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时间:2022-09-06 08:15:08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摘要]本文从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向着手,认为她的作品体现了人文关怀,是“善”的集中体现,其与历史理,共同建构起作品的真善美功能价值体系。

[关键词] 李少红影视作品 人文关怀 历史理性 审美价值取向

近些年来,女导演李少红的影视作品得到了观众的普遍关注,以至于评论界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李少红现象’”。在诸多的评论文章中,大部分谈及了李少红90年代末以来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尤其是被冠以“女性三部曲”的《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被认为是“对其电影叙事模式和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隐藏和反拨,对男性/中性视角的叛逆和抛弃,纵情沉溺于女性导演的肆意灵动的叙述视角之中,使她的女性情怀得以放飞。”本文从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向着手,认为她的作品体现了人文关怀,是“善”的集中体现,其与历史理性共同建构起作品的真善美功能价值体系。

一、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李少红作品远离了传统的主流话语方式,着重从人文的角度关注个体生命的现实与生存,尤其是关注女性的生存与命运,剖析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爱情观。

(一)“人”的还原:以“家”和“情感”为中心

不可否认,李少红影视作品中唱主角的大多为女人,如武则天、太平公主、蘩漪、秀禾、小萼、秋仪等。她们中有的是古代尊贵的女皇,有的是近代封建大家庭中的贵妇,有的是现代身份卑微的,这些身份、地位、境遇、时代截然不同的女性,在李少红的剧作中,却都还原为“人”,她们在连着“爱情”、系着“婚姻”的“家”的舞台上,追寻着属于女人的爱情理想。《雷雨》、《橘子红了》的故事发生在“家”中,《大明宫词》虽看似讲皇室故事。但与以前的讲皇室倾轧、争权夺势完全不同,女政治家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同样被置于“家”的舞台上,演绎着家庭之间父子母女夫妻之情。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名作,是一部表现反封建主题的力作。但在李少红的同名电视剧中,则突出了蘩漪合理的人性追求,强化了蘩漪的“人”的一面,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她敢于逾越男权的藩篱,追求自由爱情。因此,电视剧增加了大量蘩漪和周萍的爱情戏份,把原著中隐隐约约的“闹鬼”情节演绎成大胆的爱情故事:他们在雨雾中相拥相依,在卧室中相爱缠绵,而且还公然出现在家庭舞会的众目睽睽之下。尽管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的基础上,但却强化两人情的吸引和爱的真诚,尤其是繁漪更是以心和整个生命相许,最终蘩漪以自杀的方式献上自己对爱的祭礼。

与此相对的,是李少红在《雷雨》中淡化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对抗性的矛盾。剧作在削弱大海与周朴园的正面冲突的同时。强化人性因素,周朴园不再冷酷与虚伪,而是仍充满人性,因为他毕竟也是人,于是重新安排了他“私访鲁妈”这一场重头戏,最终周朴园与鲁侍萍重归于平和的人际关系。《雷雨》的改编,使剧作在偏离传统阶级分析叙事的同时,获得了不同于原著的具有个体生命关怀的内蕴。

《大明宫词》则是在宫廷深深的唐朝宫殿中来展示作者人文关怀的视点。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在以往的剧作或文学创作中,被过多强调地是她的权力欲和政治手腕、她的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而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女性表征与性情都被淡化或忽视了。《大》剧一扫此类思维定势,李少红对武则天作了凡人化的解构和重塑。电视剧的主线讲述的是武则天充满人性、女性、母性的一面。她在丈夫面前既是辅佐朝政、充满理性智慧的女强人,又是一位柔情万种的妻子;在儿女面前,她时时流露出母性慈爱的光辉,尤其对待唯一的女儿太平,更是悉心培育、无限包容。为了女儿一生的幸福,得到她想要的爱情,武则天不惜动用手中的皇权,赐死薛绍的妻子,夺人之夫,犯下了令她抱憾终生的过错,也铸就了她和太平终其一生都化解不了的隔膜。副线才是武无限膨胀的野心、霸业和权力欲。而《大》剧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太平公主也同样强化了“人”的一面,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公主。太平公主是一个爱情至上者,她两次出嫁,一次为爱,一次为被爱,她痛恨母亲利用权力害死薛绍的前妻,为了不陷于母亲家族的权势漩涡,她拒绝嫁给武三思,而选择了爱她己久的武枚嗣,当武枚嗣和别人鬼混时,她毅然离开了他。太平的爱完全是独立的。为爱而爱,全无权势、财富、门第、才干之念。

在该剧中,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作为女人的自然属性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彰显。李少红突显出了二者除了宫廷和权利争斗之外的曲折,动荡的情感波澜和命运遭际,在女人首先是“人”的前提下,武则天的母性与妻性得到了自然的流露与舒展,太平公主的个性与女儿性在相对自由的生存空间里得到了张扬。

(二)“人”的深化: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寻

李少红作品往往探寻着人的命运、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生存意义,她在谈及《红粉》的制作时说,“过去我们描写的女性,主要从政治和历史的作用出发,《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女篮五号》、《舞台姐妹》这些影片都是把女人作为一个群体形象推出来,都是带着反封建、反压迫的政治意向,这种意向对于当时的政治要求是对的。我觉得我们应走出定势,去反映女人的个人存在价值。反映她的复杂的个性状态,而不只是为历史和社会而存在。”从《红粉》开始,《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恋爱中的宝贝》直到《绝对隐私》系列,剧中女主角的个人情感命运或凄凉哀怨或悲惨决绝,但无不暗含着她们对自由理想的执着,对命运悲剧的反抗,甚至在反抗中走向毁灭的凄美历程。

