

企业作为一个市场实体,需要最大程度的推销出去自己的产品、服务,才能使得企业拥有较好的效益。所以相应的营销手段和营销能力非常重要,市场营销作为一项专门培养学习者营销能力的课程,可以很好的提升学习者的营销能力。所以在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选择中,市场营销学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仔细研究市场营销学特点,同时结合企业管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针,可以将应用于企业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设置为五个具体的部分,分别是市场商机的选择和把握,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相应产品与服务的营销组合、营销项目的设定,市场营销的战略和整合营销以及公司的项目竞争策略。

2.沟通协调能力

管理学作为一门需要管理他人的学科,需要具有非常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企业管理涉及诸多的管理对象,上至公司的高层领导,下至公司的普通员工,需要打交道的人和事非常多,所以就更需要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这里所重点说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单单是口头上的对话,还包括具体的书面沟通能力、向上司汇报工作的能力、向相关人员将接工作安排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等。将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纳入到高职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中来,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能力,促进学习者全面快速发展。

(二)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特点

1.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需要学习者具有良好知识背景,同时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知识应用性和环境适用性。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相关人员在培养学习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概念的同时,结合各种比赛、实习机会多进行实践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将二者结合的优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2.沟通协调能力

将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引入到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中来,需要相关的教师和培养人员尽一切努力,平等、民主的与学习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结合每个学习者不同的特点,为他们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模式,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培养其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必须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者的自信心,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者觉得自己因为高考成绩的问题,无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只可以在这类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工作,而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和课程推进的,需要相应的人员加以疏导,大力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

四、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优化办学模式,端正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在这个重要而关键的变化过程中,必须遵循改革开放事实求是的优良作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优化办学模式,端正办学理念,从根本上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为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提供根本性的思想基础和坚持保障。

(二)克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行政化过重的倾向

行政管理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在实际的发展情况中,很多地方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行政部门成为了院校的领导部门,甚至凌驾于教学机构之上,高等职业院校课程的开设和整体的办学理念,都需要行政部门来决定。这是不正确,更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在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如果之前就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要进行彻底的纠正。

(三)办学主体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在目前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主体大多呈现单一化的趋势,这不利于具体的课程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多与政府、社会、企业展开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所以在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创新办学机制,促进课程设置的改革,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

五、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如果想继续获得快速的发展,必须要跟随时代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创新和大幅度的转变,要在人才培养机制、教育办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等问题上多思考、勤创新,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葛万军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

参考文献

[1]杨应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导致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许德宽.对激发高职院校教师内驱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

上一篇:实验教学新课程改革研究 下一篇:审计报告课堂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