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设疑

时间:2022-09-06 07:44:09

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设疑

设疑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启发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而设计问题.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疑"是思维的动力,可使学生积极思维,保持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谈谈我在教学法实践中是如何设设设疑的.

一、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而设疑

阅读是和种复印杂的智力活动,其中理解是掌握阅读技能的最主要的标志.因此,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而设疑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正在这时,从桔红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玲声".我围绕"飘来"一词设疑,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飘来"而不用"传来"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广泛讨论,学生清楚了"传来"是直接听到的,而"飘来"是由远及近随风渐渐听到的.学生把"飘来"一词弄明白了,理解了,品出了滋味,进而体会到了作者运用"飘来"一词的用意,仿佛也置身于桔红的晨雾中,与阿玲.小象同行.

又如:课文中描写阿玲神态的句子有"微微一笑",读到此处,我设疑:语中提到我们和阿玲素不相识,她冲我们"微微一笑",这一笑告诉我们什么?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于是议论开了,有的说,阿玲这一笑说明她很善良,有的说:阿玲很有礼貌,有的说:阿玲冲我们笑,可以看出她很热情,开朗.还有的说;阿玲这一笑,,说明她和我们很友好等等.围绕这微微一笑,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踊跃发言,使学生读懂了文章,领会其用意,为下文阿玲热心帮助"我们"指挥小象拉车做了极好的铺垫.

二、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设疑

想象是指运用已有的想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有时头脑里呈现某些生活美景,有时则出现过去的生活的景象,有时还会出现离奇古怪的情景,这就是想象的结果.运用想象可以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领会课文的真正含义.如一课,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看图,此时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此处设疑:除了蜻蜓和小鱼.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告诉我们什么呢?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已的想象力,争先恐后地回答:一只小蜜蜂飞过来对我说,荷花姐姐你真香,我闻到你的香味就飞过来了.有的同学说,小燕子飞来对我说,荷花姐姐你真美,我们一起跳舞吧.还有的同学说.青蛙跳到荷叶上说,荷花姐姐你真漂亮,我给你唱歌吧.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师生共同陶醉于梦幻般的情境之中,感到趣味无穷,学犹未尽.

又如;一课,在理解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一段时设疑,难道爸爸只有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为什么说他也是在表白自已的心呢?同学们边看图边展开想象,在那茫茫的.浑然一体.干旱无水的大戈壁竟长着一排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把爸爸和白杨树联系起来,想象到爸爸生活环境的恶劣,工作环境的艰苦,爸爸一代人如同这白杨树一样,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在哪里安家,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像白杨树那样绝不动摇,进一步体会到爸爸不仅是介绍白杨树,而是在表达.这样自已的心.这样设疑诱导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为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而设疑

前苏联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整个系统工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奠定这个基础,离不开知识经验的丰富积累有效巩固,而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记忆力.在教学时我注意为培养学生记忆力而设疑.如一课,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记忆能力,帮助学生在课上将第二段背下来,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段里有几句话?请把每段里的意思概括出来.经过阅读,同学分别把四句话概为:白荷花冒出来---半开的荷花----全开的白荷花----未开的花骨朵.我又稍加引导,同学们看,第一句与后面的三句有什么关系呢,刚开始,学生们处于困惑状态,经过积极思考,讨论后回答:第一自然段先总写了白荷花从荷叶中冒出来,面后面三句具体写了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们对内容理解了,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顺序掌握了,就能堂几分钟就能背下来,同学们也学到了记忆的方法.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也很强,愿动脑,思维敏捷丰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启发学生思考的闪光点,并给学生的思维赋予一种解决任免的性质,才能打开学生心灵中智的天窗.,使他们产生获取知识的愉悦,真正地愿学,乐学,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善于设疑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篇: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措施分析 下一篇:浅谈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