《红粉》里的秋仪是一个飘零无定的风尘女子,她执著刚毅,知道自己的处境,然而却试图冲破命运的樊篱,执着地追求着爱,老浦让她失望使她认识到了人情的冷酷,但秋仪有她的侠义,不计较老浦和小萼对自己的伤害,真诚关心着老浦和小萼的生活,最后还收养了他们的孩子。尽管命运对她是残酷的,但她仍然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

《雷雨》中的蘩漪象一座沉睡的火山突然爆发一样,尽情地释放压抑多年的激情与爱意。为爱,她可以倾其所有,敢于超越世俗、毫不犹豫地计划同周萍私奔,“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她还敢于在法庭上揭穿周朴园的罪行,敢于以开枪自杀来捍卫坚定的立场。蘩漪敢爱敢恨,善良正直,为了女性的尊严与独立,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与封建家庭坚持不懈地做着一次次的“困兽的斗”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繁漪的独立人格、个性追求,对爱的执著炽烈以及作为一个女人的自由、平等、尊严,在对爱的绝望与自责中成为一切灾难的承受者,在屈辱中 最终以自杀表示了自己最后的抗争。

《大明宫词》里的太平以一个怀着理想之爱的清纯少女出场,最终以一个历经情感波折而终无所获的悲剧女性结局。太平对爱情的追求太过理想化、太过唯美、太过虚幻造成的。情感的曲折经历使太平公主万念俱灰,权力的争斗亦使她疲惫不堪,于是她选择了死亡,到天国去追寻她的理想。她越是追求理想之爱,越是无法实现爱的理想,反而成了爱情的负罪者,到死也没有得到爱情。她想远离权力。却成了权力的殉葬者。

《橘子红了》中的三太太秀禾性格最为复杂,她由顺从走向背叛,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努力争得做人的权力与自由,争得爱情却不得不走的路。“在封建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沉沦于婚姻家庭之中,又觉醒于两性之爱。”在她怀孕后,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坚持为老爷和大太太生下孩子,以完成报恩,来争取离开容家获取独立和自由,但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以最悲剧的方式,升华了人性的尊严”。《橘子红了》虽然显示了社会批判的意义,但李少红却并不仅仅止步于此,在剧中,对于、婚外恋等批判意义都被作品的人性关怀所冲淡,道德伦理似乎都已被滤去。作者借用了传统的批判框架,抒写的仍是人文关怀的女性诗篇。

二、人文与历史:“真”与“善”价值取向的交合

李少红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会。

艺术作品存在着真实性与虚构性,既不能抛开历史史实而胡乱臆造,也不能单纯为了反映历史而创作。在李少红的一些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往往以历史为载体,却注入了现代人文精神。《大明m词》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李少红曾说过:“并没想把它拍成什么所谓‘历史剧’……在整个拍《大明宫词》的过程之中,我只是一心关注自己对一件史实或故事空间是怎样的个人感受上……只在乎我们自己对它的主观感觉,这种感觉其实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实际上是要为我们的电视剧里的每一个人物,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血肉和性情”。也就是说,《大明m词》中的历史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李少红却选择了一个不同的讲述角度,她没有理会什么严格的历史史实,历史是由人来记录的。必然带有记录者的主观意识;她也不关注个体心性之外的历史的现实社会意义;不理会封建统治者如何治理“天下”,不理会歇斯底里的夺权斗争与阴谋。

作品围绕着“权力”和“情感”这两个人性中最重要、永恒的主题,武则天、太平公主被界定为两种生存法则的代表,分别立足于权力与情感的两端,演绎着似乎永远没有终结的矛盾和困顿。导演重新阐释了武则天,武则天登上帝位不再是因为世人惯认的利益熏心,而是出于对大唐盛世的眷顾之情,出于不想让大唐江山落入平庸者手中的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迫使她去创造一切,创造丈夫,创造儿子,创造女儿,成就一生。作为封建权力的最高统治者她是霸道的,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女人要追求的完美,她将所有东西都放在自己身上,都认为是自己的责任。这种反叛传统史传精神的新的历史叙述方式,为理念而更改历史,借助于历史故事显现着艺术的本体美及对人性的终极关怀,促使我们去思考人性的意义。太平与母亲对立,并不是因为她看中了至高无尚的权力,而是因为母亲欺骗了自己的爱情;长乐公主s父不是为了阴谋篡位而是为了自己深爱的丈夫,这一切都避开了“大义”而只述“微言”。《大明宫词》以女性的个体理解重写历史,通过武则天、太平公主新形象的成功塑造,在对历史的解蔽和审美吁求中实现了女性本真精神的创造性还原。正如有论者云“《大明宫词》剧作家的勇敢就在于,在价值观念上和一般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拉开了距离。它不从古典的政治立场来表现历史人物,而是从现代人的生存哲学来提出了一个相当深刻的问题:权力和人的生存的关系,特别是,权力的争夺和人的生命价值之间的矛盾。”

上一篇:希腊第十位缪斯:电影配乐大师爱莲妮·卡兰德若 下一篇:电影艺术与音乐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